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静美且养心(组图)

古琴的最高境界

发表:2011-05-26 20:5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古琴为“生命的文化”的吴钊,期待后生们对古琴给予足够的尊重。古琴演奏不能一味求“新”猎“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可能都难得有这样的心境来品味古琴的悠长,因为古琴的现状与未来令他难以释怀。

最让他揪心的是如何将老一辈琴家的传统琴曲、演奏技艺,包括审美理念有效地加以保护和传承。

“只有全面继承传统,创新与发展才有意义。因为只有当继承达到了精纯的程度,你的理解和演绎就会自然地流淌出来,俗话说‘水到渠成’,才能自觉地实现创新的飞跃。古琴的文化观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完全一致,就是本自然之理。”对古琴的热爱,吴钊拳拳在心。

在他看来,继承传统不等于古琴艺术不要发展,古琴新作不能创作。其实自古以来古琴新曲时有产生,古琴艺术也从未停滞不前。判断一个时代古琴艺术发展与否,不能仅看有无新曲出现,还要看这些新曲的艺术水平是否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有时尽管是新曲,但其艺术水准平常,并无多大价值,有时即使都是陈年旧曲,其实弹出它的旋律,就知道完全是反映了时代高度的创新之作。从现状而言,古琴新作与古曲相比,由于数量有限,其中多数与古琴传统相距较远,未能达到或超过古曲所反映的艺术高度。

让吴钊无法接受的是,在创新的旗帜下,一些古琴演奏人员正在背离传统,一味求“新”猎“奇”,将古琴等同于吉他或古筝,或者一味向钢琴看齐,简单地走其他某些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创新”的老路。而且国内某些音乐学院,正在用着西方乐器演奏技巧教授学生弹古琴,吴钊担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古琴传统要素的承续。

“如果古琴演奏不是植根在深厚的传统土壤上,发挥其原来特有的‘写心’的艺术特长和静雅内敛的乐器性能,创造出能反映时代高度的新曲,恐怕没有多大意义。”视古琴为“生命的文化”的吴钊,期待后生们对古琴给予足够的尊重。

他还不解现在有些年轻的习琴者在弹奏时喜欢乱动。他觉得演奏者应该追求通过音乐的本身而不是通过大幅度的动作去感人,“中国艺术有个特点,就是讲究含蓄。愤怒,或者是强烈,它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隐隐地含着这么一点愤怒,或者隐隐地留了这么一点哀怨,似露非露。”

一身静雅之气的吴钊描绘着古琴演奏的纯正情景——“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与打太极拳、书法、作画等具有同样之处,左右手的动作儒雅、简静,形式上极为缓和,却内含刹那之间的爆发力。

“如果弹琴时动作幅度大,按西方理念来看是‘神采飞扬’,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派却犯了弹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吴钊这样告诫年轻一代。

古琴静美且养心。在吴钊眼里,古琴以“静美”为艺术特长,而“养心”则是古琴静美的最高境界。这个世界太浮躁、太喧嚣,吴钊期待忙碌的人们能够时不时以古琴曲的名义,静下心来,享受一番中正平和、天籁清音。



来源:华夏经纬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