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证
(一)考证依据
据《湖南省志第二十三卷人口志》:
第42 页载1949年以后历年全省人口总数,1949年至1961年分别为(万人):2986.83、3074.34、3196.67、3271.20、 3349.70、3429.02、3472.83、3507.43、3603.24、3672.72、3691.95、3569.37、3507.98。
第68 页载有1950年至1963年历年全省出生人数及出生率,1950年至1958年出生率(‰)分别为37.00、37.00、37.00、36.00、 37.85、31.10、29.59、33.47、29.96。以上9年平均生育率为34.33‰;1959年至1961年各年出生率(‰)为 24.00、19.49、12.51。以上3年平均生育率为18.67‰,故三年中生育率平均比前9年低15.66‰。
第94页载有 1950年至1990年各年全省死亡人数,1950年至1961年死亡人数(万人)分别为:60.61、59.52、61.39、56.27、 59.45、56.46、40.17、37.01、42.38、47.83、06.81、61.86。右侧有1950年至1990年各年全省死亡率, 1950年至1961年死亡率(‰)分别为:20.00、19.00、19.00、17.00、17.54、16.36、11.51、10.41、 11.65、12.99、29.42、17.48。按:上数中,1960年应为106.81(万人)之误,根据死亡率可换算之。
第261 页至第263页载湖南省1954-1990年(省际)人口迁移变动表,跨省迁入迁出相抵,1954年至1961年各年增减人数(万人)分别为:减5、减 7.65、加7.75、加11.59、加3.89、减1.38、减3.87、加7.8 [按:应为减7.8万人] 。在1954至1957年,湖南省省际流动增10.58万人,1959至1961年湖南省省际流动减13.05万人。因此,第38-39页说, "1961年同1958年相比减少164.74万人","3年中,湖南共迁出151万多人,占人口减少数的92%。"此说是出于故意掩饰大跃进饥饿死人而凭空虚构的谎言:这3年分别迁出102.19、126.41、93.46万人,但同时迁入了100.81、122.54、84.04万人呀,相抵仅减 13.05万人。
(二)各式方法考证
方法一推算:
1959年:3672.72×(1+34.33‰-15.66‰) -3691.95-1.38=47.96万人
1960年:3691.95×(1+34.33‰-15.66‰) -3569.37-3.87=187.63万人
1961年:3569.37×(1+34.33‰-15.66‰) -3507.98-7.8=120.24万人
按:严格地说,此方法计算出的是比正常增长情况下少增长的人口数而不是非正常死亡人数,这里3年之和为355.83万人,比3年实际死亡人口数还多139.33万人,因此这一数据无效。
方法二推算:
1950年至1958年平均人口增长率(计算过程略):23.21‰。
1959年:3672.72×(1+23.21‰) -3691.95-1.38=64.36万人
1960年:3691.95×(1+23.21‰) -3569.37-3.87=204.4万人
1961年:3569.37×(1+23.21‰) -3507.98-7.8=136.43万人
严格地说,此方法计算出的同样是比正常增长情况下少增长的人口数而不是非正常死亡人数,这里3年之和为355.83万人,比3年实际死亡人口数还多188.69万人,因此这一数据亦无效。
方法三推算:
1955年至1958年平均死亡人数(计算过程略):44.00万人。
1959年:47.83-44.00=3.83万人
1960年:106.81-44.00=62.81万人
1961年:61.86-44.00=21.86万人
三年共计88.50万人。
方法四推算:
3507.98-3672.72=164.74万人。
方法五推算:
1959年:3691.95-3672.72+1.38大于0,记为"0"。
1960年:3569.37-3691.95+3.87=负118.71万人。
1961年:3507.98-3569.37+7.8=负53.59万人。
三年共计172.30万人。
二、本文对"大跃进湖南省饿死人数考"的结论
本目可参考数据有88.50万人、164.74万人、172.30万人等三个数据,附录二、三有138.27万人、122.77万人等两个数据。不妨折衷,以此五个数的平均数作为本文的结论:大跃进湖南省饿死总人数是:137.32万人。
附录二:大跃进湖南省全省各地区饿死人数考
一、大跃进湖南省全省各地区饿死人数考
(一)长沙地区(《长沙市志》第一卷)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各年人口总数。2、计算出1950年至1958年平均人口增长率12.83‰。3、1958、1959、1960、1961 年总人口分别为3483494人、3492082人、3424156人、3377929人。4、1959、1960、1961年迁移分别增50280人、增19694人、减44466人。5、省生育下降影响率15.66‰。
按方法二推算:三年"饿死"分别为:31134人、77014人、80314人。共计188462人,约18.85万人.
