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调查表明,45%的大学应届生认为工资不及农民工很正常。多数学生认为,此现象是由于中国面临民工荒,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置于现实的语境下,应届大学生工资比农民工低的确是一件正常的事。一方面,随着这些年大学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含金量”大大降低,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空前增大,供大于求的现象日渐明显;另一方面,农民工尤其是很多技术型的农民工的市场需求在逐年扩大,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民工荒,农民工收入待遇随之上涨。此消彼长之下,大学生工资标准不及农民工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换个角度看,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工资高并不正常。经过十多年国民基础教育和数年高等教育、耗费大量国家财政投入和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培养出的大学生,如果市场竞争力尚不及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的农民工,那么,请问知识和人才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们倡导知识改变命运、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岂不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的权利尊严当然要尊重和保障,这多体现在体面的工资待遇里;而容纳大学生在内的中高端的劳动者价值也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同样也该体现在合理的收入上。一旦“价值”与“价格”出现倒挂,所谓的“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不过是表象,真正的深层次因素应该是“价值”的贬值。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学生的贬值,是大学教育的贬值。
上大学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但上大学同时也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很多人上不起学,很多家庭因子女上大学而背上沉重的教育消费负担。对于公共社会而言,大学生身份贬值不能不说是一杯难以吞咽的苦酒。就好像拿买一辆豪华奥迪车的钱买到了一辆普通桑塔纳轿车,实在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和郁闷的事情。大学收费“升值”了,大学成本“升值”了,政府教育投入“升值”了,民众教育负担“升值”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大学教育质量的下滑。
教育的问题反映到市场上,就导致了大学生工资不及农民工的结果。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应该反思和警惕,而不能默认为“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