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是我的梦想,我也一直认为在中国读大学不一定比外国的差。
清华大学和哈佛大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享受着崇高的荣誉、设置了高门槛难以入学、编织着紧密的校友网络等等。
清华号称一流学府,在国内而言,我以为清华还是堪称第一的。然而,清华经常自比哈佛、剑桥,这从积极的方面看,说明清华还是想与国际一流比肩看齐的,但从另外有关方面看,要通过跟别人比来说明自己,这就显示出清华的不自信和差距。
最近去哈佛大学参观,感觉清华与哈佛确实有很多差距。令人惊讶和感到有趣的是,这些差距不是体现在教学条件等等之类的硬件上,更多的是在理念、气度和胸襟等等软件上。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清华实际上给在校生提供很多经济支持。但就在清华还在涨学费还在靠收学费过日子时,哈佛却推出减免学费政策。如果学生的家庭收入低于6万美元时,学生的学费全免。高于6万也有一些减免资助,只有收入很高时才缴纳学费。哈佛已经不靠学生的学费挣钱和维生,他们有足够多的资金让学生无债务毕业。
其实,这绝不仅仅是经费的问题,更是办学理念、处事气度和视角高度的区别。我相信清华也有足够多的资金不需要学生缴费,但清华却没有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哈佛已经认识到将最好的学生收录入学的重要性。哈佛不愿意让学费成为妨碍好学生入学的因素。只要你符合哈佛的条件而哈佛也想要你,哈佛会不惜一切代价让你顺利入学。
入学后两校对待学生也有很多区别。哈佛会全力支持和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哈佛的毕业率高达98%。这与哈佛全方位的保护和支持体系有极大的关系。哈佛的每一位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位教授做你的导师,为你提供各种咨询和指导,帮助你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问题。如果你学业有困难,哈佛会免费给你提供课外辅导和私人指导。如果你经济有困难,哈佛会重新考虑你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资助调整。清华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挺多,但实际上的实质性的系统性的帮助不够。
哈佛公开宣称,学生经过激烈竞争才进入哈佛,而一旦入学就不应该再继续在校内激烈竞争了,而是应该好好体味和享受四年的哈佛生活。哈佛强调同学间的互助、扶持、关心、友情和合作。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文高度啊。可以想见,哈佛的大学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温馨惬意的。
再看清华,入学前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淘汰、筛选和考验,而入学后仍然要面对压力重重、危机四伏和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拼斗。当年四川省的头名状元在竞争和拼斗中几乎崩溃,居然要留两级才勉勉强强毕业。想一想,他毕业时还有入学时的雄心壮志和信心勇气吗?
哈佛更关注学生离校以后在人生中的成功,因为只有学生的成功才有哈佛的成功。哈佛有庞大、紧密而高效的校友网络。在校时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脉关系,安排你的假期见习和毕业就业。哈佛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是终身的,你一日为哈佛人就终身享受哈佛的就业帮助和指导。哈佛宽松的教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让学生充满了自信和勇气。
对,学生的人生成功是哈佛的目标,也是哈佛录取学生的标准。在高中生的成绩达到一定程度后,哈佛就不再关注学生的具体分数。许多高中毕业考满分的学生却无缘哈佛。为什么呢?因为哈佛关心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考虑和考量的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课外活动、为人处世、语言表达、社会参与等等诸多关系到学生一生成功与否的方面和因素。
比如,学生在申请时提供的关于自己的论述就极其重要。学习成绩和老师推荐固然重要,但用哈佛的话说,学生自己写的关于自己的论述是学生自己的“声音 ”,更让哈佛知道你是谁。你是谁才是最关键的。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特质才是哈佛最关心和最看重的。怎样在几百个字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讲出来,并且说得有声有色有特点就很反映水平。论述不是小说,但怎样引人入胜让评审老师一读就喜欢上你就把录取通知书发给你才是最大的挑战。
在18岁以前就做过有实际意义的义工、就从事过有价值的工作、就参与过多姿多彩的社会活动、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成果,这样的学生将来会不成功吗?这样的学生谁又不想要呢?只不过哈佛大学更强调这些而已。我想,清华也想如此录取学生,但体制使得清华只看分数而无暇他顾,这既是无奈,也反射出清华缺乏创意和进取精神。难道清华不可以要求报考的学生早早地就提交一份个人论述吗?难道清华不可以在春天就安排各地校友对这些想要报考的学生进行面试吗?把这些作为录取的辅助手段不是更好吗?
国外评判大学的标准之一是看毕业生给母校捐款在学校经费中的比例。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同时也非常有意思的评判参数。毕业生给母校捐款多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毕业生非常成功,有钱捐给学校。毕业生的成功本身就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水平。这很有价值。第二,毕业生有钱还得意愿捐给母校。这就很有意思了。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可和认同是对一个学校最好的评判和评价。
想想看,哈佛的学生在学校有4年愉快的时光,毕业时没有债务,并且通过学校帮助、校友引荐和自身努力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学校给了他们一个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知识和技能以及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关系,在事业上和人生中都取得巨大的成功,他们能不给学校捐款回馈和回报母校吗?有这样一大批校友以及他们的家庭,哈佛大学还用为经费发愁吗?
有一位成功校友返校做演讲时说:当年我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我为傲。这话其实似是而非。母校永远以学生为傲,学生永远以母校为荣才是可取的。母校以学生为傲不是在学生成功以后,而应该是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天就开始;学生以母校为荣不仅只是在校时,更应该是成长、成熟和成功以后也如此才说明学校的成功。
哈佛大学为清华大学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希望清华急起直追,踏踏实实先做好学习。