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位于日本西南,台湾西北,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组成,就像西太平洋上的一串晶莹珍珠。隋朝时,这里建立了一个王国。据记录琉球国历史的琉球官方文献《中山世鉴》载:“隋使羽骑尉朱宽至国,于万涛间见地,形如虬龙浮水,始曰流虬。”硫球向中国朝贡始于明朝初年。明史载:洪武“五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期泰等随载入朝,贡方物。”从此,琉球与中国建立起长达五百余年的朝贡册封藩属关系。此后不久,朱元璋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往来朝贡。这三十六姓中,在琉球声名显赫者有梁、蔡、毛、郑、陈、曾、阮、金等姓。从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年)到清嘉庆五年(一八○○年),四百多年过去,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后裔的情况,由于一个人、一本书而得到见证。这个人叫李鼎元,这本书名《使琉球记》。
乾隆五十九年,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孙尚温于嘉庆三年遣使中国,表请袭封。《清史稿.琉球传》载:“琉球国凡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未封以前称世子,权国事。”明清两朝,共有二十四次中国册封使遣往琉球。李鼎元就是嘉庆五年册封琉球王尚温的钦命副使。是年五月初七午刻,两艘封舟带着中国皇帝敕封硫球国王的诏书、敕谕,赏赐国王、王妃的蟒缎、妆缎、钱币等赏品,满载船户及从客的交易货物,从福州五虎门起碇开洋,出官塘尾,过米糠洋,经彭家山、钓鱼岛、赤尾屿,在十一日丑刻抵琉球姑米,十二日辰刻进那霸港。此后便在琉球度过半年海岛生活,举行册封大典,体察政风民俗,游览名胜古迹,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候季候风调向,并于同年十一月初一返回福州。《使琉球记》一书就是李鼎元此行所写日记,刊刻于嘉庆七年,成为清政府此次册封活动最为完备的实录,就中可以窥探明代闽人三十六姓后裔的一些情况。
明三十六姓后裔当时聚居的久米村,座落在王都首里侧畔。首里、泊、久米、那霸四府为王畿,是琉球国王直接管辖的地方。正因为这里居住着文化素养、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相对优越的中国移民,从生态环境上看,远望久米村,“人烟辐辏”,“竹篱剪剔可入画”。士大夫家庭都很注重园艺,精心经营庭院,种植奇花异卉,迭砌假山池苑,”率有丘壑,供人游览。”久米村还有两座园中大庙,一为孔子庙,一为天后、关帝庙,都颇具规模。
孔庙“堂三楹”,中堂奉祀孔子塑像,署以“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左右两龛各有一人立侍,手中分持《易》、《书》、《诗》、《春秋》四经。堂外有露台,东西两面筑以石阶,须拾级而登;栅如棂星门,中仿戟门,外围临水,作为屏墙,显得深幽神圣。天后、关帝庙也是三楹格局,中祀天后,西祀关帝。天后、关帝都是中国民间尊奉的保护神,不过天后的职责偏重于海事方面,故而世界上凡有华人居住的港口,大都建有天后庙、天妃宫。天后或称天妃,俗名林默娘,宋朝福建莆田湄州人,相传以施药救疫、行孝行善而成神,佑护往来海舶,拯救海难,屡显灵圣。
久米人的子弟大都受到良好教育,特别是官吏和士大夫家庭。学校就设在孔庙之堂北。“久米士之秀者,皆肄业其中,择文理精通者为之师,岁有禀给。”学校教育以汉语汉文为基础。会说话,就教以汉语,会写字,就教以汉文。十岁时称“苦秀才”,国王赐给大米一石;到十五岁剃发,先拜谒孔子,再晋见国王。国王把他的名字登录在籍,称为“秀才”,赐给大米三石。那时大米是琉球稀缺的珍贵食品,只有王族和官吏才能享用,老百姓只能吃地瓜。”稻田少,薯田多。国人以薯为命,米则王官始得食。”担任中国册封使陪臣的久米人子弟,还有资格与王族子弟一起进入北京的太学读书。
