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歌名正是《风从哪里来?》。歌词在最后这样写道:〝想爱就去爱,有爱尽管爱,别问爱从哪里来,风从哪里来。〞这首歌把对情人的爱比喻为风,表达了爱恋之心的坦诚、纯洁和迷惘。这儿指出--风从爱情来。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向袭人谈到大观园中的激烈内斗的时,感叹道:〝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见《红搂梦》第八十二回。〕在这里,林黛玉把大观园里〝窝里斗〞的敌对双方比喻为风:东风和西风。所以--风从〝窝里斗〞来。
但是,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林妹妹〞决不会想到,几百年后,她的〝东风、西风〞之说会被全球人口最多的共产中国的帝王毛泽东所〝运用发挥〞。毛泽东在 1957年11月去苏联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活动和出席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大会,就在这个由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参加的会上,在讲到国际形势时,他发表了臭名昭著的〝东风压倒西风〞的观点。毛泽东把共产专制国家统称为〝东风〞,而把自由民主国家统称为〝西风〞;并把前者称为社会主义阵营,把后者称为资本主义阵营。毛泽东把两种社会制度比喻为风:东风代表〝暴政独裁〞、西风代表〝自由民主〞,并断言〝东风压倒西风〞,所以--风从毛泽东的〝共产谬论〞和其称王称霸的〝野心〞来。
二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无风不起浪〞,指事物的显示〔浪〕,都是有其起因〔风〕而引起的。如果进一步追问〝风从哪里来?〞就可能找到事物形成的源头,看清事物的本质。如今,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一阵又一阵:减肥风、时装风、投资风、买房风--甚至做某种发型、吃某种补品、听某种音乐、看某部电影、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及行为. . . . . . 连绵不断,无穷无尽但也让人习以为常。
不过,近年来出现了一股股奇怪的风:既招摇又隐蔽,貌似正而实含邪,理直气壮又心怀鬼胎;这种怪风就似中国民间俗语所形容的阴不阴、阳不阳的〝阴阳怪气〞。人们都不知道这些邪风是怎么形成的,就是觉得不对劲:新潮派青年把自已打扮得奇特怪诞,剃阴阳头,鼻子、舌头上以及身上别的什么地方穿上孔套上环,脸上涂抹成阴森可怕的色调,整个打扮是在向地狱里的鬼学习。在传统上,形容人好看就说〝美得象天仙〞,现在反了,〝丑得象鬼怪〞倒成好看了。
人们欣赏音乐、歌曲,都讲究要旋律优美、曲调动人的。作为艺术的音乐是通灵的,通往人曾经所在的后来又失去的如今仍然向往的天堂;好的音乐旋律,感人心灵,往往会让人感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哀伤,这正是人性对失去的乐园的追忆和缅怀。可是现在的好些所谓音乐、歌曲,完全没有动听的旋律,只有无病呻吟和鬼哭狼嚎,只能把人引向地狱。更令人心痛的是,被不少人推崇的,甚至是所谓国际级的音乐大师赖以成名成家的主要本钱仅仅是技巧,象电脑操纵似的精确的演奏技巧,人成了演奏机器;虽然肢体动作象猴子似的装腔作势、尽量夸张,但因缺乏心灵的函养,只能成为音符的堆砌,感动不了人的灵魂--崇高的艺术被贬低为机械的操作。
奥斯卡--电影艺术的荣誉,也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衰败景象。众所周知,同性恋是人的一种病理变态现象。科学家基本确定同性恋者生理病变的部位是在脑部,同性恋现象就象精神病、白血病、癌症一样,是一种疾病。同性恋患者应该作为病人得到关怀、治疗,享有同正常人一样的法律上、人权上的平等。可是现今却吹起一股鼓励、支持同性恋之间的所谓〝婚姻〞合法化的风。这在逻缉上也是十分荒谬的,就象要求把精神病人的伤人伤己、杀人放火行为合法化一样的是无稽之谈。疯子杀人不犯法,不被定罪;但决不能在法律上认定疯子杀人合法化。婚姻是〔非近亲〕异性之间为延续人类繁衍的特有行为。同性恋之间根本不可能实现婚姻所要求的结果,同性婚姻恰恰是对婚姻本义的否定,而同性恋患者之间的所谓〝恋情〞也只能是一种病态,是违反人类伦理道德的。圣经中也提到,古罗马帝国之所以被上天毁灭,罪行之一就是同性恋盛行--同性之间行那〝可耻之事〞,而在奥斯卡的艺术殿堂上却出现了如此违反人类基本伦理的事:把奥斯卡金奖授于歌颂同性恋的影片,这是人类伦理道德的迷失,也是奥斯卡的伦理道德的迷失。这是一件十分可惜、可怕的事。
