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鼓励年轻人,求学勿抱功利思想。
国际着名数学家丘成桐日前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有些人对基础科学有错误的认识,以为学习基础科学没有出路,其实为学的正确之道是「为学问而做学问,不追求实际利益。」
丘成桐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系主任。他日前应多伦多大学Fields Institute的邀请,担任杰出学人。他在多大的《内空间之形——弦理论和宇宙隐藏维度之几何学》(The Shape of Inner Space)的公开讲座,出现爆满场面。多伦多的演讲是他全球巡迴演讲的其中一站。
他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知识是无数天才累积而成。数学研究的突破并不是突然灵光一闪,靠天上跌落,而是经过很长时间埋头苦干,以及消化前人的研究。因此,他的新书《内空间之形——弦理论和宇宙隐藏维度之几何学》,前半部主要是他从香港成长到赴美40多年间的心路歷程,特别是他如何凭着对学习的热情,在不熟悉的学问上前进;后半部才是深入浅出解释「弦理论」(String Theory)及「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目的是让年轻一代认识正确的研究态度。
丘成桐教授说,部分中国的父母和北美洲的华裔家长,往往对基础科学有错误的认识,以为学习基础科学没有出路。
他指出,其实,数学博士生的出路很多,除了在大学担任教授或者到中学执教鞭之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也需要很高深的数学,华尔街很多大企业更认为,数学家的训练,令他们的头脑比MBA更好,况且高科技行业也很需要数学家。
他说,数学家所赚的金钱可能比不上华尔街的金融家、医生和律师等专业人士,但收入足够家庭开支和子女教育,而且生活质素更好。数学家不必靠埋没良知或争权夺利赚钱,又不必像医生和律师般日夜辛苦。他的次子毕业于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现正任实习医生。他说,看见次子没日没夜工作相当劳苦,但行医是儿子的志趣也无话可说。
丘成桐多次向中国领导人进言,要提倡学术的深度和重要性,而不是因为对某一工业有利。
他认为,中国人天生想赚钱,但必须有人做学问。为学术而学术并不需要太多钱,也不必太多人。就像金字塔一样,形成了一个尖端,自自然然就会往下发展成趋向实用性的研究。
他说,哈佛大学能够成为世界学术的殿堂,正是因为大学从不过问研究是否有实际利益。因此,哈佛可以有不少被当代视为奇怪的研究,这些研究往往变成日后的主流,对社会和工业有很大的贡献。
丘成桐举例指出,现时生活不可或缺的电力,是源于150年前对电场和磁场研究,当时的学者纯粹是为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