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科学人)
911事件不但没有终结摩天大楼的时代,这10年来,全球反而建造了更多摩天大楼。(照片提供/科学人)
■史上最重要的摩天大楼兴建热潮正向前推进,大多由亚洲正在快速都市化的社会所领导。
■工程上的进步使摩天大楼比以往更安全。
■摩天大楼还提供了解决方案,可缓解下个世纪最急迫的问题,包括人口过多和全球暖化等。
10年前那个清冷忧郁、改变了一切的早晨,罗伯森远在半个地球之外的香港一家餐厅主持晚宴。桌上手机发出的铃声是双子星大楼遭到攻击的第一个通报。负责该大楼结构设计而备受尊崇的罗伯森,刚开始对这件事并不在意。
日前,他在位于47楼、可以俯瞰世贸中心遗址的办公室里表示:“当时我以为是直升机撞上世贸中心。”这类事故固然不幸,但完全在大楼的承受限度内。然而几分钟后,手机再度响起,通知他是飞机撞上世贸大楼,他才惊觉“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赶紧回旅馆关注事件发展。
后来几星期内,罗伯森拒绝对此次事件发表任何意见,无视于世贸大楼创新的结构设计成为大众争论焦点。他说:“当时我想,我的结构设计事业大概就此结束了。”这个行业似乎也将消失,恐怖攻击事件将宣告摩天大楼时代告一段落。
美国各大报开始充斥忧虑的报导。那年9月19日,《华尔街日报》写道:“许多劳工担心他们的高级住宅如今危险性高于吸引力。”同一天的《今日美国报》讲得更直接:“上星期毁掉的不只是世界贸易中心,以摩天大楼做为美国地标的未来前景,可能已开始动摇。”其后几个月内,媒体持续报导,美国专利与商标局也收到许多大楼火灾逃生装置的专利申请,包括降落伞、缓降索,以及可分离的载具等。攻击事件把全世界弄得晕头转向。
除了对安全的焦虑之外,还有一种感觉逐渐蔓延开来,就是在数位时代,城市以及摩天大楼已经成为旧时代的遗迹。正好在911事件前五天,写过许多书介绍生活设计的美国杜克大学工程学教授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向前迈进不需要向上发展〉,特别强调这个论点。波卓斯基认为,网路提供快速方便的联系方式,将使“紧凑连续空间的需求逐渐消失。”
然而,看似要导引摩天大楼步向消失的种种征兆,现在却变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纽约市摩天大楼博物馆的创馆馆长威里斯表示:“有许多愚蠢的预测或断言声称摩天大楼会害死人,但杀人的是恐怖份子,而不是大楼。”
911事件后,全球摩天大楼的建造工程几乎不曾停摆。太平洋对岸飞快的都市化脚步,造成对新摩天大楼的庞大需求。已成为商业大楼设计同义词的Skidmore, Owings & Merrill建筑公司管理合夥人葛提斯迪纳表示:“中国?中东?还是亚洲?当时没人能预测。我们是有一些还在设计阶段的计划,后来全都继续下去。”
的确,从那一天开始,我们对摩天大楼的想法已经不同了。现在我们知道,高楼不只是天际线上傲慢的标记,而是迎向全球都市化潮流最有效、最持久的方式。
高还要更高
事实上,近10年是史上最重要的摩天大楼建造时期。摩天大楼发展研究机构“高层大楼及都市住宅协会”(CTBUH)表示,2001年至今,全球已经建造350座摩天大楼,而原本的总数还不到此数。超高层大楼(高度超过300公尺的大楼)的数目在这段期间也增加了一倍。
这股热潮还在加温。杜拜的哈里发塔去年完工,828公尺的高度不仅是世界最高,更超出第二名(台北101)320公尺,差距大约和纽约市的克莱斯勒大厦相当。今、明年完工的大楼都不会超越哈里发塔,但今年是高层大楼兴建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将有97栋以上高度超过200公尺的摩天大楼(包括22栋超高层大楼)完工。
威里斯表示:“我们一再听到的形容词是‘具指标性’,显然客户要的是具指标性的大楼,而且要高——比最能有效回收投资的高度更高。”事实上,单就经济方面而言,大多数超高层大楼根本没有理由建造。大楼一旦超过70层(实际数字随地点而不同),维持结构稳定的附加成本,以及电梯与其他公共设施所需要的额外空间,通常就会使直接商业获利化为乌有。
这些梦想般的超高层大楼,绝大多数建造在美国境外。CTBUH执行主任伍德表示:“城市以天际线当做品牌。天际线被视为重要象征,代表一个国家到达的境界,也代表成为第一世界国家。”2010年完工的20座世界最高大楼中,只有芝加哥的Legacy tower在美国(排名19,只能算勉强进榜)。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在全世界兴建中的最高大楼中只排第四,未来完工后将达到颇具象征性的541公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