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这句佛家偈语对高盛似乎并不适用。
7月21日,据美国纽约南区法院的最新消息显示,高盛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达成的和解协议终于获批。
与此同时,高盛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却使其继续沉沦苦海。报告显示,高盛当季实现净利润6.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2%,较今年第一季度下降81%,当期利润已降至金融危机顶峰时期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边厢,外部经营环境恶化与监管力度加大,已使高盛焦头烂额;另一边厢,付出5.5亿美元代价后,高盛面临的诉讼风险仍未减轻。
7月18日,被SEC起诉涉嫌金融欺诈的高盛集团副总裁Fabrice Tourre对SEC的指控予以否认。
Tourre当日提交给美国纽约南区法院的13页文件中,否认其2007年销售Abacus2007-AC1次级抵押贷款的债务担保证券(CDO)过程中曾做过重大误导性陈述或犯有重大遗漏失误。
该文件称:“针对Tourre的指控和陈述均基于一些模糊不当、模棱两可且莫名其妙的依据,并且忽略了关键事实。”
这一切距离7月15日高盛与SEC达成的和解仅几天时间。事实上,SEC新闻发言人指出,该惩罚是有史以来对一家金融机构的最高金额,且不放弃未来再度发起民事诉讼的可能。针对高盛副总裁Fabrice Tourre的诉讼仍将继续。
这似乎意味着:一切尚未结束,高盛的5.5亿美金罚款仅是开始。
而从笔者掌握的美国法院文件显示,高盛仍面临从股东到投资者的多起民事诉讼,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对冲基金Basis Capital对高盛一起价值10亿美元的CDO产品起诉。
“银行家做的是上帝做的工作。”去年11月8日,高盛CEO Lloyd C. Blankfein对泰晤士报说出了这句话。至今已过去近10个半月,这300多天中,高盛遭遇从美国证监会为代表的监管层,到相关投资者的多重狙击,其股价也从高峰值近194美元惨烈下跌,最多跌去近32%。而在美国时间7月20日,受财报影响,其股价一度跌至141.55美元,较开盘跌去0.4%。
曾在世界各个金融市场扮演翻云覆雨式“隐形上帝”角色的高盛能否躲过十面埋伏?这一次,整个华尔街都在屏息以待。
永久的伤疤?
5.5亿美金。
7月15日,高盛与SEC达成和解协议,并同意支付5.5亿美元罚款。这意味着从去年8月7日接到SEC的威尔士通告(SEC的一种监管通知,用来通知机构将会对其发起调查,并有起诉的可能)开始,维持近11个月的高盛与SEC的拉锯战,终告一段落。
高盛在声明中表示,其没有向投资者披露保尔森对冲基金在一宗名为“Abacus 2007-AC1”的交易中发挥何种作用,存在“差错”。高盛称,SEC已完成对高盛其他CDO的评估,预计SEC不会根据已评估的材料,就相关交易对高盛或其员工发起任何诉讼的建议。
高盛将支付的5.5亿美元罚款中,分别付给SEC、德国工业银行(IKB)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后两者正是该次起诉中,高盛CDO产品的购买者。
消息公布当天,高盛股价尾盘飙升,盘后交易继续上涨。纽交所常规交易时段,高盛飙升至145.22美元,涨幅为4.4%;盘后交易中再涨7.13美元,达152.35美元。一天内,高盛的股票市值增加50亿美元。
美银美林将高盛的评级从“中性”升至“买入”,并将其目标价从160美元提升至182美元,称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再次引发其他重大法律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美银美林还表示,高盛事件的和解大幅降低了美国司法部提出刑事指控的可能性。高盛并未承认或否认诈骗指控,这对该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Stifel, Nicolaus & Co的市场策略分析师Kevin Caron评价说:“他们支付5.5亿美元,股票市值却在一天之内就增加50亿美元。他们就这样轻易脱身。”
但付出5.5亿美元代价的高盛,能从此全身而退吗?
