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崎海上保安部周二凌晨又在长崎日本经济海域逮捕了一名涉嫌违反《外国人渔业规定法》的中国渔船“浙象渔”的船长钟进音。上个月日本海保厅也在长崎附近领海逮捕过一名进入日本领海的中国渔船船长和10名船员,后来罚款后获释。
据海安厅周二发表的消息,周一晚10点半左右“浙象渔”进入了长崎五岛市鸟岛西南约87公里的日本领海,巡逻舰发出停止命令,但渔船不停,掉头逃跑,结果两艘海保厅巡逻舰追捕了6个半小时,在周二凌晨扣留渔船、逮捕船长。消息说,渔船上有渔具和珊瑚,海保厅相信渔船的目的是偷珊瑚,正在向这一方向调查。
由于中国渔船长较早前在黄海韩国海域刺杀一名韩国海警,令日本对中国渔船和船长、船员可能与日方发生同样事件持有高度警惕,加强了巡逻力度和武器防范。是否动武、什么情况下开枪,实际上靠现场的个人感觉而定,使得中国渔民进入日本和韩国领海捕鱼的危险已箭在弦上。
-------------------------------------------
中国渔民为什么总去别国抢鱼
导语:中国渔民因杀害韩国海警的案件还没有尘埃落定,中国渔民一而再,再而三的远赴韩日海域捕鱼,最终导致与当地警方发生冲突,甚至酿成悲剧。那么,导致中国渔民不断冒险远赴日韩海域捕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中国的渔业资源不如日韩海域丰富
日本和韩国环绕日本海,一直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并且渔业结构优异,拥有大量业商价值值较高的鱼种。所以,面对利润的诱惑,中国渔民常常铤而走险,跑去日韩海域投机。
由于自然原因,中国本来就没有日本韩国渔业资源丰富
中国人均海洋国土面积排在世界海洋国家中列第122位 ,人均海洋渔业资源量仅是全球水平的不足三分之一,中国的海洋资源并不如一般想象的丰富。而且,看似广阔的大海中,其实拥有渔业资源的地区并不多:因为深海养料较少,阳光难以穿透,所以多数鱼群都聚集在大陆架附近,目前全球渔获量的80%以上都来自水深不到180米的大陆架海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后,各沿海国相继将本国领海宽度基线向外延伸200海里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后,占世界海洋捕鱼量的94%的产渔区都被划到了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所以每个国家可以捕鱼的区域并不大。
此外,日本和韩国环绕日本海,那里洋流汇集,养料丰富,更是坐拥世界第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在海域内,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这片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另外此处的寒暖流交汇还产生了天然“水障”,阻止鱼群游出,使得鱼群能够汇聚在北海道附近的海域。
日本和韩国的渔场主要产鱼类型有: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这些都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种。与之形成巨大发差的是,根据《中国海洋资源质量报告》,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近海渔场的底层和近底层传统经济鱼类已经严重衰退和枯竭。目前处于严重衰退状态的鱼类就包括: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红娘鱼、黄姑鱼、鳕鱼、鳐类等,只有经济价值很低的中小型的中上层鱼类和头足类尚可捕捞。
日本和韩国还会存鱼不捕,鱼业资源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
日本和韩国都有严格的水产资源管理法:日本早在1901年就制定了《渔业法》,之后还分别制定了《水产资源保护法》、《资源管理法》,引入了捕捞可能量和捕捞努力可能量两个概念,将捕捞量控制在鱼类资源可再生的范围内。这些法律法规在设定渔获努力量的鱼类种类和作业海域,对渔船作业天数、生产量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农业部门,还会至少每年进行一回审议资源管理基本规划,确保渔业资源得到保护,连每年生产渔船的数量都是要经有效评估的后才能通过批准。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近年来日本渔业捕捞量一直维持在600万吨左右,只有其最高产量年份的45.8%,捕捞量比最高年份下降了超过500万吨。节省下的捕鱼量成为了鱼类种群自我修复,能够长期持续的稳定在可观数量的基础,但这些"资源"却都成了中国渔民眼中的宝藏。
中国捕鱼业诟病一身,将并不丰富的资源消耗殆尽
面对臃肿的捕鱼业,虽然中国也有休渔期和人工放流的措施,但相对于渔业资源的巨大破坏来说,杯水车薪。
中国世界上捕鱼船最多的国家,捕渔业膨胀的畸形臃肿
