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至7日,江苏昆山台资书元机械厂工人罢工要求加薪。网路图片
近几周来,由富士康(Foxconn)事件引发的中国罢工浪潮愈演愈烈。6月10日,日本本田(Honda)汽车公司位于中国广东中山市的车锁系统供应商的工人举行罢工,约500名员工在工厂外聚集示威,要求加薪,并重组工会。此前,广东佛山市的一家生产排气系统的工厂、本田公司独资拥有的佛山变速箱厂工厂,也先后举行罢工。目前,从广东开始的罢工已经蔓延到江苏、江西、上海、陕西等地。
中国工人们反映自己工资低,每年上涨幅度少,工资涨幅慢如蜗牛爬,而物价则飞快上涨,蔬菜已经是好几元一斤,很多工人基本生存都受到威胁。而他们的收入更不足以实现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梦想:拥有一套小的公寓和一辆超小型的轿车。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GDP快速成长,可是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工人的月工资仍不到1,000元人民币,中国工人的工资只有美国工人的二十分之一,日本工人的廿四分之一。
罢工蔓延全国各地
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人已经无法忍受低薪待遇。6月3日起,陕西西安日资的兄弟缝纫机西安有限公司旗下两间厂房约900名工人罢工,要求加薪改善待遇。6月5日至7日,江苏昆山台资企业KOK集团旗下的书元机械厂,超过2,000名工人罢工3天,要求加薪。
书元机械厂的花桥厂已经成立17年,员工约3,000人,主要是生产汽门油封、引擎垫片等车用橡胶零组件。7日上午,当地警方出动数百特警镇压,至少50名工人被打伤,其中5人重伤,伤者中还有1名孕妇。
位于广东惠州仲恺开发区的亚成电子厂(韩资)2,000多名工人因不满工资低及经常加班,与资方协商不果后,6月7日也进行集体罢工。同样隶属鸿海集团的台湾奇美公司旗下的统宝光电上海厂发动罢工,参与人数约为几百人,他们要求公司参照深圳富士康工资水平提升工资并补发加班费,罢工者增至2,000人。江苏九江一家台资体育用品制造厂的员工在罢工期间与保安人员发生肢体冲突。
在深圳属大厂的台资企业美律实业,6月6日也发生约500名员工罢工事件。美律表示,6日是和6月30日盘点日“调班”,不是加班,可能是产线小主管没有沟通好造成的误会。。而公司调薪主要是依据当地政策办理,深圳厂拟自7月1日起依深圳市政府公告调整基本工资由人民币900元调整后为1,100元。
此外,中国国企和民企工人罢工也是风起云涌,他们中很多人的工资不足千元,比外企工人的工资更低。国企工人的诉求除了要求增加工资外,还包括抗议腐败、反对强行买断工龄、反对管理层私下转卖工厂等。
外企纷纷加薪
富士康事件发生后,自10月1日起,新进员工经考核合格,标准薪资调涨为每月2,000元。本田的零部件工厂工人薪水提高到2,000至2,500元,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为北京现代提供车身框架及零部件的北京星宇车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名员工,6月工资先涨15%,7月再普涨10%,并开始发放高温补偿。
中国罢工潮的发生主要是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加薪是必然趋势。通货膨胀下,工人微薄的工资已经造成生活的巨大压力。今年以来,大陆已有11个省市区调高最低工资,平均调幅约10%以上,上海市1,120元,台商聚集地之一的广东省为1,030元。
跨国企业外移东南亚
中国工人频频发动罢工,宣告廉价劳力的时代结束。在中国设厂的跨国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其他廉价的生产地,如越南、印度和印尼等国以及中国湖北和重庆等相对贫穷的内地省市。
中国调降出口退税、通膨加速、沿海制造中心劳力短缺,加上人民币可能升值,使得出口的成本升高,更增强外国企业寻觅他处投资的动机。中国美国商会在去年12月进行一项调查,共访问了202家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外国企业,这202家外国企业在中国共有1,500家工厂。结果显示,有意将工厂迁往中国内陆或迁离中国的外国企业,较2008年增加一倍。
台湾经济部官员施颜祥表示,由于越南目前面临缺工,例如前阵子仁宝越南厂发生罢工事件,劳动力也成为越南投资台商很大的困扰。因此,目前经济部倾向辅导台商前往印尼投资。经济部推出的优质平价市场方案,锁定“双印”,即印度、印尼,再加上越南与中国大陆市场,但以投资角度而言,台商偏好印尼甚于印度市场。
今年5月微软执行长史蒂夫.鲍默(Steve Ballmer)表示,微软更看好印度和印尼市场潜力。鲍威尔默指出:“印度并非完美,但在保护知识财权上做得很好,比中国好多了,对我们而言,中国的吸引力不如印度和印尼。”
路透社报导指出,全球跨国公司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生产成本上升问题。美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将部分生产业务从中国转移回美国,因为他们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考虑到所有成本后,美国反倒成了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
为戴尔和索尼(Sony)等电脑制造商及Vizio和飞利浦(Philips)等平板电视制造商供货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说,把生产工厂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等更廉价地区是一种全球性趋势。
虽然未来几年“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或许仍将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越南和印尼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越南制造”或“印尼制造”变得更为盛行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