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一类称作‘笔记’的作品。那是历代文人随手记载下来的,其内容包括历史,传说,逸闻,故事等等。我们今天讲的故事就是取自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其大意如下。
很古的时候,有个地方叫做宛渠,那里的人身高十丈。他们用鸟兽的羽毛编成衣物遮体。有一次其中一个人乘坐着海螺形状的船来求见秦始皇。这种船的名字叫“论波舟”,可以沉在海底航行,并不透水。
秦始皇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谈到盘古开天时候的事情,此人侃侃而谈而谈,就像他亲眼看到的一样。他又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御空而行,每日可游万里。等到老了的时候坐着就可看见天地以外的事情。
我的国家在距离咸池看到的日落的地方还有九万里,那里以一万年为一天。平时多是有雾气的阴天,要是遇到晴天的时候,天空的云像裂开一样,光亮得像长江、汉水一样。这时候就会有青黑色的龙凤飞舞而下。
到了夜晚,用燃石顶替日光。这种石头是燃山上产出的,它的土石都可以发出明亮的光,敲击就碎,形状就像小米一样,一个小颗粒就可以照亮一间屋子。早年炎帝改变人们吃生食的状况,就是用的这种火。
现在我就献给您一块这种石头。
有的人把这种石头扔到小溪、涧水之中沸腾的气泡会和水流流出数十里远,这个水就叫“焦渊”。
我的国家距离轩辕的坟(山)有十万里远。当初,少典的子孙黄帝在首山采铜、荆山铸鼎。我看到了他们那里有金、火的气息涌动,跑去一看,原来鼎已经铸成了。又发现冀州有异样的气息,估计应该有圣人出世,果然就是尧出生了。还曾经看见红色云彩飞进酆镐,跑过去查看,原来是有丹雀瑞昌的符瑞之象。
听到这些,秦始皇不由的说:“这可真是位神人啊!”
很多人认为《拾遗记》这一段讲的是神话,也有的人认为不过是一种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幻想。还有人甚至斥之为荒诞不经。我们认为,人的任何想法和认识都不可能凭空而来,那必定是现实世界的某种反映。说是神话,实际上就是某种历史。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古籍中层出不穷。如果说几千年的时期内,那么多人都在那儿凭空乱想,胡说八道,这个结论是否太过于简单化了。
有一个发生于几十年前的现代故事非常具有启发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曾于1943年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岛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之前,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来的文明,只困守一岛,每天伴随着蓝天、海鸥和无尽的波涛。
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以后,一下子带来了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土著人看见:轰轰飞行的飞机降落在新修的简易机场上,运来了人量的物资。尤使土著人感兴趣的是,飞机运来了各种食物,使那些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人,每天几乎不用劳动就能吃上那样好的食品。他们觉得,所有的奥妙都来自那些飞机,飞机可以自动生产出各种食物,就像神话中的"聚宝盆",好东西一个劲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美军放弃了这个小岛。土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那些"神人"坐着飞机,消失在茫茫的蓝天碧海之间。这个小岛很快被现代文明遗忘了,再没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这个小岛及岛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却永远也忘不了现代文明给他们带来的深刻印象。
过了几十年,当一支考察队登上这个小岛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情景使他们大为惊讶:这些岛上的居民竟然凭着记忆力,用草木扎成了一个飞机模型,并在这个飞机模型前修了一条像飞机跑道一样的道路。不仅如此,这些居民每年还在飞机模型旁举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眼巴巴盼着那些驾着飞机的"神"能再一次光临小岛。无疑,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及飞机都成了小岛居民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老的人,每当祭祀时,就会向年轻的一辈讲述这样一个"神话":某年有一些神人,骑着飞龙,来到了这个岛上………
显然,我们不能认为小岛居民所讲的故事是封建迷信,是无稽之谈。他们所讲的确确实实是某种历史事实。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用外星来客的观点对《拾遗记》中记载的秦始皇的故事进行解读: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来到地球并安下基地,称为宛渠国,对地球进行科学考察。这群外星人活动于占地表面积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论波舟”作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日行万里。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飞碟(UFO)。这些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颜如童稚”。他们注意观察人类世界,一有新的动向,哪怕“去10万里”也要“奔而往视之”。他们对洪荒时代的地球“了如亲睹”,对“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之类事情甚为关心,曾赶到现场考察,结果看见“三鼎已成”。他们对中国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生产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视”。万里长城上也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身影。
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传说,中外都有记载。而《拾遗记》独特之处在于,它记载了外星人与当时地球上称雄一方的秦始皇进行友好接触的情况,留下了比较古老的原始记录。
还有的学者把这个故事和近代考古发现联系起来,得出更惊人的结论。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涌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校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经过化验,发现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即0.01毫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那么,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这种金属镀到剑上去的呢?
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公斤的陶涌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呢?
谁能想象,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尚未发明的杰作?我们怎么能完全相信现代所谓的科学结论呢?假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至少铬盐氧化处理不是假的),那么我们就会问:他们的技术来源于何处呢?
结合《拾遗记》所说的故事,有理由相信,秦始皇士兵手里的长剑是外星人给他们造的!不要认为这是“想象力丰富”,这是逻辑。铬盐氧化处理法、形态记忆合金,铁证如山,若用外星人来解释得话,不是足够的合情合理吗。
我们无意于评论现代学者这些看法的对或者错。值得赞扬的是他们敞开自己的思想,大胆探索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埋藏着太多的宝贝,我们的周围时时刻刻都出现着各种新奇的现象。碰到以前没见过的事物,暂时不能理解的现象,或者看起来非常神奇的东西不要马上扣以封建迷信的帽子,要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多少年来少数人用强大的国家机器把某种意识形态强加于整个社会,给整个民族造成的损害,带来的灾难还少吗。
--------------------------------------------------------------------
《拾遗记》卷四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曰:“臣少时蹑虚却行,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俗多阴雾,遇其晴日,则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玄龙黑凤,翻翔而下。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国人今献此石。或有投其石于溪涧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名其水为焦渊。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臣先望其国有金火气动,奔而往视之,三鼎已成。又见冀州有异气,应有圣人生,果有庆都生尧。又见赤云入于酆镐,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始皇曰:“此神人也。”弥信仙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