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宣言

作者:liubai 发表:2010-06-14 22:2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的知青问题,其实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长久以来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政治问题。

中国知青产生的原因

一九六八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还处在高潮之中,全国城镇里的六六,六七,六八三届的初中,高中,大学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问题。此时的中国,一方面,大部分的工矿企业都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已然到了全面崩溃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革命,所有的学校都停了课。这两条正常的出路,已被人为地生生堵死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派人在河北搞了个城市学生到农村的试点,(到底有没有这个所谓的试点,是十分值得质疑的?!如这是些什么学生?怎么会突然去农村的?等等。)后居然作为典型上报中央,并决定在全国范围里进行推广。于是在不久后,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于是,全国的城镇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四九年以来人数最多的这批应届毕业学生,几千万青少年中的大部分人,被迫去了边疆与农村(农场)。他们无奈的牺牲行为,直接拯救了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将近崩溃的国民经济,而上山下乡运动的真正目的和全部意义就在于此。为此,千百万中国知青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和一生的幸福。他们原本贫苦的家庭,那些大小城镇里的千家万户,也由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知青的产生,是中国执政党的直接行为造成的,是一种党领导下的政府行为。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挽救与掩饰由于执政党发动的运动给当时的国民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国的知青就是在这种非常不堪的局面下产生的。

中国知青在农村

从一九六八年开始,一直到一九七六年。从六六届到七六届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上山下乡。其中命运最惨的是六八届和六九届,他们非常“荣幸”地“享受”了当局制定的“一片红”的待遇,除了绝少数人当兵得以逃脱外,全部上山下乡了。他们走的时候还未成年,其中(指初中)六八届念了一年半书,六九届只念了小学五年级都不到。知青到了农村后,由于指示里的内容是要他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由此决定了他们的地位——是贫下中农教育的对象。整整十年里,他们处在比当地农民还要简陋与恶劣的环境里,并且毫无地位可言,他们是当代最年轻最庞大的一支赤贫大军。他们除了繁重的劳动,酷暑,严寒,饥饿,疾病,冷遇,还要惨遭来自官方与民间的,在人格与身体方面的各种侮辱与凌辱,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压力等等。众多的难以计数的天灾人祸,自始至终紧紧困扰着他们,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遭遇最惨的是那些女知青,她们所遭到人身侮辱,尤其是遭到当地权势者及痞霸们侮辱的,那是不计其数的。这可以从那十年里,此类犯罪率的急剧上升状况,就可见一斑。期间,有许多知青至伤至残,甚至至死的。许多人至今还遗留着不良的预后。而最主要的是弄不清上山下乡的原因,精神上产生着巨大的疑惑。他们还在以后的上调工作方面,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下放知青的苦难,决不是一两个人在短时间里能够诉说得清的,那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实在是罄竹难书啊!

返城后产生的问题

一九七八年末,按照中央文件对于下乡知青统筹兼顾的精神,那部分仍在农村的知青,基本上返城了。在返城阶段的办理手续等过程中,由于遭到了当地和原户口所在地的劳动部门及有关部门的阻挠,和一些腐败分子的故意刁难、人为设置的各种障碍和官僚作风,使得其中一部分知青无故滞留在了农村。那些得以返城的知青们,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部分已经结婚的知青为了符合返城条件,被迫离婚。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如《孽债》里描述的那些社会现象。应当说,这个孽是当局作出来的。这些遗留的社会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给当时的社会与返城知青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由此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如再离婚,再结婚;离婚后的那些婚生子女的抚养与教育等;对留在当地的离婚一方所带去的生活与工作影响... 那些摆脱不了精神负担。

二下放知青回到城市(镇)后,起码有一半以上的人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得不到工作安排。三十上下年龄的人,仍然靠着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接济生活。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游荡于社会,给社会与治安方面,带来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那些得到工作的知青,大部分被分配在街道里弄办的小工厂小作坊里,工资非常微薄,地位极其低下。由于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均已成人,使得本来就很拥挤的居室更加不堪居住。由此产生了复杂的家庭矛盾,如亲人间由此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

三以上问题的存在,加上一些其它问题(如无工作和年老多病的长辈与弟妹需要抚养照顾,自己年龄已到了结婚阶段等),以及社会的歧视,城乡间的反差。给这些返城知青,无论在生活上或精神上,都带来了极大的难以承受的困难与压力。就是在这种状况与状态下,他们人虽回了城,却依然处于贫困交加之中,度日如年。其中有些人不堪社会歧视与生活精神压力,再一次回到了下放地。还有那些不愿意放弃夫妻感情以及恋爱对象的,在他们以后的日子里所遭受的苦难,更是罄竹难书......

