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要“纪念”抗日,就必须继续撒谎。但中共于抗战时期,确实又“战死”了几位将军,所以,这几个将军就成了中共用来证明他领导抗战的证据。好在历史的真实只有一个,而且迟早要大白于天下。所以,这几位将军究竟是怎么死的,也就陆续地随着中共的纪念而“浮出了水面”。这里发表的都是从大陆报刊、杂志、网站上转载的文章,这三篇文章,对于中共几位将军的为“抗日”之死,或是发表见解,或是放声歌颂,我们原文照录,只在关键的地方加上几笔评点,以与作者和读者一起来辨析真伪。也算是对历史尽一点责任吧。
左权之死的另类迷惑 ─评点
原文:中国愤青
评点:若 品
对CCTV的恶俗节目一向不感冒。昨晚(9月1日)因在同事家小聚,看到一个题目似乎是“家书”的节目。左权之女拿着左权生前写给妻子刘志兰的家书,诉说左权的情感世界。因左权生前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为“我党”(引号为本刊所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最高将领,便留了点意。据节目中左权之女左太北介绍,左权生前极爱其妻及左太北。极爱其妻我是相信的,有多封家书为证;极爱其女则稍有疑惑。左权家书写到:“如逆流万一不幸来到(请注意,左权是说“逆流万一不幸来到”,不是说“万一我为抗日牺牲”。可见他并无要为抗日捐躯的思想准备,而只是有恐遭不测的预感。他的预感究竟是什么,读者可读下文。),你尽可不必顾及我,大胆地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
1942年5月22日(牺牲前三天),他再次写信强调:“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仍然是说“如指时局有变”,不是说“如我为抗日而有不测”), 你可大胆地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从信的内容看,只要不妨碍刘志兰的生 活、学习及安全,对左太北是可以“按情处理”的,为此还特意强调让刘志兰不必顾忌左权本人的感情。“按情处理”,说白了就是爱怎么著就怎么著吧。左太北本 人的解释是,左权之意为可以将婴儿托付给老乡。如果真如此,信中直接写明“可托付老乡”就行,何必要说“按情处理”呢?按情处理就包括了托付他人之外的其 他选择,比如在情况紧急时,抛弃路边。这种事,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刘邦逃命之时,为了马车能跑得快点,就曾把妻子与亲生子女推下车去。正所谓,留 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命是自己的,老婆是可以再讨的,孩子也是可以再生的。
但我更关注的不是这些,我更关注左权是如何牺牲的。于是便查了查资料,在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长城线上》网站上发现了一篇详细记述左权将军的文章《太行豪气传千古──忆左权将军》,发现左权将军生前竟然是“托派份子”(左 将军有关不测的预感终于有了下落,也就是说,因他是托派,而且共产党在党内处死过相当数量的托派分子,所以,左将军才有了不测之感。显然,这一不测与抗日 牺牲一类的念头,全然无关,或曰,他全然就没有要为抗日而牺牲的念头和想法,所以他所作的任何对身后的交待都与为抗日牺牲无关。),并且直到“1982 年, 刘志兰又亲自给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写信,再次要求中央发文为左权平反,取消对他的‘留党察看’处分。考虑到刘志兰的心情,中央有关部门终于写出书面档,对 早年左权同志受王明路线打击迫害一事予以平反,取消对左权同志的‘留党察看’处分,并将该档放入了左权的档案,但没有对外公布。”该文没有解释中央不公布 左权“平反”消息的原因。(中共为左将军平反不对外公布,左将军“为抗日牺牲”倒是对外公布了;中共不公布为左权平反的消息,却公布左将军是共产党的“抗日烈士”;读者可以思考其中的原委甚至是奥妙究竟何在。)
还是据上文记述,左权是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撤退”的过程中被日本侵略者炮弹击中牺牲的。这与我找到的其他关于左权将军牺牲经过的文章所述相同,可以互相印证,应该是可信的(左 权之死有种种说法,但其共同点,都说不是在一场与日寇面对面的顽强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因为,如果连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都战死在对日战争的战场上,则这一战 役该有多大?中共的抗日史,至今只说他“领导”了平行关大战,发动了“百团大战”。