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又见突击花钱

作者:时寒冰 发表:2011-12-05 13: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每逢年底,尤其是最后两个月,各级政府都会忙着做一件事情:突击花钱。

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当今世界算是独一无二的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牵涉到各级政府的切身利益。中国一直实行“基数预算”,明年的预算要根据今年的来定,如果今年节约花钱了,不仅节约的钱要上缴,明年的预算也会减少。由此,在我国的预算领域,形成了逆向激励的潜规则:越能花钱的越能得到更多的预算支持。

关键的问题在于,政府突击花的钱,是否真的用到了民生需求等方面。答案显而易见,民生方面的支出,从来不需要“突击”,也不会让各级政府很为难。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预算公开,接受民众监督,这个顽疾便能迎刃而解。所谓的预算公开,就是要明确告诉民众,政府打算如何花钱,花多少钱,花到什么地方。预算一旦公开,就等于明确界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政府打算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计划做什么,民众都能清清楚楚,不仅政府乱花钱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纠正,同时也缩短了政府行为与民众生活之间的距离。

当然,预算公开并非单纯地限制政府行为这么简单,因为,它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的纳税人意识,人们愿意为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预算方案埋单。按照乔纳森•卡恩的说法,预算是“涉及现代社会中预算和民主治理相互关系的根本问题”。

预算的公开往往是全社会共同推动的结果。美国民众从1890年就开始推动预算的公开,在1911年前夕,纽约市政府就开始用图片、表格、模型甚至电影,详细地向纽约市民说明政府做了什么。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由美国国会通过,随后由美国总统哈定签署实施。

政府把预算公开,换得的是民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在西方国家,公众普遍非常鄙视偷税行为,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明白,自己缴的税用在了何处,而偷税就等于变相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也许,这一点好处是政府当初被迫进行预算公开时,没有想到的。

预算公开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必然选择。也因此,对各级政府突击花钱且是为自己的利益突击花钱是绝不能继续容忍的。今年11月16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首先就强调“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

期待突击花钱这种闹剧,早日淡出我们的视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