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出现冲击着传统正规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在中国,网络语言的变化更为突出。最近中文网络出现了一种有很多惊叹号的文体咆哮体,有人还制作咆哮体转换器供网民咆哮泄愤。
中国大陆的《辽沈晚报》不久前的一期头版头条的标题是《济源双汇十八道检验!!!我呸!!!》。十一个字的标题,就用了八个惊叹号,被许多人认为是网络咆哮体正式登上官方媒体。中国文化传媒网刊登一篇评论文章,把这归罪给一个叫《咆哮体生成器》的软件。
本台记者尝试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第一句话置入咆哮体生成器,结果出现了“以泥马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木有!!!!亲!!!!!!!!!!!!!!!”,并包了含十九个惊叹号。这种文体,目前正在中文网络上流行。
中国一位网络作者刘先生表示,网络是一个时刻创新的媒介,咆哮体只是目前众多中文网络新文体的一种。
“这方面在中国特别突出,比如说中国有变形字、变异字,还有一些火星文、移植的语句,现在又出现了咆哮体。大家可以从咆哮体这个本身的含义就能看出来,它代表一种愤怒、一种发泄或者搞笑吧。”
这种非传统不规范的咆哮文体,受到很多批评。中国文化传媒网的文章称,“咆哮体是一种叙事的病毒”,“属于第二代文体病毒。它给那些没有话语权的人以大声说话的权利,给那些想咆哮而不知道如何咆哮的人以咆哮的能力”。
刘先生则认为,互联网在全球各个国家都造成了语言冲击,但中国的咆哮体背后隐含了年轻人的愤怒情绪。
“我想这反映了年轻人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情绪。现在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找不到工作等各个方面,反正总要反映他们这种社会冲突的一种表现吧。”
神马、有木有、亲、给力、尼玛等等,这些咆哮体常用字,对很多文字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原美国电子杂志大参考主编李洪宽解释说,这些用字,有些来源于汉字错别字,或者是方言谐音,有些则是新的创作,含义也多有不同。
“‘有木有’也是这样的。他不是不会写‘没有’的‘没’,三点水,右边一个没有的没。他故意用木,故意这么写,显示特没文化,这都是特别新的词儿。过去正常的书面语,口语基本不用这个词,现在这两年忽然间火得不得了,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可用可不用的他也要用,显得一种时髦,贴近年轻人。”
中国媒体报道说,目前咆哮体正在中国的白领中流行。不少白领会把正规的工作小结、辞职信,甚至中国古代诗词都转换成咆哮文体,贴在网上,大部分只是供网友一乐而已。
李洪宽认为,虽然互联网在全球对各种语言都有冲击,但中国的情况有其特别之处,与中共官方对网络信息管控非常严格,会被过滤的敏感词非常多等特殊环境有关系。
“过去更多的是用于躲避网上的审查。好多字儿被中宣部定成了敏感词。老百姓用这个词儿的时候就通不过,发不出来。所以他就故意用一些错别字可以躲过去,就写了这种软件,把一些不相关的东西弄得搞笑,成了搞笑的一种文体了。这个是因为网上的敏感词造成的。敏感词太多了,这是实行网上言论管制的一个后遗症。”
李先生表示,虽然神马都是浮云,大部分新创造出来的网络文体和用字,只能流行一段时间,但却仍有一些字会在民族语言中留下永久的印记。刘先生也认同这一点,他认为比如“草泥玛”和“给力”,很可能会变成某种约定成俗的语义和用法而广被接受,因为“世上本没有语言,用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文字”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