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同时保增和抑通胀”的药方

作者:岳丰杨 发表:2011-07-28 21: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7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6.4%,创近三年来新高,显示在货币紧缩政策之下,通货膨胀触顶过程仍在继续。在此之后,关于中国通胀问题的文章可谓车载斗量,不少文章开始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并预测中国的经济危机何时发生。一时之间,全世界尤其是中国民众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担心近乎达到了风起云涌、风声鹤唳的程度。

官方祭出“药方”欲兼顾通胀与成长问题

为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在7月20号北京召开的“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每月谈”会议上,中共官员声称有能力在年内能够把CPI涨幅控制在5%左右,同时开出能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药方”,即持续采用货币紧缩的经济政策稳定物价,确保年内中国经济即保证抑通胀,又保持稳增长。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也说,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与此同时,在美中文摘的财经版等网站出现了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最糟糕的时候总算是过去了,中国的通胀将会显著回落》,文章从猪肉价格放缓、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趋稳、中国政府的紧缩性国币政策,及国际输入通胀压力减弱等四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预计今年三季度以后中国通胀水平增速将会较快回落,2011年年底CPI有望回到4%左右”,这和“经济每月谈”中谈到的“药方”如出一辙。

“专业药方”民众雾里看花

事实上,上述分析和解释对于大部分中国民众来说,往往只能产生一个印象:“政府承诺能够在今年把通胀降下来”、“中国通胀是可以解决和控制的”等等,但对于能读懂官方分析的人并不多,中国政府采取的工具手法和政策因果关系更无从了解。

因为官方的分析充斥经济术语,使普通民众难以理解,如“受到翘尾因素影响”、“价格增长,不仅要看同比还要看环比”、“国际输入性通胀影响”、“货币紧缩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等。另外,关于解决通胀的方法,中国政府往往不是从整个货币流通的全过程来描述政府的经济政策如何帮助抑制通胀。

因此,大部分民众始终无法理解为何中国发生通胀,也无法理解中国政府为何迟迟未解决通胀问题;只能感觉到通胀是经济发展中自发产生的,就如天灾一样,而政府始终在想办法解决通胀“天灾”,只是迟迟不能奏效。

了解基本术语剖析官方“专业药方”

其实,上述术语的基本概念并不难理解,比如:
“翘尾等因素的影响”,说白了是指去年的高通胀会对今年的通胀会有一段持续的推动;
"同比"是指和去年同样的时期的比较;
"环比"则是和之前临近的时期的比较;
“国际输入性通胀”,是通胀发生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如美国的量化货币政策引发美元贬值,人民币由于绑定美元因此会跟着贬值等;
“货币紧缩政策”,是指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来让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下降,贷款减少,以稳定物价或抑制通胀;
“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比如你在某银行存入100元,该行必须把其中的13.50元(现在的准备金率是13.5%)存入央行。余下的86.5元,该行可能留下2-3元以备有人取款,其余的钱则可以全部放贷出去。中国政府现在不断提高准备金率,就是为了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量,以抑制通胀。
“加息”是指银行提高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中国政府目前采用加息的方式抑制通胀,实际上是通过提高贷款利息,增加银行存款储备来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量。

有了上面术语的了解,中国政府解决通胀的大致思路就可以用浅白的文字进行表达。中国政府目前对外宣称通胀产生的根源,是由“翘尾因素”和“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引发的,因此采取宏观经济调控,透过“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的方式,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同时定期监测和分析“同比和环比”数据,加上预测国际经济环境的整体复苏,美国经济好转导致输入性通胀得以下降。于是乎,中国政府在今年年内即保证经济增长又保持通胀控制在4%的双重目标可以实现。

“专业药方”不是“根本药方”

然而,中国目前的通胀产生的根源,是中国的经济政策造成的。

中国的外币政策规定外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兑换成人民币进行流通,中国目前的外汇存底有3.04万亿美元,因此中国央行印发了22.5万亿人民币投入货币市场流通。中国政府采用高投入的方式确保经济高速发展,从08年开始陆续增发了20多万亿人民币强行拉动经济,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的泡沫,也造成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产生了近20万亿的银行债务,同时世界各国的各种热钱为了利用中国的外汇政策可以短期获利而蜂拥而致,这几个因素综合到一起,导致中国流通市场货币量在短短3年之内激增超过了40万亿,这是引发中国通胀的根本原因。

“翘尾因素”和“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只是外因,其中“翘尾因素”只是前一年通胀对后一年的滞后影响,如果大方向上通胀被控制肯定会逐渐消除。而“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美国的量化货币政策引起的,而美国2次增发的货币总共加起来不到1万亿美元,即6.5万亿人民币(第一轮3000亿美元,第二轮6000亿美元),而且中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因此这1万亿增发美元真正能流入中国市场仅产生一小部分的影响,这和中国政府自己增发的超过40万亿的人民币相比只是毛鳞凤角。

因此,将“翘尾因素”和“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作为中国通胀的根源,是不成立的。至于预期美国经济及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在今年年内会好转,以此作为中国政府年内能把通胀控制在4%的依据,这显然更不成立。

“专业药方”的真相:牺牲通胀追求经济发展

虽然中国通胀的问题根源来自现行的经济政策,但中国政府并不打算改变现行政策,而是在维系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去寻找通胀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中国政府始终面临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胀的两难境地,当两者冲突时,中国政府始终将经济发展始放在首位,因此通胀问题永远是经济发展的牺牲品,迟迟不能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带来了地方政府高额外债等问题,而目前发生的通胀导致人民币对内迅速贬值,无形之中可以帮助政府变相稀释国债,把政府的债务分摊到中国民众头上。这是导致中国政府面对通胀,始终采用走一步,看一步的犹疑政策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通胀持续的根本原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