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参加聚会,也不能让自己太过纠结,毕竟聚会不是生活的常态。
“年终奖发了5万元”、“抢在去年底又买了辆车”、“刚刚去了趟香港回来”……聚会中透露出财富情况和消费能力,让不少人在比较中备感压力。
继前几年囊中羞涩出现春节“恐归族”后,攀比炫富之风又催生了“恐聚族”。不少人在网上表示,如果不愿“笑问客在哪发财”,就只能选择逃避。
年复一年的聚会,早已从叙叙旧、重温当年感情、说说共同关心的人和事,变味成“炫富会”、“攀比会”和“劝捐会”,铜臭味满天飞。有媒体在网上作出调查后发现,有近六成网友看不惯聚会中的“炫富”,甚至对此表示“恶心”。
今年32岁的小王患上“恐聚症”,大年初四参加初中同学聚会时,聚会的话题让平日里靠“死工资”过日子的他很无语,“今年生意不好做,也就挣了十几万”、“抢在去年底买了辆车”……听着同学的话题总离不开车子、票子、房子,小王心里很不是滋味。
网友“阿猫”说,她现在还是单身,参加同学聚会时,发现不少同学还带上家属,本来是想和同学叙叙旧,结果却成了看别人炫富炫爱情,感觉聚会变了味,以后再也不去了。
当叙情一聚变成相互攀比的名利场,“恐聚族”们能否将聚会的话题从“谈钱”转到谈修身、谈养性、谈文化、谈慈善等方面?功利现象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聚族”们在名利诱惑下坚守不住自己那点质朴、澹泊和宁静,模糊了人生真谛,放弃了基本价值标尺,心为物役,妄自菲薄,最后“逃之夭夭”。
刚毕业时,同学们约定:10年后每年春节期间,都搞一次聚会。记得前两次聚会,不少同学在“晒”自己不菲的收入,尊贵地位,耀眼的家庭……不幸的是,近两年的聚会,参加的同学越来越少了,“恐聚族”越来越多了。“恐聚族”都是工作、生活等方面不如意的,觉得在同学们面前没啥可“晒”,于是不参加。
原以为,同学聚会能加深情谊,互助互勉。没想到,同学聚会竟成了“名利场”,这令自惭形秽的“小人物”不寒而栗。
有心理专家表示,是否参加同学聚会,都应该保持健康心态。即使不能参加,也无需抱着逃避的心态,别让聚会成为心理上的负担,从而造成恐聚、焦虑的情绪。
来源:新民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