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报》经济版今天刊登记者撰文,评述中国限运稀土引发的忧虑。文章认为,北京挑起稀土大战反而加快了全球稀土开发的步伐。“稀土大战”甚至越过太平洋而波及美国,引起更大范围的贸易战。美国已在考虑今后转而注重本土资源开发;德国也制订了本国“确保稀土供应战略”;而几乎与此同时,日本与越南宣布将在月底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稀土资源。
《费加罗报》经济版首页今天以“中国挑起稀土大战”为题,发表该报驻北京记者拉格兰奇的评论文章。文章认为,北京在处理中日钓鱼岛外交危机过程中实施对日限运稀土,是亮出“杀手锏”,挑起了稀土大战;此举震动了日本和其他国家,但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全球应对稀土危机的措施,不少国家纷纷提出开发稀土计划。
文章指出,所谓“稀土”其实并不稀,世界许多地方都有蕴藏,只是经济开发较少而已。以目前产量而论,中国堪称“稀土大国”,占全球产量95%。稀土广泛应用于高科技工业,包括民用及军事用途。但自从今年9月7日中日之间爆发钓鱼岛撞船风波以来,中国越来越限制稀土出口,以此作为处理危机事件的一件武器。
文章指出,中国经改之父邓小平早就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而中国对稀土的控制并非始于昨日。从2005年起,北京就已制订严格的配额措施了,每年减少稀土出口5%到10%。只是到了今年7月,北京才决定大幅削减稀土出口,限定2010年下半年削减幅度达到72%。而据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最近透露,中国考虑明年还会继续实行稀土限运,削减出口配额至少30%。北京否认了这条消息,并称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从1996年到2003年下降了37%,照此下去,15年或20年后中国稀土资源可能会枯竭。北京的这番解释,并未能减少外界对中国挑起“稀土大战”的猜测和忧虑。
《费加罗报》文章指出,这场稀土危机并不限于中日之间,北京挑起的“稀土大战”甚至越过太平洋而波及美国,引起了更大范围的贸易战,导致“经济民族主义”抬头。从10月18日起,美国除了五角大楼展开美国军事工业是过于依赖外来稀土的调查之外,还考虑今后转而注重本土资源开发;而美国政府为了反击中国暗中补贴绿能工业,也开始研究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相抵牾的限制措施,限制中国出口产品进入美国。几天后,德国也宣布制订了本国“确保稀土供应战略”。而几乎与此同时,日本与越南宣布将在月底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稀土资源。这一系列动向显示,中国挑起的稀土大战,反而触发和加快了全球范围开发稀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