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将于下周对外公布。尽管市场之前受到 PMI下降等一系列负面数据的冲击,但预计中国经济上半年的成绩单将依然亮眼。
市场普遍预期,中国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将超过10%,尽管较一季度的11.9%有所下滑,但仍能保持两位数的高速扩张。基于这样的经济基调,我们相信中国的政策取向应该偏紧而非偏松,在货币政策经历了上半年的数量紧缩后,笔者认为,利率将成为中国下一步的调控工具。
在一季度通胀环比增速上升,房价涨幅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央行采取了数量紧缩的手段,意图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并化解通胀风险。在一季度经济增速公布后,由于担心失控,央行甚至重启了三年期央票的发行,而上一次三年期央票的发行,还要追溯到2008年通胀失速的时期。此外,央行还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使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离历史最高水平仅差50个基点。
从效果上看,这些政策手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信贷增速。尽管央行还未公布6月份的信贷数据,但从市场综合的情况来看,中国上半年的新增信贷差不多在 4.5-4.6万亿的水平,占今年新增信贷目标的60%左右,而在正常年份,上半年新增信贷一般占到全年目标的66%至75%。
但数量紧缩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并非。具体来看,由于短期央票利率过低,市场资金蜂拥流入三年期央票等长期资产,这导致央行不得不提高三个月和一年期央票的利率,以保持对市场的吸引力。
同时,数量紧缩导致信贷供应偏紧,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本已紧张的贷款,银行的多数资源仍会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
最后,由于通胀不断上升导致实际负利率,市场的需求无法被压制,使得央行调控面临着一个根本矛盾:即一方面数量紧缩降低了货币供应,但另一方面实际负利率却造成了需求高涨。供需之间出现错配,可能造成市场利率特别是黑市利率的上升,造成投机者在不同市场间进行套利,造成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负利率若将长期持续,资产泡沫的风险依然存在。
因此,在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中,核心问题仍然是对需求端的控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房地产的需求仍然旺盛。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监测房价的同比涨幅仍然处于历史较高的水平。由于目前的利率处在历史最低水平,两者之间的巨大利差,导致了大量投机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而近期房租突然大幅上升,也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回报上升,大量资金进入。
与此同时,旺盛的需求也导致了通胀抬头,CPI已经超过央行3%的警戒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CPI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接连出现的绿豆、大蒜以及眼下的夏粮涨价,也意味着去年过度投放的流动性,仍然在不断寻找可以释放的空间。此外,不断上升的工资压力,也将可能造成需求的长期上升。
笔者认为,在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调控中,央行需要在调控手段上进行调整。应开始使用利率工具。
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来看,由于经济局势保持向好趋势,因此货币政策仍有需要从宽松向中性过渡。由于2009年下半年央票发行量较少,今年7月后央票的到期量也会迅速下降,意味着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腾挪空间将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量化紧缩外,利率工具的使用将不可避免。
更重要的是,只有消除实际负利率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强劲的投资需求,以及减少投机性需求,让银行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效率。
由于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如果每次上调27个基点,并假设全年的平均通胀率保持在3%左右的水平,那么到今年年底前,基准利率至少需要上调3次,才能基本消除负利率。
由于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笔者认为,今年央行将很可能加息两次。下周宏观数据公布后,将成为非常敏感的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