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现规模最大、序列最清晰的明清家族墓地,还首次出土清代养老保障制度的“养老”腰牌。(网络图片)
正进行考古工作的天津蓟县小毛庄汉代墓葬工地,已挖出81座墓葬,其中汉墓6座,明清墓75座,另有一座唐代窑址,出土600多件文物。专家表示,这是天津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序列最清晰的明清家族墓地,还首次出土清代养老保障制度的“养老”腰牌,极具研究价值。
据报导,50名考古人员花了一个多月完成81座古墓的挖掘,这些古墓按照时代分为两部分:6座汉墓形成于西汉、东汉、曹魏时期;另75座墓葬自明中期延续到晚清时期,属于家族墓。
在一处土穴汉墓中,墓主人的尸骨早已粉化,头部上方整齐地摆放一对汉壶、一对盍等陪葬陶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专家姜佰国说,从陪葬器物来看,这是典型的西汉古墓,那时盛行薄葬制度,除了皇族,多土坑墓穴下葬且陪葬品很少。
而不远处分布着几座砖室墓,初步判断为东汉晚期到曹魏时期。东汉以后,墓葬开始实行厚葬规格,一些高等级的墓葬都用青砖砌筑而成,且有青砖盖顶,墓内分别有耳室、主室及丰厚的陪葬品,但这次发现的砖室墓因屡遭盗,砖室严重坍塌,陪葬品也所剩无几。
根据航拍图片,汉墓外的明代墓葬5排17座,清代墓葬9排58座,年代自明代中期到清代晚期,时间横跨500多年。考古专家说,这是天津首次发现的规模最大、序列最清晰的明清时期家族墓地,一个铜木精雕清代官帽出土,说明墓主曾经位列官位,而其后辈墓葬中发现两块“养老”银牌,显示他们享受朝廷养老供奉待遇。
另外,距离墓葬群100多公尺外,一座唐代窑址也被发现。该窑址的窑室宽1.4公尺至1.6公尺,长约12公尺,包括窑室、言道、火膛、操作间等,建造方式和大陆南方的“龙窑”极为相似。由于现场没有大量的瓷器或陶器残片出土,专家初步推断,此窑可能是烧制建筑构件所用。
来源:今日新闻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