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粉业在“三聚氰胺”的打击下元气大伤,还没有恢复过来,又遭到“皮革奶”的二度冲击。官方媒体声称,农业部对生鲜乳制品的抽检没有发现问题,但这无法说服消费者重建信心,据国内媒体的一项调查,有近七成受访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奶粉。
“皮革奶”骚动使得内地的奶粉市场“黄”了,港澳的奶粉市场“火”了。但除了从香港购买奶粉到广州转卖的“水客”,这对任何人都称不上是好消息。
民众的恐慌来源于,中共农业部下发2011年度“生鲜”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其中除要求检测“三聚氰胺”外,还要求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硷类物质,此后,农业部声称:检测的结果,没有发现生鲜乳品被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物质的情况。
但公众已经习惯“深层解读”中共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三聚氰胺”奶粉受害儿童的家长蒋亚林说,一定不止一家企业制造“皮革奶”,农业部才开始严查。上海一名金女士也透露,她的亲人在国内一家知名奶粉企业工作,他家的孩子从不吃国产奶粉。
金女士:“他们的女儿小孩都用進口的奶粉,国内的奶粉他们从来不吃的,因为国内的奶粉,劣质的产品比较多,因为他本来就是在伊利公司做(工作)的嘛,他知道这个生产过程。”
农业部的声明并没有能够重建消费者的信心,近期大陆媒体针对北京一些超市和母婴用品专卖店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受访者在选购婴幼儿奶粉时,不会选择国产品牌奶粉。
中国国内媒体纷纷把事件归咎于现行监管机制失灵。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则撰文表示,政府难辞其咎。她表示,中共政府在“结石宝宝”现象无可遮掩后,才下决心整治“三聚氰胺奶”,但却令人难以置信的左右开弓,既惩罚了造假者,也以其他罪名惩罚了受害者家长。同时对产生“毒奶”问题的利益根基并没有追究到底。
据官方统计,因信用缺失严重,中国每年因各种“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800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成为助长政治腐败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