三
人不仅在伦理上会糊涂,在美和丑的辨别上也会糊涂。
1949年前中国有部老电影《夜半歌声》,是一部〝恐怖片〞。讲的是才貌双全的男主角宋丹萍与财主女儿李晓霞相恋,遭到财主的阻挠和恶霸汤俊的陷害,被人用镪水烧毁面容。宋托友假报死亡,藏匿于戏院顶楼,李晓霞悲愤而精神失常。每当夜半,宋丹萍凄凉歌唱,李晓霞寻声倾听,无限忧伤,但也从歌声中获得安慰。 ------自后,恶人汤俊虽在与宋丹萍的抟斗中摔死,但宋丹萍被百姓误认为鬼怪而遭追杀、围堵,被烧死于孤塔顶部。影片1949年后在国内重放时,我还在中学读书,也去看了,真的很吓人:宋丹萍被强酸浇蚀后的脸比我想象中的鬼还要恐怖好多倍,以后好多个夜里,我都不敢独自去厕所。但我决不会因为宋丹萍面容变得丑恶而把他当成坏人,他始终是一个善良、正直、忠于爱情的有为青年。
俗语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貌不代表人的心灵和才华。《夜半歌声》中的宋丹萍是被恶人毁容的,还有的人是生来相貌丑陋的,如《巴黎圣母院》中的〝锺楼怪人〞卡西莫多,粗壮高大、相貌奇丑,是个又聋又哑的驼背,但心地善良。他勇敢地把被诬陷杀人而判绞刑的美丽善良、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姑娘埃斯米拉达救入圣母院避难。国王的卫队进攻圣母院,卡西莫多拼死保护埃斯米拉达,但寡不敌众,埃斯米拉达被乱箭射死。卡西莫多悲痛欲绝,把真正的凶手--伪君子弗罗拉神父从圣母院顶层扔了下去。最后,卡西莫多找到了埃斯米拉达的尸体,躺在她身边殉情而死,原来他一直深深地暗恋着埃斯米拉达。
以上两个故事都说明一个的道理:人不可貌相,相貌跟内心是不一致的。但是,〝美〞和〝丑〞这两个基本概念不能混淆:宋丹萍被毁了容,我们不能因为他内心美而硬说他的被毁容的脸也美;同样,我们不能为颂扬〝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心灵美而希望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姑娘埃斯米拉达也变成一个丑婆娘。可是这样的〝以丑为美〞的怪事还是发生了,而且是在文明大国--美国。
第7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怪物史莱克》在美和丑的问题上来了一个反廸斯尼经典模式的重大〝革命〞:男主角史莱克是个怪物,长相丑陋而粗拙,脑袋、五官、身躯和四肢都巨大却长着两支喇叭形的小耳朵,是个外貌上并无可取之处的绿色怪物。影片刻意渲染怪物用脏泥浆冲浴全身并把泥浆灌入大嘴中漱口,用手指拔出烟囱般鼻孔中的粗长鼻毛,挤出胖花条虫的体浆当牙膏刷牙,捞取脏水塘中的死鱼,吃装满于大碗中的眼球,打响嗝,放巨屁,大嘴一张就把从自巳胡子里爬出来的一群〝小蟑螂〞全部吞下------叫人看了直想呕吐,在动画片中,其令人恶心的效果可谓登峰造极!但这些还只是插曲,重头戏是为了反廸斯尼〝白马王子真爱破诅咒,公主恢复美丽;郎俊女貌,白头偕老〞的传统结局。影片最后,怪物史莱克的真爱破除了诅咒,阵阵烟雾在金光中散开,史莱克扶起躺在地上的公主,但奇蹟没有出现:被解除诅咒的公主菲奥娜并没有变漂亮,却变成了象史莱克一样的绿怪物!影片最后是这样的--
史莱克:〝菲奥娜,你好吗?〞
菲奥娜:〝还好。可是我不懂,我应该变回漂亮的样子。〞
史莱克:〝你现在是很漂亮啊!〞
在一旁的驴子高兴地说:〝我正是在等这个快乐的结局!〞
接着,史莱克和菲奥娜这一对男女怪物双双接吻,在场群众唱起歌跳起舞。怪物夫妻坐上马车,驰向远方。
幕后声:〝从此以后,他们就丑丑地生活着。--故事完毕。〞
是谁喜欢〝丑丑〞地生活,是谁希望菲奥娜公主变丑?正是影片中的怪物史莱克,正是这部影片的热情观众们!《怪物史莱克》票房价值4亿5500万美元,又是第一部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得主,名利双收。以至又拍了三部续集和一部短片〝怪物史莱克外传--欢度圣诞〞,盛况经久不衰。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怪物史莱克、这么多人〝扬丑弃美〞、宁可公主变丑婆娘?多加留心观察,答案逐渐〝浮出水面〞。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因为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众多人口营养过剩,胖子坛多。