但事实上,前者只是在国民党已经消灭了敌阪垣师团二万二千主力之时,林 彪才怀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心情,不顾毛泽东五道不准打的命令,袭击了日军的一支辎重部队;后者则是彭德怀违背毛的命令,擅自发动了一系列扒铁路、 炸碉堡的“百排小仗”,结果,非但被中共批判是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彭德怀最后竟因此而在文革中被枉送了性命。我们说远了,但无论如何,是不存在另一个连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也战死其中的中共抗日大战役的。而本文所说的“指挥八路军总部撤退”,倒是有些真实,因为,“鬼子来扫荡了,八路军进山了”的台词,特别 是毛泽东的一道又一道不准打日寇的命令──请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倒是能够使我们对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指挥部队撤退的原因”有所了解……)文中强调,左权将军曾有多次机会可以先行撤退,但他都放弃了,甚至断然拒绝了彭德怀将军让他撤退的命令。犹为令人不解的是,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一颗炮弹 在他身旁爆炸,飞溅的泥土劈头盖脸扬了他一身。作为一名老兵,他应知道紧接着会有第二颗炮弹射来,他应先卧倒,然后一个侧滚翻,就可避开第二颗炮弹,这个 动作下意识就能做到。然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腰都没弯一下,站在高地上一直大声喊著指挥突围,完全将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果然第二颗炮弹又向他射来,他 的喊声戛然而止,硝烟过后,他的身影也从山口处消失了!”依该文所述,左权之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待避开炮弹后再接着指挥耽误不了几分钟时间。而且据央视 现场左太北与某导演的介绍,炮弹打来,大家都卧倒。可见左权当时如果稍微采取一点保护措施,可能就不会牺牲。但身经百战的左将军,却在炮火下“连腰都没弯 一下,站在高地上”。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指挥撤退那么简单?我从来不认为,最高指挥官必须身先士卒暴露在敌方的炮火下才算尽职。(显然,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左权不撤退、甚至要“壮烈牺牲”的原因,绝不是为了打日寇,而是他身为托派分子,不仅前途暗淡,还有不测之命,此念常袭在心,其内心的压力可以想见。所以,在左权深心之中,他应该想的是,倒不如为日寇炸死,倒是死得其所。但是,必须明白的是,这绝非是为抗日而死,更不是为国牺牲, 而只是一个懦夫逃避生命的行为,是自杀。所以,如果作者所述,确为真实,大约这就是中共迟至1982年,才在其妻的一再要求下,为“考虑到其妻的心情”,才为他平反却又绝不公布的原因。由此看来,左权之死,又怎能谈得上“为抗日而壮烈牺牲”?这与206位国民党将军面对面地战死在抗日疆场之上,又何能相提并论?)
左权牺牲后,众人只顾逃命,只是“三名北方局党校的青年学生......将遗体抬至一处荆棘丛中,拿一床军被盖好,又遮盖一些树枝。”后来才由总部警卫连“找到了将军的遗体并就地掩埋”,说明了战争是如此残酷,为了逃命,最高首长的遗体可以抛弃不管。
此后,日本侵略者“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在十字岭到处挖、找,终于挖出了左权的棺木,打开后给遗体照了像,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 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哀,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这一情况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是知道的,但一直没有公开。”在中国,掘人坟墓是不可容忍的侮辱行为。日本人大 概出于炫耀战功的目的掘坟拍照,这绝对是人神共愤,此暴行必将激发我军将士的对侵略者的仇恨,但党中央出于什么目的而不公开日本人的暴行呢?(因为中共知道左将军是自杀,而不是牺牲。)
众所周知,前苏联托洛茨基曾与史达林进行了一场“两条路线”的殊死斗争。最后以史达林派大获全胜告终,“托派”份子被杀被流放不计其数,侥幸逃得性命 者政治生命也难以恢复。以托洛茨基本人为例,在亡命天涯墨西哥之后,依然无法避免追杀,被人用冰镐砸死。政治斗争演变成血淋淋的对肉体的杀戮。
文章将左权的“托派”说成是王明的迫害,但为什么在王明失势之后,左将军的冤屈不能得到平反呢?为什么直到1982年中央已经为左将军平反,却不对外公布消息呢?
