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柴玲回忆面世,多有涉及我的内容。虽非我一贯风格,但因太多朋友问起,且事关大局,这里破例做一公开说明:
1. 柴玲回忆具有很高价值,首次披露了“六四”的一些关键内情和反堕胎的宗教见证,实属难能可贵。
2. 其中许多个人隐私涉及到我。因为分手,柴玲很受伤,在此我愿再次郑重道歉,恳请谅解。同时,我至今相信,那时我们分开是正确的选择,夫妻不成还能做朋友,否则可能早就反目。这里也向柴玲及其教友们近来表示对我增加的代祷,深致谢意。也望大家放心,上帝一直在我心中,我很平安喜乐。
3. 将我们出国后分手的原因,归咎於一位香港女星,出现於我们在国内逃亡十个月时被迫分离的那八个月中,这并非事实——我与任何女星从无任何交往,遑论逃亡途中。若柴玲记得是谁,我很想知道。其实,我们最终分手的原因,是价值观的差异:那时我们已是两个不同的生命,柴玲继续追求美国梦,我因“六四”前后的经历而有了一个“中国梦”,之后各自的人生轨迹也能清晰印证。八九年广场上的国人一旦自由就变得那么善良、和平而勇敢,逃亡中那些救我们的传统人士的慈悲与睿智,都让我看到中国的大希望。出国后我避开聚光灯,放弃六四前已有的美国大学遥感博士奖学金,弃理从文,在极艰苦的情况下,到法国学习研究各种传统文化十五年,取得宗教学博士学位。我相信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与西方普世价值的结合,就是中国必然的美好未来,也是走向世界大同的最佳途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了中国梦,我不惜放下了一切。至於二人冲突,当时确实激烈,柴玲回忆中的描述并不完整,多有夸张扭曲和掩饰。二十多年后还能写得细緻入微栩栩如生,显然是有人代笔为了某种逻辑需要而做的文学加工,以至於最后这样总结我们失败的婚姻——“我爱过他,这不是我的错”。为了大局及维系情义,不进八卦阵,我选择不披露隐私细节。
4. 有的报刊文章移花接木,将本就子虚乌有的所谓香港女星乾坤大挪移到天安门广场上,又引申发挥,整体抹黑这场伟大运动,指责“因为学生的愚蠢而葬送了中国进行政治改革,走向开放的可能性”。作为天安门群体为国为民牺牲奉献中的一员,对此我深感遗憾。八九学运自然也有很多过失,但绝非被抹黑的那样一概为了个人私欲。自发参与八九民运的人们,缘由各别,但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却如出一辙,汇成蔚为壮观的洪流。是他们选择的牺牲,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任何贬损这一精神的不实之词,都应釐清,因此不得不破例作此声明。
5. 关於“六四”史实,我的一贯原则是追寻和捍卫真相。十几年来,我一直在为柴玲辩护(http://64memo.com/b5/14.htm),并鼓励她写出自己的回忆,皆因公义而非私情,哪怕伤及我自己也在所不惜,相信现在大家会明白了。今后我也会坚持这一原则,包括继续为被丑化的柴玲辩护,只要是史实。我读过她十来年中的几个手稿,但最后出的回忆我未得到英文原稿,只读到上月她电邮群发的中文翻译初稿。相较以前,此稿最大变化是增加了反堕胎的宗教内容,於是调整了对事实的解说。柴玲四次堕胎,前两次在我们交往之前,我读此稿前都毫不知情;后两次我皆明确表示希望保住胎儿,还曾准备退学养家,并非“虚张声势”。大量披露个人隐私可能导致亲友困扰,我也多次提醒,但柴玲已进入某教派逻辑,主张向全世界公开忏悔过往罪性,并告诉我此稿是“上帝借她的手在书写”,我只能无语。我也建议应提及阻拦军队被诬为“暴徒”的勇士们和天安门母亲,及一些只有她才知道的关键史实。包括上百错处,我共作了三百多个批註寄给柴玲,很遗憾她说已来不及仔细修订了。实际上,自从前年拙着《六四日记》出版后,外界不乏对我个人的误解,至今未澄清。该书将在明年六四前出增订版,届时一并回应。
6. 感谢所有关切我和天安门初衷的朋友们。
封从德
201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