SEC披露的高盛声明显示,高盛承认CDO的信息披露做得不够。这可能给以高盛为代表的华尔街投行们留下一道永久的伤疤,招致对高盛和其他金融业者的后续诉讼。
事实上,投资者早已开始利用这一点进行反击,提起诉讼。
首先,发出围剿的是此次SEC起诉中的另外两个主角——IKB与RBS。据外电报道,IKB正考虑对高盛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据报道,知情人士称,“IKB正仔细研究进一步的索赔,但其知道揭露高盛使其承认事实是多么困难。在Abacus产品交易中,有两封邮件可以证明高盛对消费者的误导”。
有此打算的还有IKB的难兄难弟RBS。据外电报道,知情人士透露:“RBS正密切关注该控告。SEC宣告后,RBS将考虑所有可行方案。”该知情人士称,民事诉讼是RBS考虑的一系列可选方案之一,旨在弥补交易中更多损失。
如果说IKB与RBS的围剿仍是“狼来了”的前奏,高盛面临的其余民事诉讼,则是实实在在的“狼”。
根据笔者从美国法院系统查询的不完全统计显示,SEC对高盛提出起诉后,高盛已收到18起民事诉讼的传票。
最新一起来自7月10日利宝保险公司(Liberty Mutual Insurance Co,下称利宝)的起诉。利宝指称,高盛欺骗性地误导自己购买房利美优先股。
利宝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的诉状显示,高盛应赔偿其因2007年底购买房利美优先股而蒙受的6250万美元损失,这些股票的承销商就是高盛。
这家保险商还称,高盛推销股票时欺骗性地指出,发行优先股是帮助房利美筹集超额资本,而实际上,当时房利美“已处于资本严重不足状态,必须筹集维持运营的必需资本”。
利宝在起诉书中称:“作为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最具专业知识和经验最丰富的投资方之一,高盛还可获得房利美的财政记录,高盛知道且鲁莽地无视房利美资本结构的实际状况。由于信任高盛的误导性言论,本公司的投资实际已变得一文不值。”
此外,澳大利亚对冲基金公司Basis Capital Fund也向高盛提起诉讼。
从美国纽约南区法院获得的Basis Capital Fund起诉书显示,其称从高盛集团购买总价约10亿美元的按揭贷款相关衍生品,而高盛集团在整个交易中误导客户,致使公司蒙受致命损失。
针对Basis Capital提出的指控,高盛集团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应。在本周三的声明中,高盛称,Basis Capital是对CDO产品交易极富经验的对冲基金公司,危机后提出这种指控有误导大众的嫌疑。
同行们的绞杀已令高盛疲于奔命,而股东们的偷袭更致命。
一份高盛5月3日向SEC提交的文件显示,4月22日以来,股东们在纽约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对高盛提起数起诉讼。
文件显示,高盛被控“违反受托义务、浪费公司资源、滥用控制权、管理不善和不正当得利”,股东们起诉高盛之前的涉嫌欺诈行为,导致公司股价大跌,影响了股东权益。
该文件显示,4月22日,股东Robert Rosinek、Morton Spiegel还有Hal Hubuschman向纽约南区法院就高盛提起诉讼;4月26日,Margaret C. Richardson也提出诉讼。
而4月28日,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运输业协会和98区国际电力工人协会退休金也加入诉讼行列;随后一天,股东James Clem也向纽约南区法院提出起诉申请。
然而,更多未知的诉讼风暴正向高盛袭来。
高盛向SEC提供的报告披露了一封“要求函”,该份日期为4月23日的要求函中,路易斯安那市政警察从业人员退休系统(Louisiana Municipal Police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要求,高盛董事会对“Abacus 2007-AC1”事件相关负责人和董事发起内部调查。
十面埋伏
高盛面临的诉讼风险只是阳光下的罪恶,随着高盛在经济危机中的角色逐渐被曝光,它在其他领域所放的火已掩盖不住。
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高盛被揭露过去与希腊和意大利政府的交易,帮助两国隐瞒债务。
