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清县有个和尚,道行高洁,八十多岁了仍然身强体健,一天忽然倒地不起,等寺僧们发现时,已经圆寂了。
这和尚并不知自己已死,灵魂出窍,飘飘渺渺的荡到了河南。当时,河南有个士绅公子,领着十几个友人与家仆,骑马打猎,放鹰逮兔、围兽捕猪,大伙儿兴致正高昂呢。想不到这匹马,忽然发癫狂奔,骑在上头的公子,猝不及防的立刻坠马而死,众人一看,赶紧过来抢救。此刻,那和尚的魂儿正巧路过,迎面碰上了,刹那间,快速的就和这肉体相结合,然后慢慢的醒过来了。
仆人见他醒来,知道并无大碍,开口问他情况,他却瞪大眼睛,惊奇的问:“俺咋地到此?”大家以为他脑部受伤,七手八脚的扶着他上马回家。入门一看,粉白黛绿、莺莺燕燕、成群的妻妾聚拢过来慰问,吓得大叫:“俺是僧人!咋如此?”家人以为他真摔糊涂了,个个都耳提面命的告诉他过去生活的点滴,设法开启他的记忆。这和尚明白了,也不辩解,只是闭目不再说话。三餐粗米素菜就吃,反之,酒肉则拒绝。夜晚独睡,不接受妻妾侍奉。
几天后,忽然表示要外出散步,全家都高兴了。当他迈出房门,到了大厅才刚坐定,就有各类仆役纷至沓来,金钱归纳、粮谷登记、杂项申请、会计支出……等等请示裁定,这“公子”全以生病刚好,精神不济为藉口都推辞谢绝了,只问:“山东长清县知道吗?”大伙儿回答知道。他说:“我这些日子在家养病,郁闷无聊,想到那儿游览散心,赶快替我备好行装。”大家都说,病体刚愈,不宜远行,他不听。
第二天就出发了。到达长清县,一路风物如昨,熟悉得很,用不着问路,竟直奔自己往日修行的寺院。那些弟子们一见来了贵客,接待招呼非常恭谨。公子就问:“以前那老和尚哪去了?”回答说:“吾师已经圆寂。”“那墓所何在?”于是,众弟子领他前去,只见三尺孤坟犹新,上头的草木还没长好哪。众僧都猜不透这位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葫芦里卖的是啥药。接着,他就上马回去,临行前嘱咐道:“你们师父是个有道高僧,他所留下的遗言、训示,都应该恪守遵行,他的遗物、手泽也千万别损坏。”见大家唯唯诺诺的答应了,方才启程。
到得家来,灰心木立,对红尘了无兴趣,根本不愿处理常人事务。如此在家又住了几个月之后,某日,使计支开家人,上马逃出门去直达旧寺。一见面就告诉寺僧:“我就是你们师父。”这些和尚认为他说谎,都相视而笑。于是,他把当日死后,自己魂魄飘荡间,阴错阳差借体返魂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同时又把自己当和尚时的生平及所作所为,一股脑儿的都说出来,全都是众僧所知悉的事儿,至此大家才恍然大悟的接纳了他。从此,恢复旧日的居家作息,从此,继续往日的严谨修持。
后来,这河南的公子家属,屡次以舆马、车驾来哀请他回去,他都置之不理。又过了年余,夫人派了家仆到来,带来很多金帛、馈赠,都被退回,只接受了一件布袍而已。从前与他一起围猎作伴的友人,偶尔或三五成群的到这乡中寺庙来造访,见他待客默然诚笃,年仅三十而立,而谈话内容却是八十余年前的旧事。
这再世为人的事迹,由来已久,形式各异,不足为奇,奇的是他入靡丽纷华的温柔乡,步万劫不复的红尘地,却向道心不移,求佛志不易,而能迅速从“人”中遁出,轻松自如的跨越色关,丢弃名利,真不简单呢!在古代,确实是个精进修行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