开业两年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放的最大一宗超亿元贷款,竟成了一名老板“跑路”时带走的昂贵“细软”。
南京宇扬集团董事长杨军“跑路”
事件缘起是南京宇扬集团董事长杨军今年8月底失踪。今年9月初,多家媒体曾报道过杨军卷走巨款失踪事件。包括一些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都被卷入其中,贷款总量不少于3亿元。而宇扬集团通过高息从民间吸收的资金估计也不少于3亿元。
宇扬集团前身是南京宇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初期靠做脚手架起家,一年销售收入不过一两百万元。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急速发展,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事发前,宇扬集团拥有六家分公司,涉及金属制品、进出口、脚手架、文化传播、置业等领域,主要生产建筑用系统脚手架、脚手架钢管和脚手架扣件。
杨军的“跑路”令向宇扬集团发放贷款的多家银行陷入紧张。据南京银行界权威人士透露,宇扬集团获得的总贷款额逾5亿,涉及南京十多家银行。
渤海银行给予宇扬集团贷款逾亿元
渤海银行向宇扬集团开具的两张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9000万元和5960万元。两笔合计逾亿元,是宇扬集团总计超5亿元贷款中最大的一宗,尽管在十几家银行中,渤海银行加入得其实较晚。
“不知道他们怎么考虑的,一家做脚手架的企业要那么多贷款干什么,银行为什么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一名南京银行业内人士对此颇为不解。
南京一家担保公司的老板称,银行汇票,一般需要有贷款额一定比例的存款作为保证金,其余部分就是风险敞口,一般要有抵押或担保来加以覆盖。
但据一位曾向宇扬集团发放过贷款的银行人士透露,宇扬集团的担保,其实是一个集团成员企业的相互担保,“左手倒右手”。
江苏省金融系统监管部门的一位官员透露,渤海银行曾就此事向监管部门递送过一份简报,但并没有详细报告贷款总额,更没有具体汇报和评估风险敞口情况。
在杨军“跑路”前,渤海银行向其发放最后一笔贷款,此事已成南京银行圈颇受热议的话题。
中小银行为了竞争 不顾风险盲目扩张
渤海银行的风控固然是问题重重,但这也能够反映当下银行业的某种生态:一些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的中小银行,不得不走上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道路。
江苏一位金融系统的监管高层私下承认,有些小银行急于做大,为了完成考核,太过急躁:“在经营者自身利益和上级任务的双重驱动下,有时明知道是火坑,先跳进去再说。其实银行系统有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但制度在任务面前,只能退居次要。到最后,任务有效,制度为零。”
中小银行激进的业务扩张,是银行集体沦陷宇扬集团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小银行急于扩张,在各地招兵买马,战线拉得很长。
银行内部也承受着巨大的业务压力,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本报,从内部管理来看,由于扩张过快,管理人手匮乏,往往一人多岗,缺乏相互制衡,内控机制形同虚设,极易酿成重大风险。
当风控所要求的谨慎同扩张所要求的激进发生矛盾时,银行纷纷选择隐瞒风险。
“哪家银行不存在风险?一出事就要处理人,甚至要抓人,一处理就会影响人家饭碗。在现在的问责体制下,银行是千方百计地要捂盖子。”南京另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一旦风险被曝光,往往会从信贷人员开始向上追查好几级。所以银行一出事,谁都不想说出来。不然从上捋到下,人手本来就少,谁干活呢?所以现在出了事,谁都不想说出来,尽量内部处理了。”
一名曾向宇扬集团发放贷款的南京银行业人士称,宇扬集团在南京六合区政府的背景较深,是当地的明星企业。南京当地媒体报道,上周南京六合区法院曾现场办公,处理宇扬集团一千余名民工的群体性讨薪案件。
记者也从当地地税部门了解到,宇扬集团亦涉嫌偷漏税,一旦启动破产程序,残余资产尚不足以补交税额,银行债权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