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等单位研究和调查,美国政府的正式报告宣称,美国总人口中有50%的人超重,1/3的人患有肥胖症,美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美国老人中1/3是肥胖者,儿童的20%是肥胖儿,美国人认为实际上还要多得多。欧州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超重或过胖,在未来30年,欧州肥胖人将超过总人口的70%。成为讽刺的是,崇尚绅士风度和体态礼仪的英国,是欧州胖子最多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里,胖子也在不断坛加。中国的肥胖者已远超过9000 万,是全世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城市人口超重者平均为25%,农村为10-18%,大城市肥胖儿占少年人群15%。阿联酋38%女性、15%男性有肥胖症。巴西31%人口为肥胖者。哥仑比亚43%人口为肥胖者------过胖人口不断快速坛多,已形成为一个广大的社会群体。一方面,社会的某些缺陷,造成个人在道德上的迷失和精神上颓唐。另一方面,个人在道德精神上缺陷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纠正的情况下,又反过来毒化社会大环境。如此恶性循环,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人变胖的原因很简単:是由于〝懒〞和〝馋〞。人要减肥也很简单:就是〝运动〞和〝节食〞。胖人们其实也痛苦不堪:首先,纵使是美女帅哥,只要一胖--〝胖过了头〞,就三围全失曲线全无,成了肉团团,真是〝形象全完了〞〔周星驰语〕,变成丑女衰男,受到藐视耻笑,这对于青年男女,更是比洪水猛兽还可怕。胖人们在衣食住行上、恋爱婚嫁上、工作事业上都会遇到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因此而灰心丧气。大部分肥胖人都有很强的自卑感,甚至哀叹生不如死,由自卑而萌发轻生之念。
人人都会因挫折失败而沮丧,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学告诉我们,自卑会引起人产生心理障碍。同时,人在面临挫折或冲突时,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这是一种心理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心理防御机制中有一类叫〝自骗性防卫机制〞,其中有一个叫〝合理化〞的分类,〝合理化〞又分为酸卜萄和甜柠檬方式。酸卜萄是指当自已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已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对之加以贬抑和打击。例子是众所周知的《伊索寓言》中狐狸与卜萄的故事,狐狸把摘不到的卜萄说成是酸的。另一个相反,是甜柠檬方式。上述那只狐狸,饥饿难忍,到附近柠檬树上摘下柠檬吃,并硬说是甜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两种意义:积极的意义能使人在遭受挫折打击后减轻或消除精伸压力,恢复心理平衡,从而有可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顽强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消极的意义则使人满足于虚假的快乐,沉醉于自欺欺人的白日梦中,在生活的真实的面前退缩、恐惧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所以,《怪物史莱克》在肥胖人群及其他为各种缺陷所苦恼的人们都有自卑心理这个前提下,否定传统的审美观,颠倒美丑,赞美天鹅变丑小鸭,怪物胜过王子,漂亮公主成丑肥婆------把人固有的心理防御机制尽量推向消极的方向。看看,广大肥胖人群正是《怪物史莱克》的〝铁杆粉丝〞,高科技、大制作成了哗众取宠的遮羞布,艺术变成了以赚钱为目标的商业行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圣经上说,神按照自已的形象造了人,所以,人具有神的形象,人就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可惜的是,人违背神的话,被逐出乐园。不思诲改者,继续堕落,甚至堕落成鬼怪妖魔。〝美〞来自神,来自天上,来自神的国,我们谁都不应该去亵渎这神圣的〝美〞。
