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画了一个车子!”宽宽挥动图画纸,要我看他的画。我点头,告诉他:“我看到了,你画了一辆车子”。他显得很开心,低头继续用力涂。四岁的他,画画是因为他自己喜欢。
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于内在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得到大人的赞美或换取一张贴纸。画画也是如此。但我也知道,美术教育在幼稚园已经陷入一种迷思。
“画画”这件事成了重要的教学活动,各种的研究指出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意义,说明画画跟创造力有关、能够整合深化孩子的经验与学习、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这些当然都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将美术创作的特质视为可能性,抑或学习目标?如果是后者,就会出现“孩子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然而,学龄前幼儿个别性差异极大,即使是年龄只差一两个月,也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能力。当我们把美术活动设定为共同学习目标时,势必会有一些孩子达不到目标。另一方面,也可怜了老师。因为他们有教学成果的压力,为了在短时间内呈现结果,他们不得不用尽可能,让孩子都能“画得出来”(符合大人对于画画的认知)。
这个结果,与美术活动之于孩子的意义,背道而驰。甚至,形成了一种压力。当我们张贴出“好的”作品,称赞“画得好”的孩子,那些能力还未发展出来的孩子呢?他们当然可能失去勇气提笔画画,或只能说:“我不会画”。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画画”更本质的层面,我们会有不一样的作法。如同我在早期几篇文章中所陈述的:“画画”是一种本能,与孩子的心智状态和生活经验有关。五岁的孩子就是没法像六岁的孩子一样画画,除了极有天赋的孩子。如果,硬要让五岁的孩子办到,我们就得使用非常的方法。
我不否认的确有孩子能在大人的指导下画出超龄的图像,但这究竟有何意义?如果,我们等待孩子,让他依照自己内在时钟的速度,也许他会到小学一年级,才画得出一个“样子”,但这种经验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他不断探索与尝试的结果,是他自己独有的经验。在这种情形下,赞美对他其实是多余的。
当孩子与我们分享他的作品时,他要的并不是:“好漂亮喔!好厉害喔!”的赞美。他可能只是想让我们看看他画出了什么。过度的、无区别的赞美,只会混淆孩子。它无法让孩子了解自己有怎样的能力又达成了什么,只是华丽而虚无的言语。
教室里的桌边,经常有孩子画画的身影。他们主动来到桌边,埋头挥笔,很少需要我的回应。他们只会在画完之后,把画交给我,要我帮忙写上名字、收起来。或许在别人的眼里,他们的图画完成度不够,根本谈不上是“学画”。但,幼儿根本就不应该学画。画画是他们发现“我”与“世界”的历程,赞美或谁又怎么帮得上忙呢?
---------------------------------------------
版主回覆:
你可以客观描述你在孩子的画中所看到东西或图形,
譬如:我看到了你画了一辆红色的车子;
我看到了你画了一个圆形.
孩子有时只是希望我们关注,并认真对待他所做的事.
你可以试试看.
来源:艺术森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