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死后, 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核心发生了变化, 上来的是赫鲁晓夫。但面对另一个共产党大国领袖,传奇的毛泽东, 他压不住阵了。
工人出身的赫鲁晓夫是没什么文化, 人也确实粗鲁些,不然,也不会联大上用皮鞋敲桌子。然而,斯大林倒不那么粗鲁, 但不更盛气凌人嘛?毛泽东不也忍受了,不也用极肉麻的话捧过他嘛?少林寺出身的那个下属粗鲁不?毛不喜欢吗?
用中国人的习惯说, 赫鲁晓夫应该是前苏共的第三代领导人了, 马林科夫过渡了几天, 比华国锋还短。
但赫毕竟是一国领导人, 他粗鲁也好,资历不如你也好, 两党两国交往,我们都该相互尊敬。人家毕竟还在帮你, 而不是你帮人家, 交往中是不能让人家也金日成,也胡志明。赫粗鲁,以大国领导人自居不对, 你就应该也粗鲁, 以有资历自居吗?
分析斯大林死后中共和前苏共的关系, 很大程度上是毛赫两个人性格对撞导致的。针尖对麦芒, 你尖我更尖。
作为一个大国领导人, 赫鲁晓夫是显得差一些。但他到中国来, 并不是一来就欺负你毛泽东, 很多场合对毛和中共也是给足了面子。问题是你这边自从他反了斯大林, 在心理上就已经讨厌了。交往中便动不动就形于色了, 甚至会谈中当着人家翻译的面骂人家,真是太过了!也幸亏人家的翻译没将你的骂译给赫鲁晓夫, 不然中苏关系会更复杂。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12月8日,有前苏联翻译顾达寿文章《首席翻译:亲历中苏高层破裂》,里面有一段回忆:
“一次毛赫会谈, 赫鲁晓夫向毛泽东介绍了苏联将调整对外政策,包括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以及苏联对中国开展‘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不同看法。
赫鲁晓夫的观点立即遭到毛泽东的严厉驳斥。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永远不同美国‘和平共处’。”
前苏共调整对外政策,对你的‘总路线’有看法应该说很正常。你对人家的‘二十大’不更有看法吗?有看法就应相互交换意见, 兄弟国家嘛, 你不久前不还天天苏联老大哥嘛?
问题是:斯大林一死, 这边心理上就没这个老大哥了。你心里没这个老大哥,赫鲁晓夫还想老大哥, 就必然话不投机必然两拧,人与人交往也是这样。前苏共和中共在这样一种心态下你来我往, 好得了吗?客观地讲,应该说双方在交往中都没有相互尊重,单方面强调人家怎么怎么样是不对的。(毛的大跃进失败, 赫主动表示提供粮食援助被毛拒绝。)如果说大山的这种分析是错误的, 请将双方多次会谈记录公布与众。
毛泽东心理上没前苏共这个老大哥了, 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却还需要有老大哥, 那么谁该是这个老大哥?
“斯大林逝世后,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该由创建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而不是由苏联共产党凌驾于中国共产党之上。”
这话说的很明白了, 你一个人老大哥不行, 我也要老大哥。也就是“参与领导”。
那么,赫鲁晓夫的观点遭到毛泽东的严厉驳斥, 赫鲁晓夫什么态度?“这时候,我看到赫鲁晓夫皱着眉头,但他没有过多地与毛泽东争论。接着,他提出关于苏联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和苏联在中国设置‘长波电台’这两个重要问题,请中国领导人考虑。”
“然而,毛泽东不等赫鲁晓夫说完,立刻严正指出:苏联实施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对中国主权的蓄意侵犯。所谓‘联合舰队’、‘共建海防’纯属无稽之谈。他再次强调,中国不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能够打败侵略者。毛泽东慷慨激昂地说完这些话,瞪了赫鲁晓夫一眼,于愤愤不平中竟忍不住骂出声来。”
这就是当年所谓毛泽东极民族主义,极维护主权的由来。
然而, 人家向你提出的是建议并不是强迫你必须这么办, 你提出理由不同意也就算了, 至于这么激动嘛, 甚至还当着人家翻译的面骂人嘛?说穿了是你根本就没拿人家当回事儿,你瞧不起人家。至今,一些人在这件事上还在替毛大肆吹嘘。
毛泽东极民族主义,极维护主权吗?请将1950年2月中苏结盟的副本让今天的中国人瞧瞧, 前中共是怎样和前苏共同盟的。那会儿你怎么不民族主义呀?那会儿你立足未稳, 那会儿是斯大林当家。
毛泽东骂人, 赫鲁晓夫虽然听不懂, 但毛怒形于色,口型不对劲儿, 赫鲁晓夫还看得出来。便问翻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翻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看看吧, 这就是当年两个共产党大国的两个领袖的风度修养。赫粗鲁也好,毛不粗鲁也好, 竟然不如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翻译。至今这个翻译在回忆中也为他们留了面子, 也没说毛赫相互都骂了什么。不像毛泽东“鸟儿问答”里的“不须放屁”容易理解, 不像他骂江青臭婆娘容易理解。
毛赫会谈尽管隔着翻译, 但双方的态度相互都看得很清楚。“这时我看见赫鲁晓夫的面容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看得出他很忧郁。我听见他低声地说:‘毛泽东怎么会这样?’”
那么,当事者不知自己粗鲁与否, 旁观者什么认识?
“从会谈始末给我的印象来看,我感觉到毛泽东是看不起赫鲁晓夫的。”
这个旁观者就是《首席翻译:亲历中苏高层破裂》的口述者——前苏联翻译顾达寿。
一个外国翻译,怎么这么中国人名?毛给起的。
那么,顾达寿的认识对吗?当时这边的翻译是谁呀?也回忆回忆,说说不同看法嘛,至今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