四
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有过一阵印度电影热;特别是一部《流浪者》把这股热浪推向高潮:多少中国的善良百姓为之叹息流涙,电影主题曲《拉兹之歌》响遍大街小巷,家喻户晓。影片中,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血统论。据此,他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沦为强盗,对大法官施行报复。扎卡劫走大法官巳有身孕的妻子,再把她放回去,使大法官误认妻子怀的是他人骨肉,在临产前的雨夜中将她逐出家门,妻子在路边产下大法官的儿子--拉兹。
拉兹在贫民窟长大,他与学校同桌富家女丽达成为好友。拉兹在扎卡怂恿下,去为生病的母亲偷面包而被关进牢中------十二年后,拉兹己被扎卡培养成高明的盗贼。一次,拉兹在偷车时被警察追赶逃进豪宅,巧遇已是法学系大学生的丽达。久别的恋人,真心相爱。但好景不长。强盗扎卡被警察追赶误进拉兹母亲家中,拉兹母亲认出扎卡欲报警,在扎卡企图杀死她时,正逢拉兹回来,为保护母亲,拉兹在情急中杀了扎卡,被捕入狱。
法庭上,大法官拉贡纳特再次捧出〝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已是律师的丽达主动为拉兹辩护,拉兹母亲出庭作证,指出拉兹正是大法官的亲生儿子。大法官如遭五雷轰顶,全场震惊。在良心谴责下,大法官去监狱向拉兹请求宽恕,丽达也表示愿意永远等他,牢房铁窗外是一方兰天。
印度电影《流浪者》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佳作,由拉吉. 卡浦尔自导自编自演。演技高超自然,情节真切感人,时而叫人笑逐颜开,时而今人凄然泪下;既真实地揭示了贫民窟的苦谁,又无情地批驳了〝血统论〞的荒谬和罪恶,这对印度历史上的种姓制及其遣毒也是无情的鞭策;影片中穿插了许多动听优美的印度特色的歌曲舞蹈,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道德层面上的深刻内函、教育启廸。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一部由英国导演执导、由印度作家作品改骗的、在印度拍摄的〝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奥斯卡8个奖项,影片讲的也是贫民窟流浪儿的故事。于是,怀著将看到对《流浪者》的〝超越〞的期待,兴奋地去观赏这部奥斯卡〝圣坛〞上的〝新状元〞。可是,看了还不到一半,却大失所望,连《流浪者》优秀的影子都找不到,更别说超越了。整部片子情节借以演绎的主要架构是男主角贾马尔如何回答通过了热门档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九个随机选出的问题。选题范围涉及电影演艺、国徽知识、宗教神话、歌词创作、国际钱帀、武器发明、外国城市、全球体育和世界文学等各个知识领域。年仅十八岁的几乎没有受过起码正规教育的流浪儿能全部通过九道难题的原因和过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一些问题,从他贫民窟的经历和琐事中都会〝正巧〞找到一件是相应的答案。如问〝罗摩神右手握什么?〞贾马尔回忆起,在一次宗教暴乱的追杀逃跑中,他突然看见一个皮肤涂成兰色、化妆成罗摩神的小女孩,右手握着弓和箭,一动不动地站在一旁边盯住他。至于为什么人人都在逃命、她却站着不动呢?只有天知道!又如另一个问题〝电影《囚禁》的主演是谁?〞贾马尔立刻从记忆中找到相应的场境:幼年的贾马尔被关在野外厕所中,他只能跳进没顶的粪池中再爬出来,从头到脚粘满了厚厚的黄褐色粪便,一手高举明星照片,臭气冲天地钻入人群,挤到明星--正好就是《囚禁》主演--面前,大明星毫不犹豫地从他这个〝粪人〞手中接过照片签上名还给他------这个场景一定可以被选上〝最牛〞的恶心境头。类似这种靠着巧合、硬凑、勉强来通过的回答占了六题,有一题是向全场观众求助的,另有一题是〝胡猜〞巧中的,只有一题是凭说得通的理由回答对的,但也是巧合。所以说,影片情节的中心骨架〔也是影片的所谓〝亮点〞、〝卖点〞〕是由经不起推敲的、缺乏真实感的、艺术化了的谎言所组成的。
影片在表现手法上是大量借助快速跳跃切换的、令人眼花了乱的蒙太奇镜头凑合搭配而成,缺乏内在的有机结合而流于形式。影片内容选择了时尚流行的爱情、歌舞、贫民窟、黑社会、暴力、偷窃、乞讨、残害-----等等要素进行拼接组装,但每个要素都缺少深雕细刻,显得浮浅粗糙,牵强附会。影片主题不鲜明,让人不明白:歌颂什么?谴责什么?批判什么?赞扬什么?在人生之路上给予人的启廸是什么?
