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30年,功过是非将会由历史来评说,所以,我只说当下。
相对华尔街来讲,美国在华盛顿手上,已经在政治体制上、在经济架构上、在文化建设上,形成固有的成熟的体系。华盛顿本人,有一万个理由可以竞选第三任总统,但是,只有一个理由让他不能继续竞选,这个理由就是《独立宣言》。从此,华盛顿毅然回到弗吉尼亚乡下农场,甘为布衣农夫,清贫如水。
中国人喜欢做官,作了官,可以终生享受荣华富贵,跟华盛顿相比,不觉可耻吗?我没有从政的野心,终生不会为官,就我这点水平来看,可以说,现在的公务员,99%的人统统应该滚蛋,该下岗的下岗,回农村的也应该坚决遣送返乡。一年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花掉纳税人9000亿元,你们为什么不自己掏钱?
当然,我考虑不仅仅只是这点。中国人民总有一天会有自己的选择,却不是在当下。在当下的体制之下,如何避免宏观经济的重大失误,如何让老百姓增强幸福感,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面临的终极选择。
但是,反思这几年的宏观经济决策,我们得出的一结论是,中国宏观经济决策应该回归常识。
我们读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开有常识课,便对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深感敬畏。常识,极普通的知识,仔细读读便可悟出很多道理。比方说,天为什么是蓝色的?对一个童贞的少年来讲,老师的讲解一下让我们了悟了许多,原来,我们地球还有那么大的大海。
我们的宏观经济决策层,还没有读懂常识,就一个一个拿到博士学位,不过,都是西太平洋的。所以,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最首要的任务是回归常识。不要那张西太平洋的博士学位,要一种踏踏实实精神,回归常识。
远的我们就不说,就从2010年说起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务院都干的是啥?
2010年1月,国务院的第一个规划方案出台了。当时,我们对国务院抱有一点信心,我和建海通了一个电话,谈这件事。要知道,这可是新年的第一个规划,总该是有一番作为的吧。谁知,建海反问我:皖江在哪?
我知道那么多大江大河,唯独不知这个皖江,更不知皖江在哪。奇怪的是,我刚刚从合肥做完演讲回到上海,那天晚宴上有合肥市政府一位领导,合肥什么局长,没听说什么皖江啊。后来,安徽的朋友告诉我,皖江就是合肥到芜湖这一段长江,因流经安徽,所以,称这一段江面为皖江。这就把我搞懵了。现在不是三国时期,也不可能在长江上打水战啊,这一段江面能有什么的战略意义?这是常识。
但是,国务院还是批了,而且是2010年第一个规划。没错,网上说,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这个,对宏观经济有什么战略意义吗?产业转移,哪儿不能移,非要移往安徽?所以,这个可以没有,却偏偏有了。我一晚没睡,全面研究安徽区域经济,实在找不到什么亮点。而且,把产业转移当做国家战略,也是没谱的事。
哪知,第二天股市开市,安徽股票纷纷涨停。因为我没有持有安徽股票,所以没在意。
过几天,国务院又批了一个规划,说的海南要成立国际旅游岛,这下我心里有谱了,我托朋友在发改委得到这个消息,转而一想,赶紧买了一点海南股票吧,搞宏观经济没用,没准儿股市会有所反应。果然,国务院消息一公布,海南股票有5支涨停。天哪,这哪里是什么宏观经济战略规划,这是告诉大家炒股票啊。
这一年国务院批了18个区域经济规划,各种名头都有。江西搞了一个鄱阳湖生态园区,因为本人是江西人,对江西特别了解,我不相信江西鄱阳湖在生态上能做什么经济文章,无非只是一个名头,能对宏观经济产生什么作用?有什么战略意义?今年大旱,鄱阳湖成了大草原,我终于明白鄱阳湖如何成为生态园了,名至如归。
现在这18大规划,流产的流产,没流产的也不到一年就无疾而终。真正能搞出名堂,也实在难于启口。
12万亿投资的大笑话
2010年全国两会开过,地方官员信心爆棚,一桩桩违背常识的是纷纷登场。最离谱的,莫过于湖北的12万亿投资计划。3月22日,在湖北省经济形势及重大项目信息通报会上,该省发改委主任许克振介绍,截至目前,全省重大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76万个,投资总规模达12.06万亿元。这些项目,最迟将在“十二五”初期集中开工建设。
12万亿,对湖北省意味着什么?全省人民干10年创造的所有的GDP。
我们当时就哑了。房产大跃进不够,还来投资大跃进,这不只是引发通胀的问题,而且必将助长腐败。说的不好听,这意味着贪官污吏的一次公然大分赃。
