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新工作毕业生找工作时的月薪综合价位,平均中位数为1937元,低位数仅为1233元,而高位数可达5763元。昨天,市人社局网站公布了2010年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类似于此的统计不计其数,不管权威与否,都是这些毕业生以及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们不愿承受的生命之重。工资指导价位是什么意思?说好听点,就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薪酬阶段;说不好听点,就是你现在的条件能值几个钱。毕业生成了明码标价的劳动力,这不算什么,然而在公布这些“值钱指数”的同时,我们有谁去在乎他们的生存资本和生存状况呢?
有一个大四的学长,在学校时最爱两件事,逃课和拍片子,其作品产量颇多,获得过全国大学生DV的奖,能力很强,按理说他应该可以找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昨天才听说,他去了一个很小的地方,工资待遇很一般,可能还没达到那个“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中位平均数吧!同时,他还在找一些志同道合,有志于在电影路上走的更远的年轻人一起努力;另外,他还在写小说。这样的人当然是个例外,不为外界纷扰所左右的年轻人,总是那么少。其他的一些学长学姐,找工作历尽千辛万苦,或高不成,或低不就,大抵很少有非常满意的。
至于“毕业生工资指导价”,我看不出多少用处来,除了让倍受打击的毕业生找到一点点心理安慰外——原来跟我差不多的人这么多啊——再就是,“指导”二字的模糊含义了。这个价位统计,指导的是什么?是在劝告他们理想选择自己的择薪标准呢,还是在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劳保局发布数据,却丝毫不能解决一丁点问题,这样的“指导”就是传说中的“纸上谈兵”吗?
我当然不是愤怒,这样的疑惑只是出于无奈。当然这些毕业的大学生们愿意看到自己所处的艰难环境,这些数据于他们而言也许就是一个镜子,找出自己的面貌;亦或者一个标本,记录了这不敢回首的岁月。只是作为镜子而言,光凭这个“工资指导价”实在不能全面反映他们的工作与生存情况。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说,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品,也许在不同的工资待遇下,他们都会感到生活还不错或者都感到糟糕透了,但是这并不能表现出他们的差异。如果同时发布一项他们的生活成本与生存状况的话,我想这回更有说服力些,即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却也可以看出本来的面目。
对于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立足是第一步,发展是第二部,成功是最后一步。工资待遇于他们而言,固然很重要,但是更多的人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第一考虑的并不会全部是工资问题。这原因无非有二:其一是主动为之,看重发展潜力多于现状,毕竟刚毕业,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其二是被迫接受,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如今大学生竞争压力如此之大,挑三拣四最后也许就一无所获了。
即便是第一种选择的人,我想,这也很难排除被迫的因素。假如既不影响你的发展前途,可以锻炼,还能够拿高薪,那么你会拒绝吗?说到底,还是鱼和熊掌的问题,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吧!
在毕业生眼里,工作待遇与知识能力可以说是不成比例的,指导价也只是指导他们的大致的标准。谁来告诉他们,这些被明码标价的大学生们,指向未来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