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岳路平出声驳新华社挺艾未未,获网民赞誉。图为岳在自己作品前留影。(看中国配图,图片来自互联网)
北京艺术家艾未未被抓后,合伙人、亲人陆续失踪,网友建立爱艾未未网站声援。艺术家岳路平接受本台采访反驳《新华社》指控艾未未“抄袭”。
艾未未被当局带走后,其表弟兼司机张劲松、工作室义工文涛、会计胡明芬、设计师刘正刚,相继失踪,艾未未家人多次到派出所询问情况未果。
艾未未的妻子路青星期二向本台表示:“他们还是没有答复,现在就是没有任何消息。”
记者:“现在家人有没有打算下一步要怎么做呢?”
路青:“我们现在就是等通知,他们没有给我们任何的消息。”
路青表示,家人除了关心艾未未情况外,也希望当局尽快交待那些因艾未未而被带走人士的下落。
艾未未工作室一名设计师刘正刚,上星期六在海淀区突然被不明身份人士带走。刘正刚妻子告诉本台记者:“现在我也搞不清,我赶上车,他就被几个人直接叫走了,具体我也不是太清楚,我当时就慌了,所以什么也没记住。当时我一上车他就直接被几个人叫走了。昨天我去报警,他们也说没有什么过结,会不会是欠别人钱。我说只有别人欠他,他不可能欠别人。他说你怎么那么肯定,我说我基于对他人品的了解,所以现在就很难说,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是不是在(艾未未的)那个公司工作呢。”
艾未未情况不明,相关人士相继失踪,官方媒体却在此时不断抹黑。《新华社》日前发布了一篇文章,声称艾未未涉嫌抄袭艺术家岳路平作品,对艾未未进行人身攻击。岳路平星期一发表声明表示:本来,我一直在冷静观察这个事件。突然一觉醒来,发现我的名字被《新华社》招募成为一颗棋子,让我十分忐忑。一种无形的力量逼迫着我必须要把这个事情想清楚。
岳路平星期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我从来没用过抄袭这个词汇,我只是用过两个词,一个是相似,就是说两个作品有相似性,另外一个词是撞车,就像我们穿衣服撞衫一样。艾未未的机会的确要比我多得多,我当时向记者提出的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同样的创意我比他提出的早,我获得展示的机会却比艾未未要少得多,我当时希望他们关注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艺术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北京,我一直没有希望他们把这个事情炒作成抄袭事件。中国的创作环境确实有分配不均的问题,但是我也不希望我的这个事件被《新华社》炒成一个搞臭艾未未的工具。”
记者:“我看中国的官方媒体还有一些媒体人说,现在艾未未不是犯罪了吗,犯罪不能叫去调查吗,他难道跟普通人不一样吗,如此之类的,您对这方面有看法吗?”
岳路平:“我对这些就像我在声明里写的,我觉得我们不要纠缠在法律的世界。我觉得实际上艾未未这个事,是中国政府跟西方的普世价值观的一个大辩论,而且我们也看到西方媒体,包括自由亚洲电台,包括BBC,包括像《卫报》等媒体也是综合的使用舆论工具,还有合理合法的用西方的重要人物,或者在人权上面提出一点意见。我觉得这是一场辩论,这场辩论就跟去年刘晓波获奖的时候的辩论一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周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艾未未是“犯罪嫌疑人”,因此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洪磊说,对于艾未未受到海外的支持,中国人民觉得很不解。
有网友在网上建立爱艾未未网站,收集网友签名,呼吁当局释放艾未未。网站上写道: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不仅仅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更因为他在被关的时候得到了很多鸟儿的营救。
世界著名艺术组织在请愿网站Change.org中发起了签名活动,他们说:虽然签名可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如果能和全球的朋友一起聚集起100万的签名,那么我们也许完成了一件艾未未都会感到自豪的艺术作品。我们的要求很简单,两个字:放人。
苹果日报:艾未未《童话》与《艺术航班》两作品构思相似
新华社引抹黑艾未未的“抄袭”事件,是指2007年艾参加第十二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Documenta)作品《童话》,作品内容为邀请1,001个中国人,免费分五批赴卡塞尔市参展,实际是一个行为艺术。活动获赞助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
《童话》邀1001中国人赴德
《童话》部份参与者在德国合照。互联网
而《童话》正好与岳路平较早前创作的《艺术航班》构思相似。《艺术航班》表现方式是从博客上选出三名幸运者,免费从上海坐飞机去西安参加当地一个艺术展。该作品获英国文化协会上海办公室赞助10,000元创作。两个作品构思类同,当年曾引起内地艺术界热议,亦不乏“抄袭”之说,但无定论。艾当时拒绝回应外界查询。而岳当时则以“撞车”形容两作品类同,但表示无意闹大,更无打算诉诸于法律。
2007年艾未未创作《童话》,邀请1001中国人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