贫民窟的穷光蛋忽然知识渊博,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不由让人想起一句共产名言:〝卑贱者〔一无所有的穷人〕最聪明,高贵者〔有知识有财富的人〕最愚蠢。〞什么名牌大学高等学府的毕业生、博士、教授都答不出的冷题偏题,贫民窟的流浪儿却答出来了;什么剑桥、牛津,哈佛、麻省,都不及印度贫民窟培养出来的流浪儿知识多。请问影片导演:如果说,贫民穷人看了这个片子会扬眉吐气,欣喜若狂;那么扬了眉欣了喜以后又该怎么办呢?出路又在那里呢?如果说,你向人们揭示了〝此岸〞的苦难,那么〝彼岸〞又在何方?
美国人喜欢新鲜,无论衣食住行、文艺体育、交友恋爱、甚至总统选举都一样要新鲜。有美国朋友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太好了,一定要去看!〞中国人喜欢刨根问底:〝那么,这部电影具体好在哪里呢?〞〝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片子!〞美国朋友回答很干脆--原因就是〝新鲜〞!
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81届奥斯卡八个奖项后,印度举国欢腾,在美国的印度裔移民也自傲得〝昂首阔步〞,满脸笑容。实际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不是真正的印度影片,这是部由英国人导演的、以印度为背境、讲印度故事、由美国大众探照灯影业公司制作的外国影片;就象《末代皇帝》不是部真正的中国电影一样。印度人民大可不必为这么一部背离印度电影优秀传统的〝半吊子〔上海俚语:不正宗〕〞印度电影得奥斯卡奖而兴高采烈,因为这样恰恰是对印度电影中真正的佳品巨作的羞辱,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
五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象《断背山》这样违背人伦、《怪物史莱克》这样颠倒美丑、《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样造假浮浅的电影为什么竟会〝荣获〞奥斯卡奖和其他一些所谓国际大奖呢?奥斯卡有过历史的辉煌:《乱世佳人》、《蝴蝶梦》、《卡萨布兰卡》、《桂河大桥》、《音乐之声》、《教父》、《阿甘正传》------ 启示了不灭的人性,保存着永久的魅力。但如今,奥斯卡似乎得了脑细胞肥胖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智囊团成了弱智群和败家子。这种在思维认知上的良莠不分、在伦理道德上的堕落倒退现象已经不是偶然事件,其影响范围也远远超出文艺领域而形成了一股否定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邪风,吹遍了人类生存领域的方方面面,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生活幸福和国家繁荣的严重挑战。
那末,〝邪风从那里来?〞寻头找源,归根结蒂,从人心来,从人心的〝自私〞来,从〝贪名图利〞来,从〝金钱第一〞、〝物欲至上〞来:〝我需要什么,就应该得到,我变态了,成了同性恋,那么同性恋就应该是正确的合法的〞。〝我又懒又馋,那么这就应该是无可非议的,我肥胖了,变丑了,那么不但别人也应该变丑,而且,美丑的标准应该颠倒过来〞。〝因为我穷了,所以真理是一文不值的,社会是一片黑暗,而且越穷越聪明,贫民窟的流浪儿胜过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我拍不出佳作只能制作烂片,那么艺术就应该造假浮夸,不必考虑真实,因为这样才有新鲜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烂片就是好!〞
宗教上说,人如果违反伦理道德不断堕落下去,人类就会变得不可救药,再无存在的价值,上帝就要毁掉这个世界,只挑一部分选中的〝义人〞进入新世界--新天新地。这就是宗教中讲的世界末日。我不认为会有世界末日,人类再怎么堕落,总会有觉醒者,坏人再多,总会有好人,一个好人在道义上可以抵挡成百上千或更多的恶人。所以,末日不会有,但是这个世界、这个人类社会确会出现善恶不分、是非混淆、美丑颠倒的〝末日败相〞。就如中国汉代嘲讽世态的民谣所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什么都变反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日益鲜明的〝末日败相〞和越趋流行的〝末日邪风〞正是上天给人类敲响的最后警钟--〝如不诲改,必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