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1-05-04 11:34:09作者:赵晓
近期,中国经济调控中出现许多奇怪的动态。例如,4月13日,全国工商联下属24家商会联合发出“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倡议不跟风搭车涨价;不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囤积居奇,不哄抬物价。行业商会领导表示“有责任有义务响应政府部署”。而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先后约见了康师傅、联合利华、宝洁等企业,结果3月31日晚,联合利华率先发表声明,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已决定暂缓原定4月1日执行的价格调整,并向消费者表示歉意云云。
与外企、民企行政限价相反的另一道“风景”是油价的不断攀升!国家发改委4月7日宣布再次调整汽柴油价格的通知,其中汽油每吨上涨500元;柴油每吨上涨400元。这也是发改委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成为国内日用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
面对上述诡异而费解的现象,我们很想发问:这一波的价格上涨根源是货币超量发行,发改委为什么不去约见央行而去约见企业?此外,这一波日用品价格上涨是因为石油等上游价格的上涨,那么发改委为什么不约见中石油、中石化等垄断国企,而去约见相对弱势的民营企业和外企?
我们想讨论问题:第一、面对商品价格普涨的境况,行政命令限价是否可行?第二、在泡沫化生存的今天各种性质的企业能否享受到相同的“政策生态”,各种限价政策是否会沦为“加强版”的国进民退?我们更想求问,在经过了30余年的市场化改革之后,今天中国的经济改革究竟是要向“左”还是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