依照琉球官制,居住在王都首里的尚、向等王族七大姓,世代为王室婚姻,法司、紫金大夫这种等级的官员,均不出七姓。其子弟十四岁以后入王宫应差,渐以资授职,由库司官积功至遏闼理官、耳目官而至法司官。那霸人则以商为业,多富室,由伙长积功至那霸官,能汉语者用为长史,但没有当大夫的。久米人的子弟在琉球孔庙学府肄业后,其仕途的第一步就是当通事(翻译),逐渐积累功劳,晋升为都通事、通议大夫、而止于紫金大夫,想再升迁至法司官,就难乎其难了。只有肆力于古文,着有《蓑翁语录》、《至言》等书的蔡温,因为学优功勋,被琉球王破格擢拔为法司,举家迁往首里,与王族七姓同贵。蔡温之前,还有一个郑回,积功至法司,后来被日本人抓去,坚贞不屈,誓不降日,被日本人杀害了。久米人就这样成为琉球国中最负文物声名的族群。无怪乎李鼎元慨叹道:“国重久米人,有以也。”
明闽人三十六姓对于琉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琉球号称“守礼之邦”,“礼”的传播是三十六姓的教化之力。以婚俗为例,三十六姓初来时,琉球男女相悦,便相匹偶。经三十六姓教导影响,此俗遂革。结婚时也实行迎娶,鼓乐彩轿,小具酒宴。其它许多民俗,如五月端阳赛龙舟,七月十五做盆祭等,都与中国同。琉球士大夫还特别重视作为中国第一艺术的书法。来向李鼎元求书的人往往自带纸张,馈赠异卉,在门前专候。“球人重书,请者甚众,两手不能及也。”
明代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自然也成为琉球对外贸易的生力军。琉球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光是有明一代登录于正史的,就是一百七十一次;此外琉球还开展与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诸国的中继贸易。琉球商船穿梭于中国福州、朝鲜釜山以及泰国、越南、马六甲、苏门答腊、爪哇等地港口,确有”以舟楫为万国津梁”之胜概。官至紫金大夫的程顺则还着有《航海指南》,言渡海事甚悉。
在公元一八零零年的这次册封活动中,明三十六姓后裔的主导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被派到中国来迎接清朝册封大使的梁焕,从前就当过通事,已经四次晋京。他除了当翻译,掌控封舟罗盘指针,决定航向外,回国后的要务就是策划、确认册封大典的各项仪规、礼节、规格。汉语讲得最好的紫金大夫郑得功,以及另一位紫金大夫毛廷桂,当仁不让地充任陪臣,专职陪同清朝册封大使游览琉球山川名胜、市廛村社,介绍琉球风物人情、掌故传说。册封大使完成使命返国时,奉其王命护送封舟的,则是都通事蔡清派。
历经数百年的融合融化,明三十六姓后裔已经完全融入琉球主流社会。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由于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已经日渐式微乃至迅速没落,日本明治政府趁机加紧了吞并琉球的步伐。一八七二年宣布废除琉球王国,设立琉球藩。三年后,一八七五年又强迫琉球使用日本年号,停止向中国朝贡,废止双方册封朝贺的惯例,撤销设在福州的琉球馆,规定贸易业务概由日本领事馆管辖,琉球与清朝的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处分。过了四年,也就是李鼎元出使琉球七十九年后的一八七九年,日本干脆废除琉球藩而设置冲绳县,连琉球国王尚泰也被掳至日本。就这样,藩属中国五百余年的琉球国如此这般地被日本并吞了!明代闽人三十六姓后裔及首里王族七姓均被迫改为日本姓名。
一九四五年,琉球群岛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冲绳之战,四分之一琉球人死于美军的炮火和日本兵的虐杀(被当成间谍或叛徒),琉球王国的许多文物古迹都在战火中毁于一旦。美军占领琉球三十二年后,出于冷战战略的需要,一九七二年美国将冲绳的行政权归给日本。在现在的冲绳县立博物馆中,有一口铸于一四五八年,曾悬挂在琉球王都首里正殿门前的“万国津梁钟”上的铭文,依然默默地诉说着琉球王国曾经的风采和荣耀。
“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锺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之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剎,地灵人杰,远扇和夏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