四 他们的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时不刻不在受到他们的父母悲惨遭遇的影响。

以后的遭遇情况

一 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二 工作环境差,工资与其它待遇低,逢遇加薪,最多半级。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职位升迁与住房分配无望。

三 遭遇计划生育,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四 家庭负担沉重,上有老,下有小。住房简陋困难.

五 在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后,由于缺乏文化知识,首当其冲加入失业大军,生活再度陷入贫困。并且引起家庭纠纷,甚至离婚。

六如今他们到了退休年龄阶段,许多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因而长期得不到再就业机会,得不到或正在失去应有的社会保障。他们如今的处境用煎熬这个字眼来形容,是最恰如其分的。由于都遭遇了独生子女政策,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得到子女的照顾的可能性。精神上毫无寄托,晚年无靠。

七他们的特殊身份与特殊身份形成的生活状态,自始至终影响着他们子女的成长。那些正是靠着这些父母,在极其贫困的环境条件里,含辛茹苦的抚育培养长大孩子,虽然他们如今正在接替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却无时不刻笼罩在社会遗留给他们的父母的困境的阴影里,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上,陷入了难以自立的困境。还有那些尚在外地的知青,他们的子女虽然按政策户口回了城,寄放在亲戚家中。一旦大学毕业或没考上大学找工作,同样会遇到没有居所,无所适从的境况。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面对着高昂的房价,一愁莫展。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于他们的父母在早年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知识和创造生存环境的权利所造成的。

由于中国的执政党以及政府,至今对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与定论,使得中国知青在中国的社会中,始终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的一生是极其悲惨的。他们的付出和所遭受的不公正不公平社会待遇,是空前未有的。社会给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上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是任何社会群体都不能与之比拟和接受得了的。当他们正当青春年华时,却被迫辍学,背井离乡,到极其艰苦的穷乡僻壤去接受所谓的再教育。因此他们的心中肯定是有怨气的,对社会强加给他们的知青命运,是愤然不平的。然而他们毕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如今,他们又是这个社会承前启后的一代人,他们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他们的后代,对于当今与今后的社会形态,也必然产生着现实与深远的影响。

中国知青这个赤贫群体,是当时的社会和领导这个社会的政党造成的,他们上山下乡是被迫的,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仅管是被迫的,可他们对国家与民族所作出的牺牲与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如今他们已到了退休阶段,可他们面临着的社会保障问题,还远远不能够解决他们的晚年生活与健康。就是解决的那部分,其待遇也是最低微的,最起码的。这种社会状况在当今社会里,是相当普遍的。如果置若罔闻,必然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隐患。因此,必须引起社会各届的严重关注。

提 议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为此,作为一个曾经下放去大别山的上海老知青,一个一生都在遭受不幸与苦难的老知青。为了那些曾经为共和国牺牲一生的知青群体的利益,为了解决创建和谐社会道路上的一些根本问题。我以一个老知青的身份,勤向全国人大提交一份没有资格提交的提案(因为我不是人大代表)。提案全文如下:

一 正确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承认知青上山下乡是被迫的,是不公正的,是由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形势造成的,是执政党的政府行为。因此,党和政府必须向他们公开表示道歉。

二 对下放知青目前的社会状况即刻展开普遍的社会调查。

三 通过调查,根据那些下放过的知青目前在社会上所面临的实际状况,解决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帮助解决的晚年社会保障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其它实际问题。

四 鉴于下放知青当年对社会作出的牺牲与奉献(这个历史事实),提高他们的待遇,用以补偿他们物资与精神上的损失。对那些在农村因工因公或因遭受政治迫害或人身迫害而至伤至残至死的知青,做出国家赔偿。

五 所有被迫下放的知青,现今应当享受正常的退休待遇,无论他(她)现在的年龄是否符合现行国家劳动法。因为他们由于早年的艰辛,以及后来长期处在贫困的状态中,身心健康状况十分低下。
六 对知青子女在自立方面,作出相对优惠的政策。

结 论

直到如今,中国知青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换句话说,也就是当年由执政党发动的[上山下乡]运动得不到同一执政党的承认。于是,一种在意识形态上的断代断层现象,就在这个社会油然而生了。这些曾经饱受莫名之罪的中国知青,对当局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并且把这种不满情绪与怨恨,影响着他们的后代。应当肯定,这种断代断层现象,是领导这个国家的党派制造产生的。如果当局继续拖着不作为,不解决,后果是可想而至的。

中国知青在今天,在他们步入晚年的时刻,应当理直气壮地站出来,并且义正词严地对这个社会说,制造这个严重事件的党派与政府,必须对这一事件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一个上海下放老知青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发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