(二)株州地区
1、未曾见到株州地区志;2、株州地区所属1市5县,但《茶陵县志》仅列举每10年人口统计数据,却无逐年人口数据,故从缺;3、据1市4县数据推算,1959、1961、1961三年"饿死"之总和为:16.86万人。
(三)湘潭地区(《湘潭市志》)
1、已知1950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数据;2、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三年分别"饿死"1.11万人、2.28万人、1.44万人,共4.83万人。
(四)衡阳地区(《衡阳市志》)
1、已知1950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出生人数、出生率、死亡人数、死亡率、自然增长人数、机械增长人数、净增人数等较完整的数据;2、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三年分别"饿死"0.15万人、5.12万人、0.79万人,共6.06万人。
(五)邵阳地区(《邵阳市志》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1954年至1961年死亡人数。2、1954年至1958年平均死亡率7.72‰;3、三年人口基数: 411.69万人、410.82万人、398.43万人;3、三年"正常死亡"人数:3.18万人、3.17万人、3.08万人。4、实际死亡人数: 2.98万人、5.15万人、6.34万人。5、"饿死"人数:5.04万人。
(六)岳阳地区(《岳阳市志》)
1、已知 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1954年至1961年间出生人数、出生率、死亡人数、死亡率;2、计算出1955年至1958年平均死亡率(按: 1954年洪水灾害导致近5万人死亡,故不计入该年)11.92‰;3、按方法二推算出三年"饿死"人数分别为0.33万人、3.04万人、0.20万人,共3.57万人。
(七)常德地区(《常德市志》)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死亡总数、迁移增减总数;2、计算出平均死亡率14.37‰;3、三年基数:377.97万人、378.28万人、371.05万人;4、三年"正常死亡"人数:5.43万人、5.44万人、5.33万人。5、实际死亡人数:10.40万人、18.37万人、11.45万人。6、推算出"饿死"人数:24.02万人。
(八)大庸地区
1、无大庸地区志,《张家界市志》仅列1989年以后人口统计数据;2、故以推算出的1959、1960、1961年三年大庸县、桑植县、慈利县三县"饿死"人口之和为此数据:5.95万人。
(九)益阳地区(《益阳地区志》)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自然增长人数、迁移增减人数;2、计算出1954年至1958年平均自然增长率18.48‰;3、三年基数 2621848人、2534896人、2516159人;4、迁入迁出3年相抵分别减少51572人、48462人、56081人;5、三年按自然增长率可增至2670100人、2581841人、2562658人;6、三年实有人数2534896人、2516159人、2455175人;6、省三年生育平均影响率15.66‰;7、饿死人数:分别为41818人、37772人、11999人,共约9.16万人。
(十)娄底地区(《娄底地区志》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1955年至1961年历年死亡率;2、计算出1955年至1958年平均死亡率13.99‰;3、三年基数: 2141387人、2121677人、2042881人;4、计算出三年"正常死亡"人数:29958人、29682人、28580人。5、计算出实际死亡人数:43470人、91869万人、38345人。6、推算出三年"饿死"人数分别为:13512人、62187人、9765人,三年共85464 人,约8.55万人。
(十一)郴州地区(《郴州地区志》)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死亡人口数、死亡率;2、三年基数:232.15万人、238.38万人、235.71万人;3、计算出1950年至1958年平均死亡率16.11‰; 4、计算出三年"正常死亡"人数:3.74万人、3.84万人、3.79万人。5、实际死亡人数:2.83万人、4.20万人、3.30万人。5、推算出三年"饿死"人数:1.04万人。
十二、零陵地区(《零陵地区志》)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2、计算出1950年至1958年平均自然增长率18.17‰;3、1958、1959、1960、1961年人口总数分别为300.77万人、303.57 万人、297.00万人、288.63万人;4、采方法二,推算:1959年至1961年三年分别"饿死"0人、7.34万人、9.22万人,三年共 16.56万人。
(十三)怀化地区(《怀化市志》)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三年迁入迁出人数; 2、三年基数:2572300人、2597809人、2533600人;3、三年迁移增减数分别为减32人、加3126人、减376人;4、省三年生育平均影响率15.66‰;5、计算出1950、1951、1952、1955、1956、1958年6年平均自然增长率(1953、1954、1957年行政区划异动,增减人数大,数目不明,故不计入)21.65‰; 6、推算出三年"正常增长"至:2587708人、2616496人、2548400人;7、推算出三年"饿死"人数:10101人、82896人、 84770人。三年共17.78万人。
(十四)湘西自治州(《湘西州志》)
1、已知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2、计算出平均人口增长率22.63‰;3、三年基数:1388386人、1372035人、1287435人;4、正常情况下三年人口可增至的总量:1419805、1403082、1316570。3、影响率:15.66‰。5、推算出"饿死"人数:1959年3.09万人、1960年3.06 万人、1961年2.87万人,三年共9.02万人。
二、本附录统计:大跃进湖南省全省饿死总人数
据以上14个地(市、州)"饿死"人数累加,1959、1960、1961年三年大跃进期间湖南省"饿死"总人数:138.27万人。
一、大跃进湖南省全省各县饿死人数考
据各县县(区、市)志,经考证,结果如下:
(一)大跃进长沙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浏阳市志》无1949年后历年人口数据(1816-1990年共174年仅列13年人口数据),但第42页记载1961年"劳力外流15107人,水肿病患者25万多人,总人口减少4万多人",又第106表有1957年总人口840156人、1961年总人口792340人之数据,据此采方法五推算,三年饿死人数3.27万人。
