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协会在2008年底,作为毒奶粉事件的善后措施之一,成立三聚氰胺医疗赔偿基金。但这一基金会的运作却一直不透明,相关行业组织以“国家机密”为理由,不愿意对外公布。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报道。
中国官方新华社下属的《瞭望东方周刊》日前发文称,在中国乳制品协会牵头之下,22家涉及毒奶粉案件的乳制品企业集体出资11亿多元人民币,其中9 亿多元用于对患病婴幼儿当时的治疗和赔偿,2亿元则成立医疗赔偿基金。报道称,这11亿元中,有超过9亿元是由三鹿集团支付的,其他涉案乳制品企业出资的情况有关部门并没有对外透露。不仅如此,连该医疗赔偿基金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的赔偿情况、管理运作方式、现金余额等情况,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都表示不愿意透露细节,而受托方“中国人寿”也称运作报告等基本信息为“国家机密”,无法提供。
目前旅居德国、《民以何食为天》的作者周勍表示,中国官方新华社下属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能质疑“三聚氰胺基金会的运作情况”,说明中国还是有一些有良知的记者。但是,周勍强调,“三聚氰胺基金会”成立之后,理应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商讨赔偿事宜,但是有关方面不但没有这样做,还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基金会的运作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是中国乳制品协会“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你想一想乳品协会你是对企业负有质量各方面监督责任,它出了问题,你再把企业给来的钱让你来监管,这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中间没有任何透明度,而且本来说受害者的家长也好、孩子也好,对于这些企业来讲,他们绝对是弱势。那么一个企业受害者家属来针对他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打赢官司。21家企业把钱交给它的主管上级,强势把自己捆到一块来对付更弱的弱势。”
北京维权律师兰学志是最初公开提出设立赔偿基金想法的律师之一,他向本台表示,在毒奶粉事件之后,他们在向中国国务院寄送的《关于三鹿毒奶粉受害者赔偿方案的建议》中,率先提出了这一设想,但有关当局一直没有对此进行反馈,官方之后成立了所谓的基金会也没有和他们沟通。
“本身这个事情实际上它是一种官方行为。也不透明,也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我个人也不抱更多的希望。你主张权利它也不回应。赵连海本身也是因为这个事情不就进去了嘛。”
江苏连云港结石宝宝家长相庆玉告诉本台记者,在得知2008年底中国乳制品协会成立了医疗赔偿基金后,他曾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询问具体事宜,并要求他们支付儿子的赔偿款。
“去问了。总经理都说不知道这件事情。这怎么回事儿?只有天知道了。或者是他们知道。其中有家长搞到卫生厅下达给各个医院的内部文件。家长带孩子去检查肾结石的时候,小于四个毫米不允许和家长说。这里面的水太深,咱们穷老百姓想告这些黑心奶企的阻力太大。”
相庆玉说,目前除三鹿破产之外,其他涉案的乳品企业均已恢复生产。在他看来,三鹿破产、中国乳制品协会成立“基金会”之类,都只是有关当局用来暂时平息民愤的作秀而已。
“因为这个群体事件发生的涉及面太广,它必须得抓出一个替罪羊。而其他那些21家企业还是在它们的庇护之下。包括后来陆陆续续出现的08年的那些奶粉没有被销毁,又被他们拿出来重新换包再来销售平息民愤的作秀而已这种情况。”
相庆玉最后告诉记者,虽然他们这些结石宝宝家长一直在坚持维权,但是三年来法院一直不肯受理相关案件、结石宝宝家长代表赵连海被判刑、家长们去北京上访又被警察拘押,所谓的赔偿基金会成立两年多,却没有给他们分文的赔偿,这一切都让结石宝宝家长们感觉心灰意冷、无处伸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