中国是世界上渔船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09年纳入全国海洋渔船数据库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18.1万艘,而没有纳入数据库的渔船更多,据估计中国机动渔船保有量不少于30万艘,而日本更是推测中国渔船数量很有可能超过45万艘。仅仅在青岛市,2009年,近海作业的渔船就有5300余艘,而整个山东省渔船高达2.1万艘,巨大的渔船保有量早已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可承受的程度。
而虽然也有休渔和人工放鱼苗流等措施,但远供不应求。部分渔场会出现在3个月的休渔期过后,往往几天,甚至一天就会把鱼捞绝捞净的现象。中国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曾在广东做过调研:全国著名的广东渔场在实施了三个月的休渔期后,虽然渔场内已经可以看到鱼群数量得到一定恢复,但休渔期一过,三天之后鱼群就被捕捞一空,三个月的休渔效果全部付之东流。
捕鱼方式也是破坏性的,绝户网被大量使用,一直在透支渔业资源
虽然渔业部门规定渔民出海捕鱼应该使用直径超过39毫米的渔网,但中国渔民捕鱼时普遍使用的都是直径不足一厘米的渔网,这种渔网在被渔民自己称为“扫地穷”,就是俗称的“绝户网”。这种渔网不仅网孔极小,入水后还会越沉越深,形成一条直线,像扫帚一般随着渔船的移动而“扫荡”所经过的海域。可以将两、三厘米长的小鱼也全都捞得上来。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20年时间里,中国海洋捕捞量一直持续增长。从1997年开始,海洋捕捞量一直保持在1400万吨以上,到2006年更是超过了1700万吨。而据专家估算,中国近海渔场渔业资源每年可捕捞量大约仅为800万吨。长期巨大的捕捞量是通过捕捞幼鱼资源和营养层级低的劣质鱼种实现的,这种捕捞已经导致了渔业生态系统难以逆转的严重退化。即不但将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鱼种捕捞一空,甚至将经济价值不高的鱼种也过量捕捞。而这些经济价值较低的鱼种只能作为饲料使用,可获得这些廉价饲料的代价却是整个近海海洋食物链的彻底破坏和瓦解。
近海环境遭严重破坏,鱼类的生存受到威胁
根据《2010全国环境公告》,中国沿海生态系统亚健康,不健康率已经超过八成,仅有16%生态系统较为健康。而且多数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都与经济发达地区重合,受到的工业污染更加严重。
近海污染严重,少数海域甚至成为“死海”
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近海水深在180米以内的海域,但在中国,这块海域也是污染最严重的海域。在近10年来,中国沿海的水质一直处在较差水平。第四类水质和劣于第四类水质的海域面积逐年扩大,多种污染物水平严重超标。而这些都严重破坏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威胁到了鱼类的生存,而第三类水质的海域就已经不再适合鱼类生存。
其中,从2006年至2010年,渤海海水污染面积从1.189万平方公里(约占15%),上涨到1.699万平方公里(约占22%)。《2010全国环境公报》还提到:“201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为中度污染。” 同年,在锦州湾甚至还曾出现过海底泥中重金属锌超标2000多倍、铅超标300多倍,排污口附近7平方公里海滩无任何生物的“死滩”。
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工业最发达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海水的污染与工业发展直接相关
中国近海传统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就是东北部海域和浙江福建广州海域,但现在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同样也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穿行于这些经济区的河流的严重污染,最终汇入海样,将有害物质带到了近海各地。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而且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很大增长。实施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铜等重金属在长江口、珠江口海域的大气输入通量也在不断上升。
结语:渔业资源的相对不丰富、不科学捕鱼方式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综合造成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再加之,随着国内对水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2000年至2008年间,中国对海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更加剧渔民投机的现象,导致越境非法捕捞猖獗。
来源:中文导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