《望城县志》第106、107页有1954年人口各数,采方法一,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710、4953、2902人,共0.78万人。
《宁乡县志》第86、87页载有1954年后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8628、0人,共0.86万人。
以上3县共饿死4.91万人。
地区级《长沙市志》第一卷第317面页载有市区历年人口变动数据,计算出1959年减少10242人、1960年增加38999人、1961年减少35275人,但未见到迁移导致的人口增减数据,故不推算其是否有饥饿死亡人口。第359页谓之"正增长"。
《长沙县志》仅列1953、1964、1982、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无从推算之。但第96页说"1960年和1961年曾出现负增长局面"。
(二)大跃进株州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县级《株洲市志》第201、202页列有1958年以后人口死亡数,以1958至1964年平均死亡数6830人为基数,仿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8339、3144人,共1.15万人。
《攸县志》第639页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2198、26300人,共3.85万人。
《酃县志》第81页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7662、2912、2404人,共1.30万人。
《醴陵县志》第113页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剔除迁入迁出数据后,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89644、12667、3291人,共10.56万人。
以上1市3县共16.86万人。
《茶陵县志》1949年以后每10年有综合性人口数据,无逐年数据,无从推算,但第18页说,1960年"全县粮食严重减产,群众口粮缺乏,水肿病流行,人口死亡增多,出生减少"。
(三)大跃进湘潭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湘潭县志》第97页载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5428、13663、0人,共2.91万人。
以上1县饿死2.91万人。
《韶山区志》1949-1968年仅有1950、1959年数据,无从推算大跃进期间人口变动情况。但第357页记载:"1960-1963年,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已婚育龄妇女受孕率低,人口出生率下降,出现负增长"。地区级《湘潭市志》未见到县级湘潭市区人口变动数据。没见到《湘乡县志》。
(四)大跃进衡阳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衡阳县志》第79页载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3155、26802、4538人,共4.45万人。
《祁东县志》第76页载1955年后历年死亡人数,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2600、500人,共1.31万人。
《常宁县志》第66页、67页1964年前仅列出1949、1958年人口总数、1955、1958、1960三年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但第66页表外文中的1961年总人口数是"469716人",采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1.18万人。
《耒阳县志》第130页载有1949年以来历年死亡人数,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71、3887、0人,共0.39万人。
《衡南县志》第108、109页载有1954年后历年死亡人数,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2170、16052、5025人,共2.32万人。
《衡东县志》第448页载有1954年后历年死亡人数,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5969、607人,共0.66万人。
以上衡阳地区6县饿死人数共10.31万人。
《衡阳市志》为衡阳地区志,未见到县级衡阳市人口数据,未见到衡山县志。
(五)大跃进邵阳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县级《邵阳市志》不曾见到;但地区级《邵阳市志》第482页载有县级邵阳市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7、0、0.94万人,共1.64万人。
《邵阳县志》不曾见到,但地区级《邵阳市志》第482页载有邵阳县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43、0.93、0.40万人,共1.76万人。
《邵东县志》与地区级《邵阳市志》均载有邵东县历年人口总数,但二者不一致,不知何故。依《邵东县志》,采方法五,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2.52万、0人,共2.52万人。
《新邵县志》与地区级《邵阳市志》均载有新邵县历年人口总数,下依《新邵县志》第53页表,采方法三,推算1960、1961年分别饿死0、4421、1851人,共0.63万人。
《新宁县志》第126页与地区级《邵阳市志》第482页均载有武冈县历年人口总数,二者一致,但后者精确至百位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0.10、0.71万人,共0.81万人。
《城步县志》不曾见到,但地区级《邵阳市志》第482页载有城步县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0、0.77万人,共0.77万人。
《隆回县志》第87、88页载有1954年以后历年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5719、1358人,共0.71万人。
《洞口县志》第130、131页、138页合共载有1961年前4年人口数据,现依地区级《邵阳市志》第482页洞口县人口总量数据,采方法五,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81、0.11、0万人,共0.92万人。
