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厚德、林裕满综合报导】美英两国元首分别于11月6日与8日,率同庞大的政商要员前往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印度与中国访问。其中美国总统的亚洲行还避开了中国,并在印度取得超过百亿美元的庞大商业利益;至于英国首相卡梅伦,原本预期将达到数十亿英镑的商业订单,最终出口交易总额却没有超过10 亿英镑,也远远低于胡锦涛访法时所送出的200亿美元贸易协定的大礼。分析指出,美英两国出访的意义不全然相同。英国出访主要目的是为了做生意,解决金融风暴后的就业与国内经济问题,而美国除了商业意义外,拉拢印度制衡中国,则是另一个主轴。而机会主义,则逐渐侵蚀人权欧洲的传统精神。
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在第一站印度待了三天,比过去正式造访其他国家时间都长。他11月6日在孟买宣布与印度达成10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此将有助于支撑美国国内的5万4千份工作。8日奥巴马还送出了一份外交大礼,首次公开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百亿交易 美印各有盘算
印度人口将近12亿,内需几乎是美国的4倍,足以和庞大的中国市场抗衡。奥巴马抵达第一天,双方就宣布印度将向美国采购总值100亿美元的商品,可望在美国本土创造5万4,000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印度香料航空采购30架波音737客机、印度军方将向通用公司购买军机引擎,波音与印度空军也就10架C- 17运输机的军售案达成初步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出售给印度的C-17飞机,平均售价高达5亿8,000万美元,远高于此前美国出售给其他国家的价钱。印度愿意和美国做出这笔看似冤大头的军火交易,主要是能在三方面得益:首先,军队的战略投送能力明显提高,可以很快到达印度北部,应对中国威胁;降低对俄罗斯的依赖,让俄罗斯知道印度已经有很多选择,迫使俄罗斯卖给印度更多尖端武器;第三,通过大额军购合约绑定和美国的关系,抬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奥巴马8日在印度国会的演说上,明白表达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态度,受到了印度议会的热烈欢迎。奥巴马拉拢印度这个大国盟友甚至想要借此牵制中国的用意相当明显。中国一直反对印度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兹(Ben Rhodes)说,奥巴马此举意在使印度崛起为世界和地区大国一事正式化,奥巴马在印度反复表示,在他眼里印度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是一个已经崛起的大国。而这次的亚洲行,奥巴马刻意避开中国,也清楚表达了联印制中的战略意义。尽管印度一直否认强化印-美关系是为了制衡中国,国际舆论广泛认为美印的战略伙伴关系有联合制衡中国崛起的意涵。《纽约时报》说华府视印度为平衡中国崛起的一股力量,而《东京新闻》则认为美国拉拢印度,意图与美日同盟营造实际上对中国的围堵。但不论如何,奥巴马此行确实是收到了经贸与外交上的双赢局面。但是英国的中国行可就没这么好运。
卡梅伦乘兴而去 败兴而归
紧跟着美国的出访,英国首相卡梅伦在8日访问中国,这也是英国官方访问团出访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卡梅伦率领四位内阁部长和五十多个企业界领袖出发,是他继7月间出访印度之后,上任以来第二次重要出访。而“我们想和中国做生意。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则是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最露骨的言论。
然而,曾让卡梅伦欢呼此行将达到的数十亿英镑新的商业订单,最终成交总额却没有超过10亿英镑。主要的结果就是7亿5千万的劳斯莱斯引擎及服务合同,保护苏格兰威士卡商标的交易(这个交易将增加八千万英镑的销售),以及允许向中国出口英国种猪的合同。
其他曾经预期能达成的交易,包括英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之间的合同,以及英国著名饮料公司迪阿吉奥在中国的收购合同都没有成功。
卡梅伦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把拓展与开发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列为重点外交政策,他把英国经济的未来,寄托在提升出口上,中国已经跃升英国第三大进口国,也是英国第九大出口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0号发表驻北京记者贾尔斯的专稿称,卡梅伦离开中国时,意识到要想与中共达成大的出口订单,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虽然他只是轻言细语的提及了人权问题,并在访问过程中没有任何失误。
然而分析指出,从结果来看,即便是如此的轻声细语,现在的中国,也不再买帐。
英国 弃之可惜的鸡肋
分析指出,对中国当局而言,相较于法国的“战略价值”,英国当下不过是个鸡肋,即便他与中国的关系一向稳定。首先,英国虽是欧盟成员但不属于欧元区,在经贸议题上对欧盟的影响力有限。关于这点,身为欧盟创始国与建立欧元区原始倡议国的法国,其在欧盟的地位与影响力仅次于德国。同时,孤悬欧洲大陆边缘的英伦三岛,陆海空交通,对中国而言,均构不成进出欧洲的门户地位,双方几无形成战略关系的要素。
其次,法国从今年底起担任20国集团(G20)轮值主席。而致力于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则是这段期间的重点目标。萨科齐表示愿意与美国、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力量就此进行磋商,并将亲自出席明年春天在中国召开的相关问题会议。这意味着,200亿美元的代价,对中国当局而言是值得的,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获得有利的谈判位置。
再者,法国对于西藏问题一向是批评最力的国家之一,对于达赖的力挺,让中国当局自始头疼。但是在历经欧洲信贷风暴,欧元区面临破产边际,中国成了欧盟的浮木,素有生意眼光的萨尔科齐,暂时收起了力挺达赖的戏码,改唱经贸大戏,200亿美元,让西藏人权议题瞬间在舞台蒸发。不仅是法国,就连批中人权最力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年中因中德数十亿美元的合同而对中国人权禁声。有评论谑称,卡梅伦也别怨,要怨就怨当初没摆出姿态,半调子,谁又理你呢?
艾未未:回避人权的商贸是罪恶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提醒西方政府在跟中国做生意时,要牢记一点,那就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为了发展牺牲了它的资源、环境、教育、社会伦理与大多数人的权益,这是所有的西方领导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艾未未说,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的商业贸易交易显然侵犯了中国大多数人的权益:“我相信这些政客们,这些做生意的人都不是幼稚的。他们当然希望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但如果这个利益是建立在一个政体对它的国家的人民的最基本权力都不能够支持和满足的话,那么这样的交易本身是具有罪恶的成分的。”
艾未未说,西方领导人谈中国人权问题既不是西方专利,也不是对中国人民的施舍。他说,人权是人类经过漫长的抗争后所获取的珍贵成果,谁也不应该拿这些人类基本价值来换取短暂的利益。他希望西方领导人不要在这个问题表现得机会主义。
路透社评论指出,美英两国各自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出访亚洲,突显了金融危机蹂躏后全球经济重心的巨大转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亚洲新兴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9.2%,明年将达到7.2%,相比之下,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只有区区2.5%和1.6%。长远来看,赌注似乎只能押给亚洲。而挟有全球最多年轻人口的印度与中国,则更是聚焦之所。路透指出,尽管未必绝对安全,投资者越来越将亚洲市场视为较为安全的避风港。毕竟,在面对新一轮的危机上,亚洲国家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两方面,都有较多的回旋余地。而这都将促使更多的奥巴马与卡梅伦向东方的商旅迈进。
发财的机会似乎更多了,只是令人忧心的是,艾未未语重心长的话,又能给他们多少的启示呢?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机会主义正在人权欧洲兴起,在这种“我们想和中国做生意。越多越好,多多益善”的氛围下,还有谁会为了中国的人权而挺身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