想起每4年一次的美国大选,竞选人为了不同的理念,两条路线甚至三条路线激烈斗争。胜利者没有洋洋得意,失败者更无性命之忧。失败者不仅不会有性命之忧,还可以继续 宣传其理念,以求得更多的支持者。总之,爱什么派就什么派,都不能成为消灭生命的理由。这样看来,路线斗争的结果并非一定要以某一方肉体或自由的丧失来结 束。
想到历史上众多“站错队”的人,生不如死的事例,左权将军坚决放弃生还机会,并故意暴露在敌方炮火下,难道是“以死明志”么?(如果左将军当真是“以死明志”,明其“绝非托派”之志,则与抗日何关?与为抗日牺牲何关?)
中共“抗日”将军彭雪枫是战死在不打日寇却大打国民党的战场上
──中共《彭雪枫传》评点
彭雪枫将军,原名彭修道,乳名兴隆,1907 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4岁即跟祖父念书习字,稍长,先后在本村私塾和县仓房及察院高等小学就学,1921年小学毕业,14岁只身投奔在天 津教书的伯父,考进天津南开中学,第二年,经冯玉祥将军部下担任书记的五叔推荐,进入西北军11师军官子弟学校就读,“追求革命真理,接受马列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10月在北京汇文中学转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担任支部书记。
1930 年5月经上海党组织介绍被派往湘鄂赣苏区工作,任驻湖北的红5军5纵队5大队政治委员,6月,红5军在平江扩编,成立红3军团,彭雪枫任红3军团8军1纵 队3大队政治委员,以后,历任红8军第8师、第2师及第4师政委、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3军团第5师师长、政委、红3军13团团长、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红1军第4师政委、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新四军游击队司令员兼政 委、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支队随营学校校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4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 员、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委员等职。
彭雪枫同志作战英勇,身先士卒,经常战斗在前线,参加过第三次反围剿、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强渡黄河,纵横山西西部广大地区(都与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没有关系。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那就是在“九一八”之后,国难当头之下,接受前苏共和中共的命令和指挥,参与了种种制造动乱、混乱和叛乱的武装卖国行径,并且功勋卓著。);1938年2月奉命由山西临汾转武汉,接受中共中央赋予的新任务:在河南确山县积蓄力量,领导发动鲁、豫、皖、苏广大敌后游击战争(假抗日之名义,在敌后建立共产党的武装和政权,继续分裂正在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华民国。),1938年9 月在竹沟成立新四军游击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彭雪枫亲自在河南竹沟创办了著名的《拂晓报》(目的是为宣传共产革命而非卫国抗日,抗日不过是幌子。),深受广大干部和军民喜爱,受到党中央的赞扬。
1938年9月30日,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电令,率两个新兵连373人,进军豫东敌后,1939年1月率部向徐州方向挺进,以永城为中心,在永城、亳州、 涡阳一带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为扩大根据地,又率部向淮上进军,直指蚌埠、凤台、怀远、宿南、蒙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这就是毛泽东说的,“要让日本人多占地”的目的。共产党就是这样在八年抗战之中,借口抗日,而占据了敌后的广大地区,却从来也不用“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游击战术,来解放任何一个为日军所占领的城镇,甚至与日军做生意、卖鸦片、互通有无。请读者参看2005年北京巧妙出版的黑皮书《延安日记》──前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代表、前苏联塔斯社驻延安记者佛拉基米诺夫著)。
