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金晓刚综合报导】10月31日,“国民收入倍增”的概念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十二五”改革国际论坛上再被提出,引起学者及网友们挞伐。
倍增成“被增”?!
早前面对“国民倍增”的实施问题,搜狐财经网《第三方31期》评论,“政府、企业到底谁来为如此巨额的劳动力成本支出买单?会不会带来‘物价倍增’、‘失业倍增’的恶果?令更多的人担心的是,如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真的实施,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但自己的财富因为通胀而原地踏步,甚至可能因为“收入倍增”对象和增幅的不公平而导致自己的收入‘被增长。’其结果很可能没有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而是恰恰相反。”
新浪网网友“第一哲学”撰文说,搞什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我看就是瞎胡闹,像现在这样,政府只能算是“伪精英”们的政府,既垄断国有企业,又插手私营企业。”
而望京网点网友“edwardcoic”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各级政府都很来劲,30年的改革导致了我们的政府对涉及钱的一切事物都特别关注,无论这个钱是来自何方。但问题是收入倍增计划尚在规划中,支出倍增计划已经要开始实施了。经济增长快了要收钱,房价高了要收钱,汽车多了要收钱,政府对经济社会的一切调控最后都变成收钱。”
政府靠什么推动“收入倍增”?
对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收入倍增”的概念,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中国可以腾挪的空间非常有限,所做的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没有好的机制保证,“收入倍增”的幻想不过是变成“支出倍增”的现实。因为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巨大的财富“黑洞”。
孙立平研究发现:国民一年创造的财富中政府收入占三分之一,分丢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属于规范性分配的部分,企业的利润也在这三分之一里面。这些就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孙分析,这背后体现的就是一个机制的问题。社会可能是机制出了问题。
“收入倍增”隐含政府财务黑洞也要“倍增”!
孙立平教授说,谈收入分配,已经不能用工资的概念来理解了,而是应该考虑怎么解决中国资源和财富分配的问题,建立新的资源分配机制。他分析,如果“利益集团”不打破,社会力量无法介入,这个问题无从解决。因为“中国已形成一种趋势,即权力在强化。”这个巨大的黑洞在依托权利形成的灰色收入。
网友“勇者无敌”表示,计算得出每年的GDP的百分之六十用于公款消费。这样的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过程,人人都知道,也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200个国家中,中国的腐败排在150位以后,真的成了第三世界的“中流砥柱”了。
国民收入倍增的首要前提是GDP得有大幅增长,亦即政府现有的收支情况也得调整,网友“小书同”说:“这明摆就是利用收入倍增的口号,来加大政府不明不白使用经费的借口,冲高GDP成了它的庇护伞。”孙立平教授说这些就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提出的目标也好,口号也好,和现实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这中间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