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里面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颇为发人深省:
明朝时在山西太原,有位儒生叫王用予,他为人敦厚简默,非常虔诚的信神敬佛。俞麟、郁从周和周吉都是他的同学,俞麟从外表看乃是一位儒雅的君子,为人以孝顺谨慎著称,远近有许多人来向他求学,拜师。郁从周更是相貌非凡,气宇轩昂,才高八斗,口才文笔都是一流,大家因此都非常推崇佩服这两位才子。而周吉则是在众考生中最柔弱的,文章也不出色。
辛酉年元旦这天,王用予提早到了文昌帝君的行宫,并且住在里面。晚上他作了一个梦,梦到文昌帝君正在升殿,天下的城隍都齐集殿上,向帝君汇报各地乡试录取的名单。有位戴著朝冠穿著红袍的神,手中抱著一本很大的册子,呈送到帝君面前,请帝君签名批准。王用予偷偷问抱册子的神:‘山西省的录取榜单中,有没有王用予、俞麟、郁从周这三个人的名字?’抱册神说:‘没有。’过了一会,诸位城隍都退下来在旁等候,那位穿红袍的神抱著册子上殿,跪著将册子呈送给帝君看,帝君一一批阅,在每位录取者的名字下画了一个押。也有时帝君犹豫了很久都不画押。红袍神就宣布帝君的指示说:‘仍然交付各省城隍,尽速查明积阴德的家中仁厚的儿子,将他们的名字陈报上来,以替换榜册中未经帝君批准的名额。’这时王用予隐藏在殿旁的柱子下,忽听到殿内传来,“王用予入殿晋见帝君”的呼唤声;王用予匍匐在殿阶下,被召唤到帝君的座前,进谒帝君。
帝君说:‘功名的事情,是天庭秘密的记录,不可以轻忽泄密;因为你十余年来如一日,事奉我十分至诚恳切,所以把你召来细细为你解析。你的祖父非常朴实严谨,自食其力,从没欺负过人,早就已经注记你为乡科的前榜,以彰显你祖父忠厚传家的果报。又因你平生遇到神佛就稽首,但都是祈求你自己的功名,和你妻子杨氏的病能够痊愈,夫妻能白头偕老;而你那年老的母亲虽仍在堂,你却从没为她祈求神佛的保佑;因这个缘故,把你的功名降了二级,所以你中在下榜的五十三名;你应改变这种自私的心态和行为,不要再触犯天心了!只要心念言行向善,自然前程光明;反之,心念言行向恶,那么前途自然险恶了。’王用予听了帝君的分析,一直向帝君磕头谢罪。
帝君又道:‘你的同学周吉是今科本省的解元。’当时同学中只有周吉为人最为恂懦,而且学问文章也比别人差,王用予听了之后,感到相当惊奇愕然;因此向帝君叩问周吉高中的原因。帝君说:‘周吉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读书人,从来没有一字涉入公门诉讼,也从没有奸淫妇女,周家祖孙三代,都未曾说过一次别人的短处,暴露过别人的一件恶事;而且他的曾祖父还写过 《百忍说》来劝人向善,受到感化的人很多,所以他的父子祖孙能够享福报六十多年。做了这些积德之事虽然没有人知道,但上天却洞察秋毫,已经嘉奖赐福于他,注定要让他三代昌盛,今年周吉能够中解元,这只是他福报的开始啊!
王用予再向帝君叩头问道:‘我的同学俞麟、郁从周,不知道他们两位考中了没有?’帝君检视查阅太原读书人的名册,脸上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说道:‘俞麟本来应该考中一科,但因他侍奉双亲,犯了‘腹诽’的过失,又经常刻薄的批评他人,不近情理;更自命不凡,以君子自居,所以才除去他的科名,使他终身穷途潦倒!’王用予再请教帝君:‘什么叫做事亲腹诽?’帝君说:‘俞麟对他的父母,虽然在言语举动上,表露出服从孝顺的样子;但他内心漠然,尖酸刻薄,这种自欺欺人伪装出来的孝顺,简直就是把双亲视同路人一样啊!要知道这种表里不一、沽名钓誉的人是神最厌恶的,所以上天要惩罚他科举不第。
至于郁从周,本是天纵的英才,二十六岁就该中进士,三十岁出头应做到中丞,四十五岁晋升为大司空兼领司农司寇;五十四岁在少保的职位上退休,活到六十九岁得以善终;但是因为他从十七岁入学以后,就恃才傲物,言语间经常讽刺讥弹,语带双关的戏谑调侃他人;阴间记录他轻薄的口过,已经满了二千四百七十余条了。上帝因而震怒,已将他记注在阴恶的黑籍中,除去他命中所有功名;倘若他仍不知悔改,到满了三千条过失,就要夺掉他的寿命了。并且还要处罚他的子孙沦落为乞丐啊!因为这些轻薄的口过,会伤了天地间的和气,也触犯了神明的忌讳,你们可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啊!’
过了很久,帝君又再说道:‘邪淫、杀生、口过的恶业,就是犯了一丝一毫也会有果报的!但是邪淫、杀生这两种恶业,自爱的人会知道禁戒不犯。但口头上的讪笑,随意的讥弹讽刺,笑里藏刀隐匿害人之心,养成习惯后,就会自己都很难察觉,所以命中该享有极大的福报,反而转变成贫穷下贱的命了,实在是太可惜,也太可怕了啊!你应当广劝世人,要以此为戒,不要再烦我在签榜时,大费周章,犹豫不决啊!’王用予向帝君再拜而退。
此时王用予惊醒,外面鸡已叫过三次了。王用予于是就到行宫叩谢了文昌帝君,拿起笔来,记下了这个梦境。等到秋天开榜时,周吉果然考中山西省的第一名。王用予因而就将这个梦境的记录公诸于世,用来警惕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