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即将于三月初召开之际,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他们准备的提案或建议发到微博上,以便征集网民的反馈。中国媒体将民众借微博发表政见称作 “微博问政”。“微博问政”有没有积极意义?能否成为长效机制?“微博问政”能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广阔、畅所欲言的空间?应本台记者杨家岱之邀,中国事务评论家、权益人士刘念春以及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时说,只有当民意代表是由民选产生的,才能实现下情上达,民众才能有效地问政。
记者:“中国的一些人大代表把他们的建议或者是积案发到微博上以便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种做法,你们两位认为是不是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呢?您们是不是认为这个有助于民众参与国家事务?完善委员或者是代表的体案内容?念春你先讲好吧?”
刘念春:“共产党以前也这么做过,比如像市长值班制,还有微博上网以前也做过,最后是流于形式,不了了之。毛泽东时他就提出为‘人民服务’;到华国锋‘两个凡是’;江泽民就是‘三个代表’;到胡锦涛是‘以人为本’;习近平还没有上来呢,他说‘权为人民所赋’。实际他要解决根本问题呢,他的权力来源必须是要经过人民选举,人民选举产生的权力才具有合法性。你说那些才能落到实处。微博的范围是事先设定的,把所谈的内容,所谈的范围限定在所需要的范围内,老百姓提意见,提看法他就不会把自己要求或真心想得说出来。再说微博现在实行的是实名制,那就更增加了老百姓的顾虑了。”
记者:“李教授您是不是认为利用微博听取网民有关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结案的意见,这种做法你认为有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李小兵所长:“我同意刚才念春说的几点。也点重要害,讲到人大代表应该是民选代表,代表民意。当然从最近几次开会也看出,有些人大代表也确实想向这方面做些努力。有些提案确实是地方上的一些问题,他们希望能用微博来增强他们的声音,在会上能有更多的效应。当然,像刚才念春说的这不过是一种形式。如果运作机制没有公改变,你增加一些形式不会对两会,对今后的改革有更大的促进。不过是一些形式而已。”
记者:“刚才念春提到了以前一些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曾经设过博客、邮箱,可多数后来都消声匿迹了。这个原因,李教授您怎么分析?”
李小兵所长:“这个原因像刚才念春提到的起到的是宣传作用。在两会开会前后起到造形势、造舆论啊,这种形式主义恐怕开会以后就消声匿迹了。”
记者:“这个代表和微博的确有个时间的局限。在非两会期间民众怎么样和代表交流、互通这是个现实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李教授? ”
李小兵所长:“这个问题刚才讲到的还是要从上到下的机制和运作上开始。确实能在基层能选到民选的代表,民选的代表有自己发言权,这样从下到上才能推动改革的进步。”
记者:“在网上给代表、政协委员提意见,或者对政府的政策提意见而遭到打击报复,你们两位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例子?念春你听说过吗?”
刘念春:“这个例子很多,谁都愿意听爱听的话。他们说了不爱听的话,人自然反感。而且他有权力,一般的话都会打击报复。他的权力如果没有制约,那他打击报复就会肆无忌惮。所以还是刚才李教授所说的就必须进行民选,不能把这些流于形式,而且的话,在位都有时间限制。那财经部长为所欲为了也就不会存在打击报复的问题。”
记者:“ 李教授对打击报复的现象你有什么评论?”
李小兵所长:“最近两年听到很多这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邮件加强管制以后,很多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会对地方政府提意见,市政府、省政府提意见都会遭到 打击报复。”
记者:“现在两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两位对这次两会的召开以及在解决国际民生方面是不是会取得一定的成绩的问题上你们两位有什么预测和评估?李教授?”
李小兵所长:“这次两会的开的正是国际、国内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候,这个两会的目的主要是达到安定、稳定、平稳过渡。这是主要的议题。特别是中东包括西亚发生的示威和改革。所以对中国社会都有一些相当大的震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说是改革了,就说改变,小的动作都会谨慎,所以现在是求稳。尽量能保持现状。”
记者:“念春您有什么期待和评估对这个两会。”
刘念春:“这两会好像年年都有,可是年年都没解决实际问题。这从群体事件越来越多就可以看出。因为你两会实际上对于共产党来说,它就想求稳。可是,两会年年召开,群体事件是越来越多,上访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这种两会它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它的议题都是政治局议定的。中国现在60年来积累的矛盾得太多,可是实际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