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诗人看到了卖炭翁的遭遇有感而发。然而,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位“卖炭翁”——张胜利。
张胜利,男,50岁左右,驻马店市上蔡县邵店乡西岗村22组村民,自2008年11月份来驻马店市做蜂窝煤至今。
张胜利说,儿子考上了大学,家里开销大,一有时间我们就得抓紧时间做蜂窝煤。张胜利告诉记者,市里地皮租金很贵,他们就在驻马店市北开发区张庄租了一片空地做蜂窝煤。记者看到,这片空地大约有3-4分地,露天周围也没有什么遮掩,这就是张胜利的蜂窝煤“工厂”。当记者问到为何不找个院子时,张胜利一脸无奈的说,“就这我们也快租不起了,这是村里的空地,3000块钱/年,每年的元月1号村干部都准时来收钱。”
记者在张胜利的蜂窝煤厂看到,除了摆放整齐的蜂窝煤,空地上还有一台粉碎机。“你住哪啊?”记者问。“就这,我们就在这睡!”张胜利指了指南边的更个窝棚。从外面看,这就是一个窝棚,在别人家的瓦房旁边垒一堵墙,上面棚上石棉瓦,再找来木板和帆布把门一堵就成了张胜利夫妇睡觉的地方。
记者通过一个旧竹笆走进张胜利的家,一个不足5平米的小窝棚里,还停放着一辆四轮推拉机车头,再里面是一张床,床上面还搭着蚊帐。做蜂窝煤用的工具,做饭用的锅碗瓢盆杂乱的堆放着,一个盛馒头用的盆直接放在了车头上。一张破桌子上面放着一台电视,这就是张胜利的全部家当。
看到这些,记者眼睛不由得酸楚起来。记者根本无法想象,张胜利夫妇是如何在没有门的窝棚里度过两个冬天。“这两天一直下雨,已经做好的蜂窝煤干不了,孩子他妈回老家给儿子带被子去了。听说现在什么都能邮,我儿子在郑州两天应该就能到了。”张胜利说,新地区高中的食堂里没有煤了一直催,我待会把存的干煤给他送去。张胜利从另一个更小的窝棚里搬出来40块儿大蜂窝煤搬上车。“都走了,你不怕有人来偷煤吗?”记者问。“偷煤,当然有偷煤的,没办法,只要别偷我们的工具就行!”张胜利告诉记者。
张胜利说,他们要的少就不用拖拉机了,张胜利拉着架子车外村里走去。村里刚下过雨,张胜利穿的是一双黄鞋,更令记者心酸的是张胜利只穿着鞋没有袜子。走到村里一个过道时,道路上全是积水,张胜利犹豫了一下,把架子车跳转了下头,由拉改为推,刚走了几步,张胜利又由双手推再改为单手推。“这条路不好走,可是近了很多!”大约20分钟后,张胜利终于到了置地大道,新地区高中就在眼前了,张胜利放松了许多。
张胜利分4趟把蜂窝煤搬进了学校二楼的食堂。看到张胜利下楼了,“赚多少钱?”记者问。“没给钱,他们这里都是按月给钱的。等攒够了一个月,再统一给钱”,张胜利告诉记者。
来源:河北新闻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