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的乌乌兹拉(vuvuzela)在南非世足赛一炮而红,但是大陆经济专家马光远却说这是“赔钱赚吆喝”,如果“中国制造”的低利代工不改、只求砸钱买“国际化”表象,经济窘境仍将存在。
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马光远,目前是执业律师,除了担任大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特约评论员,也在“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等多家媒体撰写专栏。
他在“新浪网”的部落格上发表文章说,中国足球队虽然缺席南非世界杯,但“中国元素”却无处不在:从比赛用球“普天同庆”到球衣、球网、球鞋、球袜、球场座椅、乌乌兹拉,甚至是球迷头上的假发,无一不是“中国制造”,套用爱迪达(adidas)负责人马科夫斯基的话说,透过中国制造的比赛球“普天同庆”,“中国”参加每场比赛。
然而,马光远指出,出现在世足赛的这些“中国元素”,与其说是“中国制造”的代表,不如说是一面反思的镜子:
“反思”一是利润被压薄至极限。以大放异彩的乌乌兹拉为例,款式各异的乌乌兹拉出厂价一般在0.6元到2.5元人民币,而在南非可以卖到20兰特(约17.7元人民币)到60兰特(约53.1元人民币)不等,中国企业获取的加工利润不到5%,如果再考虑到环境成本等诸多因素,乌乌兹拉是“名副其实的赔本赚吆喝”。
“反思”二是企业营销思路受质疑。马光远举例说,哈尔滨啤酒和英利集团是中国企业历年来首度赞助世界杯,但此举却饱受质疑。有人认为,哈尔滨啤酒的市场纯粹在中国,却拿大笔金钱到南非打广告。而英利集团这个连中国人都很陌生的新能源企业,在业绩亏损的情况下,却拿出5亿多的资金赞助世界杯,更令人匪夷所思。
如是以观,“中国制造”似乎比中国足球更加无厘头,为了微不足道的利润、莫名其妙的营销,即使真的“参加了每一场比赛”,就能为此而弹冠相庆吗?
马光远省思:为什么中国得到的只有屈辱性的利润?在整个代工的产业链上,中国代工企业处于利润的最低端。即使如此,在代工产业链上,代工企业最少也应该分享10%~30%的利润,其余10%~15%为贸易中介佣金,50%~60%为零售商利润。然而,外国买主将代工乌乌兹拉的利润压低至侮辱性的“5%”,却仍然不乏中国代工者,原因何在?
此外,“中国制造”的劣势为什么越发彰显?马光远担心,为了如此微薄的代工利润,赔上大量资源消耗,投注于研发的资源也日渐枯竭,中国制造业在人才、技术、资源和政策上的投入递减,最终将导致竞争力衰竭。
马光远指出,“中国制造”在南非世界杯上如蝗虫一样到处喧嚣,折射(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平面化,缺乏现成精细的财富创造模式,没有现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崇尚投机、夸大房地产经济的尴尬。
他认为,乌乌兹拉被视为南非世足赛上的最强音,但那是最强的“噪音”,而代表一个国家经济颜面的,则是悦耳的主旋律。如果“代工制造”思潮依旧,也许本届世界杯上的乌乌兹拉噪音,会成为“中国制造”的绝唱,经济窘境依旧。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