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於19日下午2时,以89岁高龄在上海驾鹤西去。消息传来,上海戏曲界一片伤感。在网络留言中,最多的一句话是“袁雪芬走了,也带走了越剧的一个时代”。据了解,袁雪芬交代家人,走后把自己的骨灰撒进黄浦江,希望“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走”。袁雪芬的追悼会已确定在2月25日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袁雪芬
袁雪芬1922年出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县,11岁就开始学戏,在越剧至今105年的历史中,袁雪芬经历并见证了78年的发展历程。七十余载,袁雪芬与越剧耳鬓厮磨,风风雨雨一路走过,留下了“韵味醇厚、委婉缠绵”的“袁派”唱腔。从上世纪40代開始 她成功主演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的一生塑造了数以百计的舞台人物,为越剧艺术抒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她被誉为“越剧的祖师婆”、“新越剧的创始者和践行者”。
袁雪芬饰祝英台,范瑞娟饰梁山伯,1953年剧照
文革中受迫害的袁雪芬
文化大革命中,袁雪芬受到了残酷迫害。1966年4月中旬,因为《舞台姐妹》被批判,袁雪芬突然被抓走,那時候,幼子平平出世仅18天,这一去,就是七个年头。她总是想,“我不能死,我死了,就再也讲不清楚了。”七年后,已经7岁的平平第一次见到妈妈,连哭带叫地扑到了她的怀里说:“妈妈,我要死了!你是大反革命,我是小反革命,活着没有意思……”那一刻,袁雪芬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越剧演员金艳芳回忆袁雪芬说,那個時候她把包抱在怀里,穿着系白色带子的皮鞋,什么应酬都不参加,很正气的,像观音一样。
“文革”中袁雪芬前后被批斗了500多次,她也始终不曾低头。袁雪芬的人格魅力也令后辈敬仰。在上海戏曲界,几乎人人皆知,袁雪芬的性格是疾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眼里不容沙子”。
袁雪芬家客厅中搭起的灵堂
吕瑞英与袁雪芬长子郑海芽
越剧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推动越剧改革的过程中,袁雪芬向话剧和昆曲学习,不断有所创造。在排演《香妃》时,她感到越剧原有的音乐唱腔太贫乏,无法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 她没有根据原来的唱腔和戏词演,而是发明了如泣如诉的哭腔“尺调”。這種哭腔的運用感染了在場的觀眾 。后成为越剧的主调。被稱為“尺调”。有一個音乐家这样說過:“昆曲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说法,在越剧也有‘一个调发展一个剧种’的事实。”
据新闻界资深记者回忆,直至多年以后,当袁雪芬主持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评选时,她依然以“清白做人”为座右铭,公开谢绝一切“走后门”行为,以秉持评选的公正性。
“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映射出一代越剧大师的人生、戏品、人品,它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国戏曲界的传承者,并将继续潜移默化更多梨园“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