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疑似圣元奶粉致女婴性早熟事件备受关注。
卫生部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抽取该品牌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组织医学临床专家对女婴进行临床会诊,同时开展医学调查,分析女婴患病与食用奶粉之间的关联,结果将会尽快向社会公布。
湖北省药监局食品处负责人昨晚在电话中称,奶粉已被送检,何时得出结果还不知道,“有消息我们会按照《食品安全法》立即发布。”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儿童的性早熟在临床上应该有严格的、科学的诊断标准,它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根据统计,假性性早熟中的单纯性乳房发育是女孩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性早熟现象,发病率是千分之二。
他说,对于儿童性早熟致病原因,专家认为比较复杂,绝大部分病因不明。无论是单纯性的乳房早发育还是真性的性早熟,都还不能断定患者与特定的食物或者环境之间有何种关系。
邓海华强调:“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因此它在标准中不允许检出。”中国在2008年制定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处于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品。
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农业部对有关雌激素类的药物作出明确的规定,规定苯甲酸雌二醇仅做治疗药物使用,禁用乙烯雌酚及其盐、脂,以及醋酸甲孕铜等物质,并规定上述物质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乳业专家王丁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解读称,“不得检出”的含义是奶粉中的雌激素检测结果应该为“零”。
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我国当前的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因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你看奶牛场的工人经常帮奶牛按摩乳房,别以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为了缓解奶牛乳房胀大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这跟人类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样的。”李涛博士介绍道。
该人士昨日表示,生长激素在欧盟、新西兰等地方都被禁止了,唯独美国FDA批准应用。“当时FDA审阅了激素生产商文件,未在当中发现问题。”这种激素名为rbGH,FDA科学家认为残留在牛奶中的激素和人体自身拥有的激素含量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激素属于蛋白质型,当被人食用后就基本没用。”这名人士说。
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我国当前的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因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你看奶牛场的工人经常帮奶牛按摩乳房,别以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为了缓解奶牛乳房胀大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这跟人类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样的。”李涛博士介绍道。
1994年,孟山都研发的Posilac奶牛生长激素(rBGH)获准在美国商业销售,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辩。
国际上已经普遍禁止 加拿大和欧洲都严格禁止奶牛被注射人造激素,也从未允许人造激素以商业目的被销售。
但在国内催奶激素满天飞 在网上搜索“供应兽药奶牛专用催奶药不孕奶牛催奶注射液”等关键词,会发现不少相关销售信息。
在奶粉事件发生后,弄清病理最直接的方法本应是对奶粉进行检测。可当家长们向工商局投诉时,工商局竟让找质检所,质检所却表示不接受个人申请,找到医院时,医院又称没有检测能力。意欲讨个说法的家长一时陷入困境。现在我们虽然还不能肯定问题就出在圣元奶粉上,但此事再次暴露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弊端。
此前的国标已和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而新国标则又在标准之上一降再降,被称为“中国奶业倒退标志”。
添加剂检测种类严重偏少 中国制定食品标准的一个原则是,只要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就不设立标准,也不进行日常检测。这很奇怪
奶制品伤害儿童事件频发,当"激素"从"三聚氰胺"手中接过问题奶粉的接力棒,作为一个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成年人,大头娃娃和结石宝宝在看着你。
从两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到今年年初“三聚氰胺奶粉”在多个省份重现市场(其原料均来自两年前未销毁的问题奶粉),再到现在披露的圣元奶粉涉嫌含激素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到,食品监管工作的弊端。
评论:事实已经证明,检测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对监管部门而言只有“为不为”的问题,而绝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检测奶粉中是否有激素,有关部门一会儿说不能受理个人的检测申请,一会儿又说检测标准中没有激素的项目,非为其他,不过是要给自己的不作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而最终奶制品的安全与否难道要靠牺牲孩子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