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记者在中国的银行服务体验

作者:吉密欧 发表:2011-08-09 12: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银行业的华丽“转身”,是过去十年间最令人瞩目的商业改革与复兴故事之一。

一些人估计,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从技术角度说中国所有的国有银行都已破产,整个行业的不良贷款率高达50%。

在成功实施了一项政府救助方案之后,目前中国的银行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以市值衡量)、盈利能力最强(以绝对值衡量)的银行,其中一些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堪称业内翘楚。

但对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其它国家银行所提供的一些最基础的服务在中国闻所未闻,去银行办事,仍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令人头疼的经历之一。

几乎进行每一笔交易时,顾客都必须出示护照或政府下发的身份证。

在银行排队的时间往往超过了一个小时。无一例外的是,银行员工总是不太称职、且态度粗鲁;而网上银行设计的很糟糕,且只适用于不多的操作系统。

上周二,我前往附近的一家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分行,告诉他们我的借记卡丢失,想补办一张新卡。招商银行是一家中型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素以服务最佳、技术最先进著称。

当我开始填表格(经过了多年的电子化,所有交易仍需要长长的书面记录)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只有当初的开户行能为我补办新卡。

于是,拜北京的交通所赐,我费劲周折地来到另一家分行,那里的工作人员还是让我填表,这样7天之后我就可以领取新卡(他们不提供邮寄服务)。

虽然我已经把护照交给了银行工作人员,她还是盘问了五六个问题,很明显是为了确定我的身份,然后她才让我键入个人密码。

但当我问她能否从自己的账户里取些钱出来时,她面无表情地盯着我,然后答道:“如果你没有卡,就没法取钱。”

她对我和家人整整一周没钱吃饭的前景完全无动于衷,无视我悲哀的请求,因为这不关她的事。

正当我苦苦思索自己身无分文的窘境时,她突然告诉我,我账户里的钱已被银行冻结,所以即便我领到了新卡,也还是取不到钱。

她又进行了一番调查后确认,四天前有人捡到了我的借记卡,并交给了招行的另一家分行,于是该分行冻结了我的账户。

对于为什么没人和我联系,以及我去第一家分行时为何没人告诉我卡已经捡到了,她拒绝予以解释。不过,她的确告诉我,我可以亲自到第三家分行去领回自己的卡,当账户最终解冻时,我就能继续使用那张卡了。

即便是对于中国这个曾经宣扬共产主义、没有真正的服务文化的经济体来说,到银行办事令人感触最深的,仍是那种官僚主义、毫无道理的蓄意为难。

其中最让人恼火的,是在对待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时,中国的银行非常认真地执行“风险控制”(这是银行对其为数众多的随意规定的称呼);而在向那些破产的地方政府、或债台高筑的国有企业发放巨额贷款时,却基本上忽略了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

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门,中小企业大多发现自己无法与国有银行打交道,因此经常转而向不受监管的放贷人和地下钱庄借钱。

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国际银行已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但其运营方面受到了很大限制,在整个市场中的份额微不足道。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施行资本管制,中国普通百姓无法(至少不能合法地)把自己的钱拿到海外,只能承受明显的实际负利率和糟糕的服务。

与此同时,近些年一些中国的银行逐渐把业务扩展到海外,进行了一些收购活动,并在全球主要城市设立分行。但是,除了那些曾在国内和这些银行打过交道的中国企业和外派员工,很难想象会有谁甘愿遭受那份苦恼和羞辱。

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