《绥宁县志》第38页记载:1960年冬,"成立运粮办公室,突击调粮支援全国缺粮地区,两个多月共调出原粮24760吨。年末统计,全县因饥饿发病 13534人,其中营养不良水肿病6210人,患子宫脱垂病5888人,患小儿营养不良症3466人,因饥饿患水肿病死亡1212人,总人口比上年减少 2500人。" 1961年"全县人口继续出现负增长"。采方法五,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2500、300人,共0.28万人。
以上1市9县共计饿死人口10.04万人。
(六)大跃进岳阳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平江县志》第107页有1960年以来历年死亡人数数据。采方法三,得1950年至1958年平均死亡人数,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5、1527、584人,共0.21万人。
《岳阳县志》第98页载有1949年始历年死亡率,前16年中有13年均为9.30‰,显见不负责任。不采用之。故利其自然增长率,计算出前9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5253、277人,共1.55万人。
《华容县志》也许是故意错开人口总数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的年份(第131页、133页),且1961年前各仅有5年。但第130页记载"1959-1961 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人口出生率随生活水平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3年中,人口减少14659人",故采用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1.47万人。
《湘阴县志》有1954年以后历年死亡人数,因1954年洪水灾害使湘阴非正常死亡近2万人,故以1955年至1958年计年平均死亡人数,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3358、23462、9747人,共3.66万人。
《汩罗县志》无1949年以后至"文革"的人口表及数据,但第87页载"1959-1961年,因‘五风'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人口出现负增长,1961年比1958年末减少25898人",故采用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2.59万人。
以上5县,共饿死9.48万人。
《岳阳市志》仅列举全地区人口数据,无县级岳阳市人口数据。
(七)大跃进常德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常德市志》第97页载有县级常德市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出生人数、出生率、死亡人数、死亡率等。采方法三,计算出1949年至1958年平均死亡人数为1267人,经此计之,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247、818、624人,共0.16万人。
《桃源志县》第538页载1950、1955、1959、1960、1961年各年人口总数,载有1950年至1961年各年死亡率。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21480、18485、4316人,共2.43万人。
《安乡县志》第562页载1949年至1961年历年人口总数,1953年至1961年死亡人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4085、787人,共0.49万人。
《津市市志》第66页有历年人口总数、1952年后有死亡率。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216、4085、787人,共0.49万人。
《澧县志》第117页载1950年后人口总数,1954年后死亡人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466、8363、0人,共0.98万人。
《石门县志》第104页载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一,推算出1950年至1958年9年平均增长率17.88‰,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715、14970、4867人,共2.05万人。
上述1市5县共计饿死6.11万人。
《常德县志》无1949年至1961年人口数据。第239页记载:"1960年全县人均口粮仅150公斤稻谷,生活非常艰苦,全县有30%以上的劳力患水肿病"。
本地区没见到汉寿县、临澧县两县县志,缺常德县人口数据。
(八)大跃进大庸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大庸县志》仅列举1949-1964年间1950、1953、1958、1961、1964年5年人口数据,故采方法四,推算"饿死"人数1.74万人。
《慈利县志》第114页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4043、16900、0人,共2.09万人。
《桑植县志》第538至539页载1950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7172、11007、3043人,共2.12万人。
以上3县共饿死5.95万人。
(九)大跃进益阳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县级《益阳市志》载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0435、9288人,共1.97万人。但笔者对益阳市1949年以来人口几次大幅度增减不明原因。此数不纳入总数,留此存疑。
《益阳县志》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排除1959变动年因区划变动增加3.49万人因素后,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40528、3326、33582人,共7.74万人。
《沅江县志》载1950年后历年人口总数,但1958年前就出现过4年人口负增长且原因不明,故采方法二信心不强,但第106页记载:"1960年出生 8886人,死10057人;1961年出生人,死5694人,生少死多,净减人口分别为1171人和1348人"。采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为0.25万人。
《桃江县志》缺人口统计表,但第482页记载1959-1961年"总人口由1958年的497162人减少到457836人",采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为3.93万人。
