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应对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和缺水日益严重的局面。
中国拥有全球20%的人口,但淡水供应仅占全球的7%。中国是全球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的增长,这一问题已变得更为明显。在水资源短缺的最新事例中,未来8个月,南部地区的云南省省会、拥有500万人口的昆明市将对城市用水进行限量供应。
洗车业、公共洗浴场所和花园的用水都将受到限制,同时将鼓励城市居民节约用水。
相对于更广泛的问题,昆明的困境不过是冰山一角。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分会总监、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HSBC Climate Partnership)项目负责人王利民表示:“淡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家主席胡锦涛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表示,水资源短缺已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除了今年媒体关注的洪水和干旱问题,由于过度开采,干旱的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一直在下降,这一趋势很难逆转。
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一系列政策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政策将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严格污染标准并减少消耗。
今年,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号”文件就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有关,国务院一直在密集下发此类文件。
中国政府已拨出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预算,用于未来10年的水资源项目,包括农村灌溉、防洪、水资源供应和节水。
但是,今年大多数政策不过是以往曾尝试过的政策的扩大版,这让分析人士猜测,中国的水资源危机何时(而非“是否”)将达到开始制约中国经济的程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政治,因为没有哪一个单独的部委能够直接控制众多的水资源系统。
在中文里,与水资源相关的部委被称为“九龙”,包括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和农业部等9个部门。
农业消耗了中国大部分的水资源,因为为了帮助满足日益上升的食品需求,农作物灌溉面积已扩大。“水资源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生态发展,”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蒋礼平表示,“水资源确实短缺,这对食品安全有着重大影响。”
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以及中国对进口大豆和玉米日益严重的依赖,将食品安全提到了政治议程上更高的位置,这为水资源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推动力。
洗煤、纺织染色、纸浆等行业也属于水资源密集型产业,工业用水约占水资源需求的五分之一。
如果政府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水资源短缺将对经济转型起到一定作用,因为耗水型纺织厂或造纸厂正慢慢被迫提高生产效率。
水资源定价将在完成这些改革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从2002年到今年6月,中国大城市的水费上涨67.8%,达到每立方米2.68元人民币,”世界资源研究所(WRI)驻北京水资源专家钟丽锦解释道。
“但考虑到污染治理成本,目前的水价仍很低。水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低于其它国家。”
一个积极因素在于,与全球同业相比,中国很多工农业技术实践仍较为低效,所以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政府认识到了这一点,宣布了一个听上去有些艰巨的目标:到2020年,将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用水量从2008年的水平上减半。
迄今为止,这条路走的并不轻松。在美丽的太湖沿岸,持续疯长的蓝藻证明了管理中国水资源行业的难度。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并斥资数百万美元用于太湖整治,但太湖每年仍有大量蓝藻繁殖。
参与太湖整治工作的人士表示,情况正在好转。但与中国其它水治理项目一样,进展并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