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董事长眼中的拆房:拆出一个新中国?

发表:2011-06-01 22: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针对中国目前以“大拆大建”拉动GDP增长的现象,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创造了一个新词:“拆毁性建设”。这种马路反复修,房屋不断拆迁等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建筑业,计入GDP,但实际财富和国民福利并没有增加。

十年前有个词叫“建设性破坏”,意思是看起来是破坏,其实是为了建设,和这个“拆毁性建设”属于“双胞胎”构造。不过,官员看到的多是“建设”,百姓看到的往往是破坏和拆毁。GDP增加的是官员政绩,被拆毁的往往是百姓生活。看来这样的错位,已非一日,何时终结?

郭树清指出,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在相当大程度上,我们的能源消费模式正在趋同于美国,不断地买车、修路、摊大城市。另外,全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随意性很大,相当一大部分GDP靠拆迁。这种马路反复修,房屋不断拆迁等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建筑业,计入GDP,但实际财富和国民福利并没有增加。一些地方,农民让土房变砖房、砖房变楼房、楼房变更大的楼房,但是由于过度分散,没有配套设施,许多就建在稻田里,现在又开始拆毁、迁建和集中。浪费太大,而且按照统计规则,它都计算在储蓄、投资、积累里面,而最终的社会净增财富和福利就大打折扣。

在追求这种边拆边建的 GDP的过程中,就使得中国对世界资源的胃口越来越大。比如,近年来全球石油的新增需求一半来自中国;铁矿石和主要金属 40%左右由中国消耗;水泥和玻璃大约50%由中国消耗。GDP的增长很大部分是依靠资源的超强度投入,而实现的财富积累和国民福祉却相对很少,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的老路子,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避免大搞“拆毁性建设”,停止付出高代价来追求GDP增长。

5月11日《中国青年报》引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说过的话: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至30年。

官员GDP出政绩观念根深蒂固,也是导致建筑短命的原因。目前地方官员仍然受着GDP考核指挥捧的指挥,为了快出GDP,快出政绩,就要搞建设,当有些东西、比如房屋已经建设好了怎么办,那就拆掉重复建设。相对于平地起高楼创造一次GDP,拆掉再建则创造了两次GDP,一次是破坏带来的 GDP,一次是建设带来的GDP。而且,没有破坏就没有建设,破坏反倒成了创造GDP的突破口,所以有官员理直气壮地说,“拆出一个新中国”,一些不该拆的被拆除,成了短命建筑。

网友评论

我曾经研究过战争的根本原因。我发现有些战争产生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被填满,物质被生产得太多,铁路被修得太多,老百姓家里该买的都买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工厂停止生产,国家停止修铁路,银行停止造钱,直接给大家放长假。对啊,这就是说,共产主义的时代来了。那个时候,可能只需要保留医生、老师几个基本的职业就行了,剩下的人吃喝玩乐去吧。但是,这不可能,这样的社会是无法循环下去的。于是,就打仗吧,炸毁铁路和房屋,建工厂生产子弹和炮弹,这样,大家就找到了新的活干。——马超

不管我坐火车去哪个城市,沿途的风景都大致相同,被毁坏的农田,到处都在拆建,沿着灰土漫天的铁路沿线旁矗立着一栋栋鸽子笼似的建筑,这种变化越来越明显,虽然经济增长了,可是人们却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GDP更像是根植在这样破败的土壤上的一朵假花儿。——杨弼麟

管是建设性破坏还是拆毁性建设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建设两个字,其实建设不一定非得建立在拆的基础上?看看欧洲许多著名小城,没有北上广的高楼大厦,没有车来车往的繁华,当然也没有被堵的烦恼和嘈杂的噪音,却有恬淡幽静的生活。我们的城市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生活,失去了生活目的的城市,只是水泥和钢筋,不要谁地震,自己最终也会坍塌。——倪卫校

不论是“建设性破坏”还是“拆毁性建设”,现实告诉我们,增加的多是官员们的政绩,被拆毁的往往是百姓生活。为什么?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了,环境被破坏了。而且里面往往有很多假冒伪劣豆腐渣工程。追根求源,还是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官僚腐败一手造成的。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官僚主义,一把手少数人说了算,导致急功近利,导致不科学不可持续,导致特权腐败和贫富分化加剧,导致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规划人员的不够重视,做不到超前规划,没有长远眼光和长远目标。所以,如果不想出现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乱象,不想出现短命建筑乱象,科学民主决策与管理最重要。公众必须对公权力有效制约。——栗彦卿