《安化县志》第580页载有1954年以后历年人口数据,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5256、6771、0人,共1.20万人。
《南县志》第357、358页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各数,采方法二,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219、6188、206人,共0.66万人。
除益阳市(县级)外,以上5县共饿死13.78万人。
(十)大跃进娄底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娄底市志》第110页载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出生数、死亡数,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999、2881、140人,共0.40万人。
《新化县志》载有1949年后至1961年间历年人口总量数据,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3813、40484、0人,共4.43万人。
《涟源市志》第113页载有1957年后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908、15820、2563人,共2.04万人。
《双峰县志》仅有1953、1964、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但第83页说"1958-1961年,由于农业连年减产,人们因劳累和饥饿普遍发生水肿病、干瘦病、妇科病,出生率低,死亡率高","1961年全县总人口为48.6060万人,比1957年净减71469人(其中外流约2万人),下降 14.7%"。采方法四,假定四年饿死人数共5.15万人。
《冷水江市志》无1949-1969年人口数据,其归属或并或析,不定。
(十一)大跃进郴州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郴县志》第132页载有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87、460人,共0.06万人。
《永兴县志》第86页载有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2337、0人,共0.23万人。
《桂东县志》第95页载有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378、1351、1032人,共0.28万人。
《宜章县志》第85、86页载有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277、0、0人,共0.13万人。
《嘉禾县志》第92页载有人口各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566、742人,共0.23万人。
《汝城县志》第102页载有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4245、295人,共0.48万人。
《安仁县志》第89、90页载有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815、1694人,共0.25万人。
《资兴县志》第121页载有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9626、2407人,共2.20万人。
《临武县志》第73、74、75等页载逢偶数年载有人口总数,仿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共饿死1.23万人。
《桂阳县志》第83、84、85等页载有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3537、372人,共0.39万人。
以上10县共饿死5.48万人。
地区级《郴州市志》没有见到县级郴州市人口数据。
(十二)大跃进零陵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江华县志》无历年数据记载,但第531页记载:"1961年,全县出生2324人,死亡7289人",采方法四,假定江华县饿死人数为4965人,即0.50万人。
《蓝山县志》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死亡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0、2239、0人,共0.22万人。
《东安县志》第104页人口数据40年中仅有9年,但第103页记载,1960年、1961年"比1959年分别减少4602、8278人",采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为此,共1.29万人。
《宁远县志》第72页载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2192、10588、17668人,共3.04万人。
《零陵县志》第64页载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8731、543、47024人,共5.63万人。
《江永县志》第91页载有1954年以后历年人口死亡数据,采方法三,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162、943人,共0.21万人。
《道县志》第109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死亡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35723、0人,共3.57万人。
《新田县志》1949年以后40年仅有整10年人口数据,但第20页记载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五风'危害,粮食严重减产,农村大面积出现水肿病、妇科病、小儿干瘦病,非正常死亡上千人"。采方法四,确认饿死人数为0.1万人。
以上8县共饿死14.56万人。
《祁阳县志》无1977年以前人口数据。未见到双牌县志、县级永州市志。
(十三)大跃进怀化地区各县饿死人数考
县级《怀化市志》第106、107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5100、3300人,共0.84万人。
《沪溪县志》第116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0、5100人,共0.51万人。
《芷江县志》第628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3600、5846人,共0.94万人。
《洪江县志》第85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各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0、1928人,共0.20万人。