1940年,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率新四军第六支队活动于运河线、黄泛区,1941年5月奉命转移到津浦路东,进入皖东北地区,与淮北路东地区活动的部队会合,7月组建骑兵团,从此,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始有了一支机动性大、战斗力强的骑兵部队(这是在执行毛泽东于1940年5月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东南局的指示信。该信命令新四军必须迅速向皖东北等地区进行扩张,并且为了扩张,绝不要对正在抗日的国民党军队手软。请读者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42年-1943年,彭雪枫与邓子恢、张震、吴芝圃等在山子头战役中,一举全歼来犯顽军(请注意,是顽军,不是日军。也就是毛泽东在1939 年 之后所一再命令打击的主要敌人──“国民党顽固派”。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国民党顽固派,虽然今天还在抗日,但明天一定会投降”,所以,要坚决打击、绝不 手软。而当时新四军主要打击的国民党顽固派,就是我台儿庄大战中的国民革命军主力──韩德勤部。以上引文,请参阅毛选第三卷),当场击毙国民党保安第3纵队司令、淮泗专员、地头蛇王光夏、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并活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苏鲁战区副司令员韩德勤(中共史家自己交待了!只是交待得远不够彻底)。
1944年,日寇攻陷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毛主席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只要日本人“多占了地”,毛主席就要立即命令向敌后进军“也多占地”,却绝不迎战于“敌前”。),彭雪枫奉命西征,8月越过津浦铁路,行至小朱庄,首战顽军王传授,取得歼敌千余的胜利,为部队西进打开了胜利之门(请注意,彭雪枫一直是在打国民党,而不是在打日寇)。9月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土顽李光明的战斗中,彭雪枫将军亲自指挥战斗,正当战斗胜利结束时,不幸流弹击中,英勇殉国,时年37岁(中共史家明确招认: 彭雪枫将军是在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之中,一打再大只打大打正在抗日的国民党顽固派,并在“打顽”胜利结束时,不幸被流弹击中而死,绝不是为抗日而死,更不 是为国捐躯;而是为共产党而死,为出卖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战争而死。或许,他在打顽的胜利声中不幸中流弹而死,正是苍天的应有报应吧!)。
(本文摘自蒋中健、林文善、唐培远著作《枫陵流丹》)
中共将军高敬亭因抗日而被中共所处决
──《高敬亭小传》评点
高敬亭,原名高志员,1907年8月出生于新县新集镇董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丧母。因家庭贫困,唯读过六年私塾就辍学在家帮父亲种田。
在大革命时期(中共的所谓大革命时期,是指1924-1927年共产党参加国民党后、藉中国国民革命以发动中国共产革命的时期),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的共产党员方进贤、梅光荣等人以走亲访友为名在鄂豫边区开展革命活动。高敬亭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随之开始了革命活动(应该准确地说是受到了共产革命的启蒙教育并参加了共产革命)。
1927年11月著名的黄麻起义爆发(实际是前苏共命令中共发动的“八一”南昌暴动等一系列武装叛乱之一),高敬亭参加了工农革命军(共产革命军)。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重新组建红28军,并任政治委员,他以超人的胆略,领导和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奇迹般地战胜了百倍于己的强敌,在多次反围剿中,他无比忠贞地捍卫了大别山的革命红旗。(这一时期中共武装革命的性质,请参见彭雪枫一文评点) 高敬亭领导的红二十八军自成立之日起,尽管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也曾遭到过损失和伤亡,但在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始终保持一千多人的主力部队,英勇地打击 了敌人,成为根据地人民心目中一面坚持战斗的旗帜。1937年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38年3月8日,高敬亭奉中共中央命令(姑且不论是否中央命令,见下文)率军抗日。7月在高敬亭的指挥下,先后在皖中连续取得了13次战斗胜利。(战绩大小,姑且不论,但高敬亭抗日却是真的)
在高敬亭率四支队与日军浴血奋战之时,由于受错误路线影响,将他秘密逮捕,并押在安徽省肥东县青龙场储家围子。6月24日上午8时,将高敬亭枪杀在青龙场。时年,高敬亭年仅32岁(为 何要枪毙高敬亭,中共于今不敢面对,更不敢公开内情。但仅从此文所述事实,就可以知道,他不是战死在抗日的战场上;但却如前文所述,他是在立下了抗日的战 功之后,被中共下令秘密逮捕枪决的。理由是受“错误路线”影响。诚所谓“烛影斧声”,天机不可泄漏。但是,安徽民间却有传说,认为他正是因为不听上面不准 打日本的命令,才遭遇杀身之祸。八十年代中期,更有皖人剧作家要为高敬亭写传,特别是写他抗日的功绩,却无处敢于发表。不过,中共虽然至今不说是什么错误 路线害死了高敬亭,现在却说高敬亭是共产党战死的抗日将军,这谎也撒得太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