面对全新的被拆建的大楼等建筑,再看到“拆毁性建设”这个词忽然明白“拆”的意义在哪里。再想每天保持平稳上升的领先世界提升率的GDP水准,再想想现实的没法同步提高的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会想着这个GDP的份额里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一个国家的建筑没法坚持很久就拆了重建,经济建筑的基础也该是相似如此,这样怎么会对国家的发展会有利?——杨文

这在中国太正常了,一拆一建就能两次促进经济增长,这正是国家希望看到的,也是官员们乐于去做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自己发展当地经济的能力。而至于老百姓怎么看、怎么生活,这根本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如此多的浪费性发展最终破坏的是生态环境、是民心、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拆毁性建设”,说的很好听,等到资源耗尽的那一天,看你们还能发明出什么样的词语。——李特

只看到GDP的时候,自然看不到别的。——龙在天

中国通过“拆毁性建设”创造的增加值恐怕不是纳入GDP增长中,而是悄悄进入个人腰包里。家乡市区通一个县的马路永远都修不完,十几年过去了,那条路依旧不平又坎坷,过路的车都绕道走。其中原因自然不必说,县长一届又一届换,自然要从修路中赚取外快,上任县长不捞点工程钱怎么行?慢慢的,那条路都成为一个笑话和公开的秘密。最终苦的还是百姓。——胡倩

常态化的问题,折射的面较为广泛,政绩和百姓生活关联到一起才是上策!——李斐

拆拆建建,在中国城市已经成为常态。在郑州有句顺口溜“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是郑州”,这充分说明了拆毁性建设的现状。政府的经济在增长,群众的生活状况却一点儿没有提高,可是官员们却不关心这个,作为草根我们应该何去何从?——程鹏丽

“拆建性建设”作为领导体现政绩的政治手段已司空见惯,关键是引导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李宁

官德需要引导。制度显然具有导向作用,政绩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想必是考核制度下的产物吧。我们的制度需要长远的眼光,为民服务的精神。——杜慧仪

面子工程一定要做好,这个是政绩,领导看重的。好像这些硬件才是评判一个领导政绩好坏的唯一标准,殊不知民心所向才是更重要的,就算表面文章做得再好,得不到民众的认可还是不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张欢

中国——China——瓷器——拆了……碎了。——李展蓝

中国爱搞“建设性”破坏,不断获取投标暴力,让我很是懊恼,怎么没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如此,在我国不愁没有饭吃。同时,“建设性破坏”的建筑,往往涉及强拆的问题。而且,中国水泥,钢筋等即使不强拆,恐怕寿命也活不过30年,楼歪歪,楼脆脆的事件频发,刚修的新桥还没使用就开裂等。豆腐渣一般的理念,我很看好你哦。——严颜

制止强拆不能光靠“精神”,在GDP直接关系官员们的“升迁大业”的背景下,拆迁垫脚、浪费贴金的行为只会越来越多。提升公民权利,限制官员私权,加强行政监督,完善行政体系必须同时推进,天天开会虽然也创造GDP,但有多少场能真的解决问题?——小迷

请问建设银行向房地产开放商、路政施工商等“拆毁性建设”主体发放了贷款?——笔笔的笔

自由市场条件下的GDP和政府主导的GDP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以政绩为目的的GDP往往被扭曲了初衷,成了毫无益处甚至有害的数字。不要再为了这些愚蠢的数字骄傲了,老百姓已经被折磨得嚎叫了!——王俊岭

劳民伤财的建设,唯GDP的粗放经济模式,靠拆迁和盖楼,搞开发不是真正的发展,不管是摧毁性还是建设性,都会影响可持续发展,这种影响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刘鹏飞

荒谬的事情变得正常,一个是激励机制出了问题,还可能是正常的大多数无法发出声音。——西铭

我们所在的国度与城市,日渐面目全非。中国根本就是一个在扬新的同时,毫不留恋的弃旧的国度。迟早有一天,我们只能见到崭新的一切,越来越躁动,失却了一个城市积淀的良心。——潘昕妙
 



来源:半月谈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