《黔阳县志》第621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668、327、1977人,共0.40万人。
《麻阳县志》第127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各数,采方法三,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041、1622、2656人,共0.53万人。
《会同县志》第137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3089、4900、1009人,共0.90万人。
《通道县志》第119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6300、3100人,共0.94万人。
《新晃县志》第92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751、1127、5440人,共0.83万人。
《靖州县志》第121页记载有1949年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五,推算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1373、0人,共0.14万人。
以上1市9县共饿死6.23万人。
没见到《沅陵县志》。
(十四)大跃进湘西自治州各县饿死人数考
《吉首市志》第146页记载"1959-1962年,国民经济经济严重困难,人口减少,1962年为104225人,比1958年减少14339人",采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为1.43万人。
《沪溪县志》第523页载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0、5841、4980人,共1.08万人。
《保靖县志》无历年人口统计表,但第381页记载"1960-1962年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生与死亡之比极不正常,人口下降为149486人,比1959年减少15883人",采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为1.59万人。
《花垣县志》第548页载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与出生死亡人数,采方法二,推算出1959、1960、1961年分别饿死15114、6179、427人,共2.17万人。
《永顺县志》载有1949年以后历年人口总数,仿方法四,把1961年人口总数减1958年人口总数推算出三年共饿死30952人,约3.10万人。
《龙山县志》第563页记载:"1960年至1961年,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等原因,人民生活下降,疾病增多,体质减弱,人口无增,尚减少16313人",采方法四,假定饿死人数为1.63万人。
以上1市5县共饿死11.00万人。
《古丈县志》仅有1950、1953、1964、1982年4年人口普查数据。《凤凰县志》仅有1949、1955、1965、1975、1984、1985各年人口数据。均无从推算之。
二、本附录统计:大跃进湖南省全省饿死总人数
本目以县级行政区推算,在104个行政区划单位中,仅获得88个单位的数据,以上88个单位推算共"饿死"122.77万人。
附录四:1990年湖南省行政区划
长沙地区: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县、宁乡县(1市4县)
株州地区:株州市、醴陵市、株州县、攸县、茶陵县、酃县(1市5县)
湘潭地区:湘潭市、韶山区、湘乡县、湘潭县(1市1区2县)
衡阳地区:衡阳市、南岳区、耒阳市、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常宁县、祁东县(2市1区6县)
邵阳地区:邵阳市、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县、绥宁县、城步县(1市8县)
岳阳地区:岳阳市、汩罗县、岳阳县、临湘县、华容县、湘阴县、平江县(1市6县)
常德地区:常德市、津市市、安乡县、汉寿县、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2市6县)
大庸地区:大庸县、慈利县、桑植县(1市2县)
益阳地区:益阳市、沅江县、益阳县、南县、桃江县、安化县(1市5县)
娄底地区:娄底市、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3市2县)
郴州地区:郴州市、资兴市、郴县、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2市9县)
零陵地区:永州市、冷水滩市、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县、蓝山县、新田县、双牌县、祁阳县(2市9县)
怀化地区:怀化市、洪江市、黔阳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县、新晃县、芷江县、会同县、靖州县、通道县(2市10县)
湘西自治州:吉首市、沪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1市7县)
按:
1、1990年湖南省行政区划单位统计:14个地区,1 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81县,2个县级区。此为这批湖南省地方志编纂时期的行政区划。
2、现湖南省全省县级行政区(县、市、区)122个,多出的县级行政区单位基本上是"区",即长沙市与各地级市析分为区所形成的新的县级行政区单位。
3、大庸地区现名"张家界市",零陵地区现名永州市,其余"地区(专署)"均同名改为"市"。
4、尚未见其志书者共2市7县:湘乡县、城步县、岳阳市、临湘县、汉寿县、临澧县、双牌县、靖州县、吉首市。
5、有志书而无人口数据者共5县:茶陵县、双峰县 、永州市 、沅陵县、古丈县。
6、有志有人口数据但数据极不全者共2县:常宁县 、保靖县。
附录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关于中国大跃进饥荒死亡人数之评析
限于篇幅,简单评析如下:
第390页:"除开预期的正常死亡人数--估计有1600万到2700万"。这一数据的合理性如何呢?
笔者倾向于2700万这一数字。理由是:
凭借直觉(!),湖南省在人口数字方面,如总人口、不自由人口、右派人数,另外在社会、经济指标等多种数据,多年接近于全国的5%。
本文推算的湖南省大跃进饿死人数137.32万人,又"碰巧"接近全国总数的二十分之一。
这是排除了"正常死亡"(严格地说,任何死亡都可以说是"非正常死亡"的),--正常年景下,没有饥饿也将损失的人口数视为"正常死亡人口"--因之多死亡的人口数。
2700万!