事实和我们预料的一致,现在导致的结果已经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公开的债务平台(在银行的贷款)已经高达12万亿,一半是已经亏空;还有隐形的债务(拖欠工程款、以土地质押进行借款和各种其他借款等)至少3万亿,已经挥霍一空。
分赃完毕。杯盘狼藉。
中国将陷入漫长的通胀中。为此,国家统计局被迫修改CPI权数,使中国的CPI已经完全无法测度通胀水平,完全变为一个中国消费指数,这也犯了一个极大的常识性错误。
让我们拉看看湖北的12万亿,许克振是怎么说的:湖北省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将仍然主要靠投资带动,投资将占到经济增长的七成以上。一方面,转变发展方式,要通过项目来落实、通过投资来改变;另一方面,过去积累的问题,也要通过投资引导来消化。所谓过去积累的问题,就是过去低效率的项目所欠的债务,要靠新的贷款来还。
项目还没有来,首先想到的就是填平过去的窟窿。
而对12万亿的资金来源,许克振并没有讳莫如深,而是直言不讳地说,2009-2012年全省投资来源约为5万亿元,将分别来自各级财政性资金、国内贷款、企事业单位自筹、以及利用外资和债券等其它资金。但余下的缺口,则寄望于社会资本来解决。
投什么?和其他省市没什么区别,虽然列举了6大类别,几十个科目,无非是花花架子,最大比重就是港口、铁路、机场、能源等等。
资金来源,张嘴就来。
我注意了外电的许多报道,都不知道中国政府究竟要干什么?因为这不符合常识。其他省市当然不会像湖北这样,但是,各种提法层出不穷,一片大跃进的样子。在这种疯狂的状态下,我们还能干什么?我们只有反问:天,中国究竟要干什么?
房地产能成支柱产业吗?
2月21日上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主办的“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措施”专题报告会上透露,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确定为房地产,但规划具体措施尚需等待”。
随后他透露,原来十大振兴规划没有房地产,是能源。“能源其实很重要,但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最终改成了房地产,可见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不过,他坦诚,“至于具体有什么措施,我也不知道!”
成思危宣布房地产被列入十大振兴产业,网上一片哗然。
曹建海从北京打来电话,征询我和时寒冰的意见,我提议我们每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连夜挂在博客上,反击成思危。因为我们知道,明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要讨论这个这十大产业最后归属,成思危预先发布消息至少是违反组织纪律;其次,我们认为在网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可以促使决策层改变决定。
当天晚上,我们三人的博客同时发出。我们几乎同时认为,一是全球经济体没有一个国家把房地产列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夕阳产业,没有成长性;二是房地产业的主要属性是民生,不是投机炒卖,把房地产当做振兴产业,要引起社会动荡,危及政权;三是房地产业已经在中国引发大量过剩产能,列为十大振兴产业要引发经济危机;四是房地产助长官商勾结,基层政权将被腐蚀。
当天晚上,各大网站论坛纷纷转载,海外华人网站也在进行热烈的讨论。国务院一位年轻的领导,当天晚上就看见了我们的博客。
第二天晚上新闻联播,播出国务院常务常务会议决定十大振兴产业计划,没有房地产业。
然而,后面的事由历史来写了。谁的责任,一目了然。
回归常识,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必由之路。
回归常识,是按规律办事,相信经济规律,繁荣、衰退、调整、复苏,是任何经济体抗拒不了的规律,中国这个经济体不是永动机,世界也不可能产生永动机,该调整一定要调到位;回归常识,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来办,保障住宅没有必要发债,土地出让金要拿出来建设保障房,政府没有钱就一定要压缩开支,也要保证土地出让金用到保障住宅上;回归常识,暴露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耽搁不拖延,就地解决;通胀的问题,要用货币手段来解决,行政手段只能降物价于一时,不能长久;房价的问题关系公平,必须以税收来建立社会财富的平衡机制,躲是躲不过去。
中国。只有回归常识,才能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