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信用债(包括企业债券和金融债)规模正快速膨胀。
截至6月末,金融债券(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和商业银行金融债、次级债等)余额已达5.47万亿元,企业债券(包括短融、中票、集合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余额3.27万亿元,二者合计8.74万亿元。
“规模巨大的信用债缺乏风险对冲工具,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交易商协会非常着急,但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一旦看到落水的人,也束手无策。”7月2日,一位接近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的知情人士称。
实际上,对于这些“裸泳者”,交易商协会已备好一件“救生衣”——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但苦于时机不成熟,迟迟未能推出。多位业内人士称,此轮金融危机令信用违约掉期(CDS)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也影响到了国内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上市。
7月5日,一家大行的投行人士称,“我们很早就出过方案,也接触过交易对手,只等监管部门的表态。”但一些市场成员的耐心正逐渐被消磨。
“救生衣”构想还原
中国信用债市场并没有违约的记忆,只有福禧短融曾制造过一场“惊魂”。“但福禧券出事那会儿,打折到50%,但还是没有一点流动性。”前述知情人士称。
虽然福禧短融最后仍按期兑付,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缺乏风险对冲工具的信用债有“裸泳”之忧。
截至6月30日,企业债券余额已高达3.27万亿元,其中短融、中票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下称“债务融资工具”)占半壁江山,存量占比近54%。从今年上半年发行量看,短融、中票分别占43%和35%。
“加上5.47万亿元的金融债券,这8万多亿元的信用债券,都没有风险对冲工具。”上述知情人士直言。
这些信用债券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6月末,19.32万亿债券托管量中,商业银行为13.62万亿元,占比70.5%。
“虽然国外CDS过度发展,但作为风险缓释工具,CDS是有用的。”一位银行间市场人士称。而交易商协会为解决信用债“裸泳”的隐忧,同时为了避嫌,也抛弃了CDS的提法,而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包括交易结构的设计,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模式。但牵涉到其他监管部门,要配合好了一起推。”前述大行投行人士称,该行也已有相关方案,且接触过交易对手。
所谓风险缓释工具,实际上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设计和交易。如A机构承销一款信用产品,但B机构作为投资者,担心其中的信用风险,A机构可以卖一个CDS给B机构,承担相关的信用违约风险,也即“一对一”的模式。
“作为主承销商,A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最强,因为它会开展尽职调查,而且与发行人有着长期的客户关系,包括提供授信。”上述大行人士称,国外CDS最初始提供者的就是主承销商。
基于上述考虑,目前初定由一般的商业机构来担任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卖方,而最初考虑的是中债信用增进公司。
与国外CDS不同的是,交易商协会推出的风险缓释工具将针对具体的金融资产,而不是虚拟资产,这类似于票据融资的“真实贸易背景”。比如,100亿元的短融,设立100亿元的风险对冲。
时机是否成熟
虽然在交易商协会看来,定制“救生衣”已不能再等,但多位市场人士坦言,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基础还未打好。
一家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认为,CDS出台的前提是整个信用市场流动性足够大,而目前信用市场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CDS主要是债券信用风险的剥离,但目前主要债券市场交易量都很少,根本谈不上CDS。”
定价是另一个被提及的问题。“CDS难以推出,主要源于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定价体系,也不具备建立这样一个体系的条件。”一家券商的债券承销人士说,信用风险互换,首先须对信用风险定价,前提是要对企业违约情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目前信用债、企业债都存在这个问题,均不能从收益率中反映出企业信用风险问题。很大程度上,收益率的变化反映的只是需求、供给的变化,不能完全地反映信用风险,“背后问题主要在于,在公开发行中,尚没有违约发生。”该人士续称。
也有观点认为,推出的关键是监管部门的认可。
以银行为例,购买CDS后,放在表内还是表外,是否抵消资本占用,这些都需要银监会明确;而保险公司如何参与,又需要保监会来确定监管标准。
多位银行业人士称,交易商协会的初衷是借助风险管理工具的推出,来进一步做大信用债市场。而承担金融机构风险监管职责的各家监管部门显然更为审慎,“毕竟不能将风险最终缓释到自己的身上。”如何拿捏支持风险缓释与抑制投机冲动的分寸,成为考验监管智慧的关键。
CDS的交易风险也是监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受利益驱动,美国市场的CDS市值一度高达62万亿美元,规模失控。对此,“我们可以吸取教训,搞一个中央清算系统。”前述大行人士称。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也应看到CDS可取之处,第一,有效地配置风险;第二,发现信用风险的价格,这或许有助完善银行的内部评级。
此外,一家评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一些机构比如保险公司从风险角度考虑,对一些低信用等级产品购买是有限制的,背后反映的是产品和投资者缺乏多元化,所以市场上能发的都是高信用等级,反过来逼迫评级公司不断抬高发债主体的评级,“如果通过引入CDS,实现产品多元化或者规避信用风险,能很好支持市场发展。”
关于CDS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ISDA(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于1998年创立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