仅仅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超过了这一数字!
这是无法忘却的社会性灾难!
庐山会议,彭黄张周四人"反党集团",湖南籍汉子有三人。因此,湖南比河南、四川、安徽等省的饥饿灾难要轻一些。
但,大跃进的始作俑者毛、刘也是湖南人呀!
刘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言行,是"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前因,正如朝鲜战争是大跃进饥饿的重要前因一样。大跃进是生产领域的大荒唐,"文革"是政治领域的大荒唐。
1958年--2008年,50年,历史早就被遗忘了。
130多万死于非命买不来一个教训,2700多万死于非命买不来一个教训!
网友回帖:
bd@qp:老猫算手下留情,给湖南分的名额比较少。四川、河南、安徽、贵州、甘肃最多。
吃饭不要钱:
水稻专家袁隆平说
有一天他见到了五具饿殍
这说明当时饿死人是常见的
不过没有人作统计而已
吃饭不要钱:
我在那个年代也在湖南衡阳,湘西一带
当时交通不方便,很多农村,山区不通电,不通邮,没有公路
电话也不通,(当时也没有手机)
欣喜不灵通
要封锁消息易过借火
隐瞒饿死人,很容易办到
干部怕丢乌纱帽,隐瞒不报饿死人,或者只准说病死的
根本查不出来
饿死人的主要原因,先是浮夸亩产量粮食
明知是浮夸,又不纠正,还反过来反瞒产
把所有的粮食搜刮光了
社员们只能吃杂粮,野菜,喂猪的糠,结果饿死
吃饭不要钱:
1962年我们学校组织到湘西潭子山公社劳动
住在一个生产队的粮仓里
仓库里根本没有粮食
我们每天三餐都是吃红薯
根本不消化吸收,大便出来还是红薯
根本没有力气干活,经常头晕眼花,四肢无力
田里很少看到男社员,据说是病了,饿死了
那个独眼龙生产队长不是个东西
四清,清出来他贪污粮食几千斤
用粮食作诱饵
利用职务之便和女社员发生不政党关系
--------------------------------------------------------------------------
只说真话a:我是湖南人也经历了那时代 直觉饿死的人数比楼主的数据耍大一些 我家在山区 按湖南情况不箅最惨的地方(那年头在湖南山区比平原饿死的比例低些} 周围的几个乡饿死的比例远超过百分之五 平原地区就可想而知了
xsw2xsw2xsw2 :饥荒时期出生人口减少你就将他们算作是饿死的 ?
你 这是什么逻辑
我们不否认有饥荒,有饿死人的事情,可是你这样算法那个就太不人道了
斯达林1:你没经历过那年代 想象不出那种悲惨情 我是湖南长沙附近县的 经历过那年代 楼主的资料确实保守了 湖南不是最重灾区 但饿死也会有两三百万 大批人隐姓埋名出逃江西 不然死的要更多 正常年景总人口(生与死抵消后)是逐年增加的 不增反减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
--------------------------------------------------------------------------
蔓荆子:1962年我们学校组织到湘西潭子山公社劳动
住在一个生产队的粮仓里
仓库里根本没有粮食
我们每天三餐都是吃红薯
根本不消化吸收,大便出来还是红薯
根本没有力气干活,经常头晕眼花,四肢无力
田里很少看到男社员,据说是病了,饿死了
那个独眼龙生产队长不是个东西
四清,清出来他贪污粮食几千斤
用粮食作诱饵
利用职务之便和女社员发生不政党关系
**************************************************************************
吃饭不要钱: 我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湖南农村人。有人说毛时代没有嫖娼是一派胡言,只不过那时的嫖娼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嫖客们都是那些基层干部(高层我不知道就不说了)。因这些人手中有权掌控着生活资料,他们可以決定向谁倾斜(如粮食在那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可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且他们自己本身不说饱食终日但至少是不容易饿一回肚子,故当时那种情说只有这种人才有能力玩女人。
而一般社员就不同了,在长时间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一个个饥肠辘辘,不是遍身俘肿就是枯瘦如柴。在这种情况下你便是有个女人送上门来,他们也不会有这个欲望和体力,此时此刻的他们己不是男人,他们心目中唯一的獵取目标是食物!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于当年那种历史背景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
猫林茶客:只听说河南、四川、安徽、山东、甘肃、山西等省饿死了大量的人,第一次知道湖南也饿死了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