据7月19日香港《文汇报》报道,欧洲多国政府已开始纷纷拒绝由高盛包销国债。而金融数据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均表示在最近发售国债活动中,高盛并无扮演领导角色。高盛去年是西班牙十大包销商之一,但西国今年再没聘用高盛。意大利更是自2007年起,已没让高盛在包销国债中担当重要角色;法国则在过去3年没有由高盛牵头包销国债,将来也无此打算。
报道引述的法国财政部消息人士称:“若我们选择高盛,法国街头将发生暴动。”但高盛发言人对此消息予以否认。
包销国债的路眼看就要被封上,高盛曾引以为豪的大宗商品领导者地位也受到挑战。
7月19日,世界发展运动组织发布报告称,近年来对冲基金和银行在商品市场中影响力增强,此期间,可可市场价格翻了一倍多,能源价格飙升,咖啡价格大幅波动。报告指出,高盛去年通过操纵食品价格得到10亿美元利润。
该组织敦促英国政府率先在欧盟加大监管商品市场的透明度,要求金融监管机构效仿美国最近的做法,对投机商在粮食价格和需求方面的影响力加以限制。
但高盛表示,其在商品市场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代表客户进行的,世界发展运动组织所说的利润“过分夸大”。
高盛曾长袖善舞的各领域已面临十面埋伏,它的老本行固定收益和股票的交易收入业务也前景未明。
就在高盛与SEC达成和解协议的同一天,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多德-弗兰克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个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将给华尔街大鳄们带上真正的枷锁。
国惠集团分析师哈格曼认为,华尔街大行们的财报会在金融改革和外界对双底经济衰退的担忧中迷失方向。追踪大市值银行的KBW银行指数2009年上涨40%,但4月中旬至7月中旬却下跌12%。
高盛在美国时间7月20日最新公布的财报已反映这种影响。高盛当季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4亿美元,同比下降36%,折合每股收益(EPS)为0.78美元。
其中,高盛核心业务——交易和资本投资部门营业收入减少39%,至65.5亿美元;股票部门营业收入下滑62%,至12亿美元;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部门收入下降35%,至44亿美元。该行还拨出逾10亿美元,用于缴纳6亿美元英国工资税及该行上周与SEC达成的5.5亿美元和解罚金。
高盛净营业收入下降36%,至88.4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股票交易大幅下滑。高盛首席财务官戴维-维尼亚(David Viniar)称,第二季度伊始,客户对股市波动指数大举押注,此举不利于进行反向交易的高盛。但他表示,当季最大的问题还是客户活动清淡。“本季度头两个星期没有出现客户活动大幅上升的情况。”
其他投行们的日子也不好过。7月16日,花旗和美银公布的财报显示,二季度,花旗集团实现每股盈余0.09美元,同比下滑82%;美国银行实现每股盈余为0.27美元,同比下滑18%。当日,美银和花旗股价分别大跌近10%及7%。财报显示,美银的投资银行收入在二季度由一季度的98亿美元跌至60亿美元;花旗的证券和银行业务营收较一季度下滑26%至60亿美元。
两家投行均在业绩报告中称其投资银行业务获利出现下滑,并认为在提升营收方面具有挑战,金融监管法案的影响还不明朗,他们都无法量化可能付出的代价。
内外夹击下,高盛管理层的日子并不好过。
高盛CEO Blankfein在美国时间7月20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不得不承认:“第二季度市场环境变得更为恶劣,结果我们各项业务的客户活动均有所下降。”
根据FOX旗下的媒体Gasparino透露,未来一年高盛将面临一次规模相当大的高级管理层调整。Gasparino引述内部知情人士消息指,高盛CEO Lloyd C. Blankfein最终或离开高盛,或者放弃其CEO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