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听不懂“新中国”的言语,是因为它们的每一个段落都这么正面这么向上;但那些编织它们的线索,却又是如此地暧昧,以至于我本搞不清楚那些字词存在的理由。例如“即使有了困难,也应勇敢面对,不能过分依赖别人”,这句话当然很对;但一个班长候选人是怎么从这里推出下一句话的呢:“我要以我更出色的表现,来回报给予我这一切的老师、同学,还有默默支持我的妈妈”?更加令人费解的,是这个想当班长的小女生的演说结论:“选择许晓菲,将给你的校园生活增添更加亮丽的色彩”。也许“亮丽”这个词汇太有色彩也太过抽象,可是每一个小学生大概也都希望自己在校园里的日子更好过一些。然而,这位许晓菲到底凭什么去说服大家,又为什么可以让同学过得更好呢?她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答案,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只是承诺,只是陈述。
在我看来,这类演说方式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单纯的陈述。我不想吹毛求疵地针对一个还在唸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而是她这番话真是具体而微地展示了许多成人世界的言语特征。比方那些“领导致辞”和“工作报告”,它们总是有太多应该动人的陈述,而组织起它们的逻辑却又嫌太少,似乎说话就只不过是罗列而已。如果说话就是陈述的组合,那么这些话究竟有什么意义?它们的对象又是谁呢?
回到《请投我一票》这部纪录片,回到那群忙着选班长的三年级小学生。依照常理,这些候选人演讲,应该是想说服同学,让他们信任自己,而且给出一套打动他们的理由。不过在这部不到一小时的电影里面,观众能够清楚看见,真正起到作用的绝非这些演讲,而是三个候选人和他们的家长施用在这场选战中的种种手段,比方说拉拢和分化对手的朋友,以谎言制造对手之间的矛盾,恐吓不支持自己的同学,甚至凭著父亲工作上的特权公然在老师面前贿赂全班同学。换句话说,比起光鲜明亮的演说,那些鸭子划水般的幕后工作才是决定选举胜负的关键。也许这就是演说可以空洞可以苍白的理由了;明知不管用的东西,又何苦费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