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0-06-15 23:45:47作者:
上海教育科学院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模仿能力强,创造力不足。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中小学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奇思怪想。
上海市教育科学院普教研究所最近公布了他们对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六个城市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调查报告。这一调查发现,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中小学教师能够“肯定学生的思想,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调查报告认为,这显示中国的教师对学生奇思怪想容忍度极低,不少学生的创意在萌芽中夭折。中国学生模仿能力强,但设计和改进的能力弱,动手实践能力弱,组织研究材料做出创造性结论的能力极弱。
山东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授孙文广认为,不鼓励学生有创意确实是目前中国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大问题。
“在中国现在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背诵,能够记住一些条条去考试。考试的时候要搞一些固定的答案,那么将来改题的题目好改。这个意识形态本身已经是非常老化了。你要是有创造性对这个也怀疑,对那个也排斥,自由自在地来表达,这样对整个社会来讲它觉得是一种叛逆了,所以它不喜欢出现这种情况。”
现代经济被称为创新经济,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最大障碍。孙教授指出,中国虽然号称世界工厂,但几乎所有产品的核心技术都不是中国开发创造,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忧。
广东中山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郭丽解释说,人类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小培养,如果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在小时候受到压制,日后肯定影响到这个人的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三样,在很小的时候他大致已经定了型了。再到后来智力本身几乎就没有太多的长进。因为创造性需要有冲动、有突发、有能量、还有冒险。因为创造里面一定有这些,我们大陆的应试教育就有模仿能力而已,几乎都是在重复。”
在山东的孙教授说,中国教育体制中压抑青少年创新思维,有传统文化的问题,也有现在教育体制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成败的环境,大大加重了这一问题。中山大学的郭教授表示,其实中国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但在现行体制下他们个人往往无法改变现状。
“我最近也是在培养校长们、院长。我就是在强调从幼儿园开始千万要保护孩子的创造能力。但是真做晚了,没办法了,孩子束手无策,哪敢?怕犯错误。”
在美国的许多大学教授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有类似的感受,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刻苦,学习能力强,考试成绩好,但他们组织材料形成新思维和新产品的能力较弱。上海教科院的调查也显示,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动手的本领和综合通用技术能力。
对此郭教授表示,当前中国的教育观念受制于整个社会观念,教育体制也受制于社会体制。
“观念不改变,教育上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你说把老师的权力放大到那个…, 我们社会它会这样吗?老师的权力无限的大,让老师去决定人、开发他的创造性,我们人与人之间对老师能有这么大的信任度吗?”
上海教科院的报告建议,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体验创造,并建立专门的创造力培养机构,开展中小学生创造力的相关研究。郭教授认同这个建议,但对有关建议是否能够在学校实行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