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2日,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议暨第6届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会议在北京开幕。有关专家提出, 2020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将增长50%,而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目前已超过国际平均水平。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学科学进步,儿童青少年躯体疾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但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邀请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专家岳刚德和广州的律师唐荆陵讨论这一问题。
记者:“岳刚德教授,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议最近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有个统计数字显示以北京为例,1984 年北京地区的儿童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8.3%,但到了90年代为12%,到了2002年的时候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上升为18.2%,所以说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这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
岳刚德:“今天的孩子他们虽然看上去在物质生活上包括吃、穿和其他一些享受方面应该是比80年代或者更早一些的儿童要优越得多。但事实上他们所经受的这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家庭、来自学校、甚至是其他方面比过去不仅没有减轻相反会加重。小学生在学校里课业的负担,回到家里,因为家里一个孩子也输不起啊,那么不但完成老师的作业,家长还有其他的作业。而且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周末还要报其他的兴趣班等等。那你说孩子他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他应该有休息的权利呀,在这个时候法定的节假日被剥夺。他应该休息的时间被剥夺。你想他而且还在处于一个身体正在急剧变化的这样一个时期,身体上的发育带来影响同时行为上的压力增多。因为他这个年龄很难适应这样一个变化,所以,我虽然说没有看见你刚才说得那么高的比例,但是这样一个比例的增大,我觉得当下这样的一个社会现实和学校里的现状完全可以佐证这个数据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记者:“唐荆陵律师,你觉得中国儿童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是不是跟社会的急速加快以及跟独生家庭子女有什么关系?”
唐荆陵律师:“我觉得这个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我还是认为社会心态已经变得不太健康。这包括我们整个社会的结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因为父母和儿童的分离本身就会造成儿童各种各样精神上的挫折,造成他成长上的不健康。再一个就是在社会教育方面也出了很大的问题。我们今天社会上强调物质多人的精神上的爱啊这方面变得很单薄、很缺乏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精神上的不健康。而父母和孩子的长期分离,而社会教育上缺乏爱和温情,这个经过长期的累积的话,必然会导致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出现很大问题。包含青少年可能会变得暴力化,然后变得比较冷漠、比较忧郁、人格上不太健全。我想这是社会病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的一种体现。”
记者:“岳刚德教授,刚才唐荆陵律师提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你觉得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各级政府应该怎样重视呢?”
岳刚德:“孩子应该尽量跟父母走,那么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一个就近入学,还有义务教育的推行。很多地方他们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到父母所工作的地方就近都可以入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你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了没有,这些孩子上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些孩子在城市里生活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对不对?由于他的父母他收入的本身作为一个他所处的这么一个阶层或者他所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他不可能有很高的收入来支持孩子来接受更好的一个条件。所以,在我看来尤其在一些房价比较高的一些城市,那么这些孩子在城市当中究竟能够呆多久?是不是可以继续的享受这种义务教育?我表示担心。”
记者:“唐荆陵律师你觉得中国各级政府特别是沿海城市,是不是应该让农村的子女和城市居民的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
唐荆陵律师:“对。我已经发出了这样一个呼吁就是要求废除这种户籍隔离。父母在哪里工作,当地应该按照平等的待遇给他解决户籍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孩子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最近我们还要注意到有一个新闻讲上海一个学校它分所谓的东校和西校,东校和西校的孩子一个是本地户籍的孩子,还有一个是外地户籍的孩子。他们在待遇上,所获得的师资上,他们甚至连上课的时间上都像两所完全隔离的种族隔离的学校一样。这个中间隔离的鸿沟显得十分明显。所以这个情况如果不是从这个社会制度上进行变革的话,那这种隔离和冷漠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会进一步的加深。比如说孩子和父母的隔离他本身造成感情上的一种挫伤,像我们社会的隔离,今天显而易见的体现在孩子们的身上,会进一步加重孩子们对社会心理的这种变化。他会觉得社会对他们是冷漠的,整个社会对他们是冷漠的,这种隔离的话会增加他反社会人格的这种比例。我觉得应该在社会上做更多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