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一个曾经繁荣和充满希望的欧洲国家,从2008年起整个国家由于房地产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化。这个因房地产引发的国家悲剧值得中国关注。
引入欧元之前,爱尔兰就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1995年到2000年期间,GDP年增长率达到了创纪录的9.6%。1991年到2007年的平均GDP增长率为6.5%。如果仅仅比较1999~2007期间,爱尔兰GDP总量增加了60%,人均GDP增加了37%。
爱尔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房地产。1996年,房地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是5%,到2006年这一比重提高到10%(中国的数据是从10年前的3%提高到现在的14%)。2007年其房地产业就业人数的占比较1993年时翻了一倍,达到13.3%。房产价格居经合组织所有成员之冠(我们比较熟悉的英国房产居于第二位),从1995年到2007年期间,新房价格增长3.5倍,二手房价格增长3倍,房价对应家庭年收入的比也从4增长到10。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这一数据为17。爱尔兰GD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房地产业的蓬勃和快速发展。
2008年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承受巨大损失,政府财政陷入赤字。2009年第一季度房价比2007年高峰时下跌23%,个人房贷量降低73%,房产业的投资萎缩40%。银行业受打击尤甚,资本缩减70%,至2010年,整个银行业的损失高达约350亿欧元,这个数字相当于爱尔兰年度GDP的20%。爱尔兰银行Anglo Irish Bank因产生历史上最大的127亿欧元亏损而被国有化。政府为此宣布为所有银行担保,该担保资产规模为4400亿欧元,为爱尔兰年度GDP的2.7倍,为爱尔兰历史上平均年度债务发行额的27倍。该担保为爱尔兰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即使排除担保银行所产生的负债,整个国家的债务也将从2007年占GDP的25%飙升到2011年占GDP的90%。因为生产萎缩和失业率上升,2009年政府收入减少11.6%,国家财政陷入赤字。
考察爱尔兰的情况,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泡沫。欧洲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鼓励爱尔兰银行大举借债和放贷。1975年到1994年间,爱尔兰整个国家信贷供应量仅为年度GDP的40%,而到2008年这一数据飙升为300%。10年间金融机构因大举借债和放贷导致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爱尔兰银行业贷款的大部分流向了开发商和个人房贷。2008年全国银行仅仅对开发商的贷款就是2000年全年贷款的140%,2008年的个人房贷是2000年全年贷款的175%。充足的货币刺激房价飙升,房价的上升又鼓励银行业放更多的贷款予开发商和个人。其他刺激泡沫的因素还包括爱尔兰人口增长、不当的规划政策等。
在奥地利学派看来,爱尔兰房产泡沫的产生和破灭是典型的因货币政策引发的经济周期。中央银行通过人为设定低于市场的利率来创造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大量信贷,由此带来的繁荣必定是虚假的繁荣。
而监管机构也没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爱尔兰的房产泡沫在破灭前共积累了18个月,但政府和监管机构却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爱尔兰中央银行在2005年11月就已经承认爱尔兰房产市场存在泡沫,但却担心泡沫破灭而没有采取行动,主要理由是爱尔兰央行并无权力干预市场。事实是:虽然欧洲央行负责利率政策,但爱尔兰央行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监管对开发商和个人的贷款等。另外,爱尔兰经济以6%~7%的速度增长了近20年了,政府、监管机构和个人都认为,收入在增加,房价应该会上涨的,或者最坏的也总能持稳。
爱尔兰房产业的崩盘导致政府收入锐减,政府已采取措施紧缩开支,包括: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降低社会福利、缩减公务员工资。爱尔兰政府希望2014年政府赤字占GDP的比例低于3%。尽管如此,由于失业率的上升和产出萎缩,政府赤字在2011年将超过GDP的10%。另外,房产泡沫导致了大量失业,2009年5月这一数字达11.4%,2010年预计将达17%,就像一个失业的爱尔兰人接受《澳大利亚金融评论》采访时说的:“I have nothing more to 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