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受不了”的日本人(图)

发表:2011-09-14 14: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日本一周,不可能深入体察研究,倒也留下一些直观印象。在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发达国家里,发现他们的节省近乎“抠门”,细心近乎“繁琐”,礼貌几近叫人“受不了”……这些经过长期积淀的国民性格,让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倍感新鲜。

“我身上的这件衣服虽已穿了4年,但质量还是很好。”在考察名古屋绿区区政府德重分所时,所长安藤秩弘在致辞中,花了一分钟介绍自己的衬衣,“这是用本地扎染的麻布做的,价格虽然贵点,但是天然面料,非常环保,可以用很长时间。”

最后,他又用两分钟“推荐”一块绿色布巾:“这也是苎麻的,摊开是一块方巾,可以包裹很多物品,不用的时候折叠成手掌大小,易携带。以前中老年人常用,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年轻人去超市购物也经常带上它。”

一位政府官员7分钟的讲话,花费3分钟时间大讲节省之道,“推销”环保理念,可谓用心良苦。

在日本,“节”字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比如说,日方会在代表团上车时给每人发瓶矿泉水,并让大家随身携带,参观访问的各个单位就无需备水迎客了,因此,不会出现走一处、发瓶水、喝不完、随处丢的现象,既节约,又环保。商店里,手绢、购物布袋以及上述的方巾随处可见;在超市里,日本人一般都会取用一种标明不用塑料袋的购物筐,结账时售货员就不会提供塑料袋。日本料理种类齐全,营养丰富,形状色泽“养眼”,但都分量适中,日本人吃饭时绝对保证“颗粒归仓”。如果谁剩饭剩菜,都会被视为太“另类”而处于尴尬境地。积蓄和利用雨水随处可见,很多日本民居都有类似风铃的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槽,经沉积后流入蓄水池,加以利用。

这次东日本地震致使全国电力紧张,走在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节电中”。路边的饮料自动售卖机,至少有一个是不制冷或“节电中”;参观政府或景点,电梯也经常停用一个;很多公共场所,空调安装在地面,从下往上送风,高效率满足制冷需求;大型室内社区活动场所,白天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或者灯开一盏关一盏。

“日本现在每天除了天气预报,还会有‘电力预报’,实时预报各地的电力供应和需求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政府要求大型耗电企业节电15%,办公楼都将空调温度设置为28摄氏度。过去日本职员上班都要求西装革履,但现在推行清凉夏装行动,允许员工不打领带,穿开领短袖衬衣上班。

“地震发生后,政府对建筑设计和使用都有限制,要求减少一定百分比的用电量。”一名建筑设计师告诉我,其实早在地震之前,日本企业和民众对建筑的审美观念早已转变,以前是利用能源达到美和现代效果,现在则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以求环保。

抵达日本,每人首先发一手册,事无巨细,内容详细之极,让人叹为观止。手册有每天每个时间点的访问日程、接待受访人员的姓名职务、就餐和讨论分组名单,还有如何使用马桶、参观单位能否带矿泉水入内、怎样拨打长途电话以及购买电话卡等说明。更有甚者,还注明诸如“鱼肉骨头要集中放在盘子边上,不要放到餐桌上”“泡温泉不要站着冲洗身体”“有的公共卫生间不预备手纸,请随身携带小包纸巾”等细微末节。

手册最后,竟然附有每个入住宾馆的平面地图和详细内容。地图标注了到达和集合地点、前台、餐厅、电梯和住宿位置;宾馆的详细介绍包括客房钥匙类型、房间内提供哪些起居用品、房内有哪些语言的文字介绍、便利店地址和营业时间、是否有外币兑换处。日方接待之细,让人很是感动。每次用餐时都会给那些有不同饮食禁忌的团员予以特别安排,用中文标注出预留位置。

我们这个分团有30多人,每到一处,便忙坏了翻译铃木小姐。她会耐心一一回答问题,最后在车上再汇总一次,共同分享信息。铃木与大家第一次见面就给每个人发了一张卡片,上面用日语写着“我现在处于困难,请联系铃木,电话……”,让我们在紧急时候请求他人帮助。

最令人感动和难忘的一个细节是,有天早上7点打开宾馆房门,发现代表团每个房间门口都插着铃木小姐留的一张中文纸条:“今天天气预报下午有阵雨,请别忘带伞。”

日本人在公共场所大多无语,必须要说话时,音量类似于我们的低声耳语。在餐厅、地铁等地,大声讲话、接听手机等都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在地铁里,除了广播,几乎听不见有人说话,十分安静。只有“人人拇指运动”——由于不打手机,大部分人都低头发短信。在商场、地铁里随处可见的场景是:无论有多少人,大家都安静排队,乘扶梯时自觉站在一侧,留出一侧供有急事者使用。一次,在一家电器城陪同事购物,由于减税程序复杂,耽搁了二十来分钟,其他顾客自觉地在一米开外,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龙,造成卖场小小的拥堵。同事很是不好意思,但排队的顾客却非常安静耐心地等待,没有丝毫抱怨的神情。

还有一次,准备过一条小巷,远远看见一辆车要开过来,我和同伴习惯性地“人让车”,停下脚步,站着聊天,等车先开过去。两分钟后,发现车始终未动,后面跟进的车辆已排成长条,以为车在等灯。前后一看,没有红绿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日本是“车让人”。

日本人最标志性的“礼”就是那如同弹簧般伸屈的频繁鞠躬。去吃一顿饭,老板和工作人员会认真地给每个人鞠躬,然后像唱歌般来一句常用问候语。出入各一次,再加上其间客人洗手走动接受的问候,算下来,招待我们分团吃一顿饭,一个服务人员要点头鞠躬约100次。当然,这种“礼”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有些水土不服,但大家一致认为,此项礼节一定有助于关节运动,由此推断,日本人患颈椎病的概率较低。

日本的“礼”也有点“不近人情”。我们分团一位日方服务工作人员,每次吃饭必毕恭毕敬站立一旁,自己颗米不进,专心安排张罗服务员端茶倒水。即便我们已觥筹交错,盛情邀请他入席,他也执意坚守“岗位”。

虽然礼节周全,但却有分寸与底线。访问一个单位提前5分钟可以认为是礼貌,提前15分钟就为“非礼”。以至于有次交通非常顺畅,提前15分钟到了,只有开车绕原地转圈10分钟,才进入访问单位。

想起吾国吾民,要么是姐们哥们,两肋插刀;要么就不理不问,视同陌路。在日本,人与人之间,就是那段中间的距离——亲热不会热乎到哪去,冷漠不会坏到哪去。到处可见流水线般的点头鞠躬,永恒定格的职业微笑。不过,究竟有多少个性和真情的流露,就不得而知了。

临走前分手当晚,大伙酒酣耳热,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我分团的一位帅哥记者,恭恭敬敬走到每个团员跟前,还以为要敬酒或者干脆来个热情拥抱之类。始料未及的是,他竟立正,认真抽出名片,双手递出,弯腰成45度,正儿八经来了个典型的日本式“以后请多多关照”,竟一副真诚状,无丝毫玩笑之意。

六天就熏陶成这样,这让我一时没缓过神来。



来源:yahoo 海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