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特约记者李元翰综合报导】第二届国际媒体会议本周在香港举行,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聚集一堂,展开连续三天的讨论和交流。来自中国的传媒精英普遍认为:中国的传媒虽然仍然面临中共的严密监管和利益集团的干预,但是传媒越来越开放是难以阻挡的趋势。
第二届国际媒体会议由位于夏威夷的东西方中心与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在4月28号的会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前南方日报社社长范以锦,应邀作《转型期中国媒体》的主题演讲。
作为《南方都市报》创办人之一,范以锦在南方日报社任编采、管理工作近40年,他形容中国传媒的发展趋势是朝开放方向波浪式前進。
他说:「 媒体的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它主要靠两个,第一个是市场的力量。既然要走市场化的道路,那我肯定要把报纸办得老百姓要看,一定要讲诚信,要客观,要公正。第二个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尽管我们的网络也有管理,但是毕竟网络非常快速,推动我们媒体的开放。」
范以锦掌舵南方报业集团期间,积极推动报业改革,旗下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都成为叫好的媒体品牌,他也在众多风浪中竭力维护麾下的编辑记者。
他表示:中国传媒经常受到政府的监管,许多记者采访到的消息不能见报,但是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不报导付出的代价往往会更大,官方对媒体控制出现不断的改变。
范以锦指出: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及利益集团跟媒体的关系有挂勾,一些媒体和记者的确在收取封口费,但是媒体的腐败程度比社会总体腐败程度低。
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传媒第一号女强人的《财经》杂志前总编胡舒立,也出席了会议,引起不少媒体追逐。胡舒立于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因大胆揭露了多起重大黑幕,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胡舒立说:「过去十年《财经》的成功与中国新闻专业的发展并驾齐驱。在那十年中,我们成长很快,中国报刊从业人员和整个传媒产业也发展得很快,其中,金融领域和市场化传媒的发展更是激动人心的快速。」
去年11月,胡舒立和140人的采编团队以及60多名市场管理人员,集体辞职离开《财经》杂志。胡舒立另起炉灶创立「财新传媒」,旗下包括财新网和《新世纪周刊》,同时兼任《中国改革》杂志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及设计学院院长。
对于外国媒体以「中国独立媒体的重大挫折」形容她的出走,胡舒立并不认同,她说:是因为与管理层理念不同,离开《财经》「并不代表放弃」,而「是为了继续原来的事业」。她相信《新世纪周刊》在不久后的影响力也能与《财经》相当。
对于中国媒体和社会的发展前景,胡舒立认为,两者相互关联,虽然前面的路途并非平坦,但是她仍然感到乐观、满有信心,更不会放弃。她并表示:中国的媒体过去只是官方的喉舌,但现在已是多元化,有多元声音。
与会的上海《新民周刊》主笔编委胡展奋说:一向处于政治严管的上海媒体也在紧追直上,「最近大家谈得很多的是利益集团和媒体的博弈。三鹿奶粉时间我们东方早报是最早点明的,见报前夕三鹿出高价、可能七位数要买断这个新闻。这对报纸是个诱惑,因为现在报纸是自己养活自己。但我们报社领导说『我们不是没有见过钱』。我觉得这次报导是很成功的,也体现了中国新闻人的良知和正义。」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钱钢表示:自从西藏拉萨骚乱、四川汶川地震及新疆的骚乱事件发生,中共政府明白不得不作出改变,因为新闻不能再隐瞒。不过,不隐瞒并不代表讯息完全披露。
钱钢说:「他们的控制已经不放在事实出来了,我可以让它不报导,不可以,他报导。你不报导,外国人报导,你不报导,互联网报导。所以,他就干脆采取我也报导,所以它叫速报事实,慎报原因。不让社会变成有群众的抗议,不让社会追究里面的贪官污吏,冷了,他自己来处理,他基本是出于稳定的考虑。」
曾经担任《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的钱钢指出,中国新闻自由与政治改革互为关联,现在中共政治体改革仍没有大進步,所以,现在做的事也只不过是皮毛而已,仍没能回覆到上世纪80年代赵紫阳出任总理时新闻自由的开放程度。但是,他相信未来中国新闻自由一定会有大变化,因为除了科技、媒体市场化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一定会有推進。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